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从社会学角度切人西方音乐史,以“作曲家”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生成和变化作为中心论题,论述了西方作曲家社会身份的形成与承认。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西方作曲家的社会地位。主要围绕与作曲家所从事的活动中的几个方面如物质回馈、精神回馈及社会影响等要素而展开,以个案研究阐述作曲家的社会身份。论文采取观察、比较等社会学方法,美学-历史双向研究方法,从音乐创作与作曲家的社会间关系,从作品概念的历史形成与音乐形式因素之发展等方面着手,分层次、多角度地论述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之形成。
作者简介
作者夏滟洲,文学博士,教授。现任职于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就读,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史学和音乐社会学。自1992年起,先后发表音乐学论文和各类音乐评论文章60余篇,逾80万字。代表作如《“啸”释》《“战友派”研究》《“改造国民性”:黎锦晖的音乐理想与创作实践》《音乐社会学学科规训及操作机制新论》《唐代良贱乐人社会身份的历史考察》等。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专著4部,主编教材3部,其中2007年出版的《中国音乐史》为教育部规划教材。所编教材《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于2005年获得陕西省艺术科学研究专著类二等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导言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 基本理论问题与方法
第一章 作曲的开端:中古社会体制中人们的音乐实践
第一节 从无到有——早期音乐家身份的认定
一 音乐作为自由艺术
二 教会仪式中的音乐
三 日常生活中的世俗音乐
第二节 角色意识——音乐作曲行为的确立
一 中世纪音乐实践中的记谱
二 早期音乐家心目中的“作曲”
第三节 中世纪社会等级观念中的音乐家
第二章 赞助的盛行:欧洲近代社会中音乐实践的变化
第一节 从教会走向宫廷——作曲家的创作境遇
一 教会音乐家(歌唱家)-作曲家
二 宫廷赞助与音乐创作
三 近代时期作曲家身份获致的条件
第二节 变“神性”为“人性”——音乐的社会学思考
一 印刷出版与作曲家的关系
二 以歌剧体裁的消长看商业因素对作曲家职业的影响
三 中产阶级音乐文化的兴起
第三章 承认的作曲家:早期现代世界中音乐作品的中介性
第一节 市民社会中作曲家的使命
一 音乐作品趋于独立的基本条件
二 作品概念的确立与新形式的建构
第二节 现代意义上作曲家身份的成型
一 新旧体制转型期间作曲家的地位诉求
二 从贝多芬与赞助人的关系看审美现代性的形成
第三节 作曲家专业身份感的背后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从中世纪到贝多芬:作曲家社会身份的形成与承认是201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夏滟洲。
得书感谢您对《从中世纪到贝多芬:作曲家社会身份的形成与承认》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