姹紫嫣红开遍:元明卷(大美中国)

姹紫嫣红开遍:元明卷(大美中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一部全面展现我国传统审美力的丛书,这是元明卷。

内容简介

在审美文化史的研究上,“大美中国”丛书疏理并建构了一部“有别于审美思想史和审美器物史的审美文化史”,为国内同类著作中的第一部通史。

《姹紫嫣红开遍:元明卷》全书通过对我国元明时期大量文明遗产(包括各类工艺品、美术作品、音乐舞蹈作品、文学作品、建筑、器具、各类文献等)严谨详细地审视,透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维方式等多重因素对这些审美对象的渗透和影响,以及这些审美对象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的考察和研究,为我们清晰地展现和勾勒出中国元明审美文化史的演进轨迹。

全书文字通畅易懂,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图,从而大大降低了接受难度。

作者简介

作者王小舒,男,原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著述有:《中国文学精神的轨迹》《神韵诗史研究》《中国审美文化史 元明清卷》《中国现当代传统诗词研究》(合著)、《王士稹诗选译》(合著)、《神韵诗学论稿》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元明卷·大事记

前言

一、元代昌盛的舞台大观

1. 百川归海:元杂剧在文化冲撞与交汇中诞生

戏曲成长的曲折历程

自诩为鬼的作家群落

身份卑贱的天才演员

2. “怨气如火”:以叛逆为主旨的元代悲喜剧

弱以抗强的悲剧冲突

惊天动地《窦娥冤》

社会型喜剧与伦理型喜剧

3. 刚柔相济:南戏在北南大交流中成熟

南北乐曲的混合交融

对家庭和个人命运的关注

新型审美品格的产生

二、文人畸士的翰墨风骨

1. “荡人血脉”:背弃传统的新诗体——散曲

有别于宋词的蒜酪之趣

从冒犯神圣到嘲弄自我

游戏人生与以丑为美

2. 挥写逸气:元代文人画的山水情结

走出院体传统

四大家的山水意趣

书画合体的有我之境

三、异族情调的雅俗交融

1. 大漠之风:草原风俗与新的审美趋尚

以勇为美的蒙族习性

喜歌好舞的西部风尚

民族风情的万花筒

2. “藻而不华”:凝聚东方品格的艺术陶瓷

以白为美的枢府瓷

艳丽淡雅的青花瓷

从多元对立走向融通浑一

四、明代奇艳的市俗世界

1. “僭拟无涯”:对传统生活习规的全面冲决

以华为美的消费风尚

花虫之恋

放情纵欲

2. 精美绝伦:突显创造激情和个人风采的工艺品

万紫千红在织造

大明五彩瓷

陶竹神韵

五、推尚情欲的明代小说戏曲

1. 美在平凡:通俗小说由神向人的回归

两部英雄谱

《西游记》:平民的神话

市情小说里的情和欲

2. “情存理亡”:在冲突和较量中掘进的舞台艺术

深邈凄唳的昆山腔

传奇和杂剧的历史变革

浪漫热烈的临川派

六、探求更新的明代诗歌散文

1. 呼唤汉唐:借亡灵重振士风的复古派文学

明初诗文与台阁体

“前后七子”与文学自救运动

唐宋派与平民文风

吴中风流

2. “独抒性灵”:标榜个性美的革新派文学

公安派的文化心态

向俗文学靠拢

竟陵派与明末小品文

姹紫嫣红开遍:元明卷(大美中国)是201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陈炎。

得书感谢您对《姹紫嫣红开遍:元明卷(大美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二十五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20年第1期。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二十四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9年第2期。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30卷/2022/No.2) 电子书
《中国非营利评论》是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的集刊,以中国非营利事业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本书是第30卷,以公益慈善为主题,入选的多篇论文及案例,从不同视角展现了公益慈善的光和影:有互联网公益,有社会企业,有枢纽型组织,有跨国公益,有网络慈善,有乡村振兴,有政社关系,有越轨与规范,有领导力,有慈善共同体和公信力,亦有跨越时代的善堂以及民国时期的医疗慈善等。公益慈善以果行育德,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
大学之美:我的教育世界 电子书
本书记录了张尧学院士在担任中南大学校长期间的风采历程。
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2017年卷) 电子书
武汉大学中国经济与社会史研究所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2017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