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叙事艺术研究

聊斋志异叙事艺术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理性思辨与文本分析相结合、严谨论述与形象表达相结合,对欣赏、研究《聊斋志异》叙事艺术有借鉴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在吸收我国古典小说理论有关叙事写人的思想观点基础上,借鉴西方叙事学理论、方法,从叙事时空、叙事序列、叙事修辞、人物角色、叙事情境等角度,对《聊斋志异》叙事艺术做具体分析,总结、概括《聊斋志异》叙事艺术的特色。该书注重本土观念继承与西方理论借鉴相结合、理性思辨与文本分析相结合、严谨论述与形象表达相结合,内容详尽,结构严密,行文流畅,对欣赏、研究《聊斋志异》叙事艺术有借鉴价值。​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聊斋志异》叙事艺术新创

一、师法史传模式,大胆突破创新

二、众体兼备,新在“传奇”

三、人物中心转移,叙事切近民间

四、融情志入叙事,提升小说品格

第二节 《聊斋志异》叙事研究回溯

第二章 时空叙事:变幻中的奇正相生

第一节 叙事时空与时空叙事

一、叙事时空:故事的生存形式

二、时空叙事:讲述故事的手段

三、文言小说的时空叙事

四、《聊斋志异》时空叙事的新变

第二节 回溯显意的追叙艺术

一、《聊斋志异》追叙艺术的传承

二、《聊斋志异》追叙艺术的拓展

三、《聊斋志异》的追叙功能

第三节 先期言说的预叙艺术

一、《聊斋志异》预叙艺术的渊源

二、《聊斋志异》预叙建构的方式

三、《聊斋志异》预叙的功能

第四节 虚实交织的空间叙事

一、《聊斋志异》叙事空间类型

二、《聊斋志异》叙事空间关系

三、《聊斋志异》空间叙事的功能

第五节 《聊斋志异》的第三叙事空间

一、第三叙事空间是男女情感的自足世界

二、第三叙事空间是情感平衡的世界

三、第三叙事空间是礼教隔绝的世界

第三章 叙事序列:与文体形态的肌理共存

第一节 《聊斋志异》文体类型的历史关注

第二节 叙事序列:审视文体形态的新视角

一、叙事序列中的“事件”

二、《聊斋志异》叙事序列与文体形态

第三节 复合序列:《聊斋志异》的叙事拓展

一、《聊斋志异》复合序列的基本类型

二、环环相生:连续式复合序列

三、交织错综:镶嵌式复合序列

四、并进分叙:并列式复合序列

五、一脉贯通:串珠式复合序列

第四章 叙事修辞:体丰意腴的独特生成

第一节 言约意幽的隐喻辞格

一、语词隐喻

二、意象隐喻

三、行动隐喻

四、空间隐喻

第二节 疑波迭起的悬念辞格

一、通过提出问题、摆出矛盾、强化信息创设悬念

二、以限知叙事策略创设悬念

三、以改变叙事节奏的方式制造悬念

第三节 寓庄于谐的反讽辞格

一、《聊斋志异》反讽修辞的性质

二、《聊斋志异》的反讽方式

第四节 复现强化的反复辞格

一、同文反复

(二)同一主体多次经历性质、功能相同的事件

(三)不同主体经历性质、功能相同的事件

二、异文反复

第五章 人物中心移位与群体特征

第一节 《聊斋志异》人物考察取向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人物中心转移

一、清代以前的小说人物中心

二、《聊斋志异》的人物中心转移

第三节 《聊斋志异》文士人格的移位

一、文士人格移位的群体表现

二、文士人格移位的文化诱因

第四节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的新变

一、《聊斋志异》的女权倾向

二、《聊斋志异》对男权的冲击与消解

三、《聊斋志异》冲击男权的基础与动因

第五节 《聊斋志异》、《镜花缘》文士形象比较

一、蒲李笔下文士形象简况

二、蒲李笔下文士群体的人格共性

三、文士人格衰微的文化因素

第六节 《聊斋志异》、《镜花缘》女性形象异同

一、《聊斋志异》、《镜花缘》女性形象共性

二、《聊斋志异》、《镜花缘》女性形象差异

三、《聊斋志异》、《镜花缘》女性形象之异探因

第六章 叙事情境:多重视角与叙事介入

第一节 《聊斋志异》叙事情境简析

一、《聊斋志异》的作者叙事情境

二、第一人称叙事情境

三、人物叙事情境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叙事转换

一、叙事视角与叙述声音

二、《聊斋志异》叙事视角转变

三、《聊斋志异》声音转移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叙事介入

一、《聊斋志异》叙事介入的方式

二、《聊斋志异》叙事介入时机

三、“异史氏曰”的介入功能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学术论文

后记

聊斋志异叙事艺术研究是2018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尚继武。

得书感谢您对《聊斋志异叙事艺术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王尔德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方法,结合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政治、社会背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在其艺术实践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了王尔德艺术实践中的伦理内涵和内在关联,着重探讨了艺术与伦理道德既相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具体特征。
通向叙事之路:虚构写作十讲 电子书
本书由北师大教授张清华“文学创作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讲稿整理而成,从写作的文化身份问题、如何升华现实经验、文学对现实的伦理溢出、小说叙述的两个向度、个人经验与公共经验的连通等不同的角度讲解虚构写作。
非自然叙事.当代叙事理论译丛 电子书
本书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次为非自然叙事研究的系统化,即厘清非自然理论概念,回溯非自然叙事历史,采用多理论视角进行具体文本的批评阐释,展现出对非自然叙事研究的深入思考。第二个层次为内容的全面性,即分别从纵向(跨时代)、横向(跨文化)和综合(跨文类与跨思潮)的角度进行非自然文本的广泛呈现。该书呈现了不同国家非自然叙事的历史,尤其关注非自然叙事出现的广泛性和自发性。
传播与本土书写: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小说生态叙事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全景式考察了西方生态思潮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生态书写的状态、成就、困境与发展趋势,以生态叙事、中西诗学比较、“本土化”三个维度为主体构架,从生态叙事主题与修辞策略、生态叙事价值重估、“本土化”选择及途径等方面展开交互性研究,深度揭示了中国当代生态叙事的史学价值、诗学意义以及民族国家特色,并对其未来“本土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欧美生态伦理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叙事 电子书
本书包括三部分内容:动物生态文学与神秘叙事编、植物生态文学与神秘思想叙述编、生态文学与生态文化观念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