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系列丛书——妇产康复

康复医学系列丛书——妇产康复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该套书在科学性、前沿性的前提下,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在内容的取舍方面强调基础理论的系统与简洁,诊疗实践方面的可操作性。

内容简介

本书注重诊疗流程的规范;注重康复评定、临床处理原则、康复治疗方案;注重作者临床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注重康复医师与临床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配合与协调。

作者简介

主编朱兰,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卫生部中青年突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二审专家,中央保健特聘专家,《实用妇产科杂志》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在国内、外核心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余篇,主编、主译《女性盆底学》等多部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主审简介

主编简介

副主编简介

出版说明

康复医学系列丛书编委会

康复医学系列丛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子宫及其附属结构的解剖

一、子宫

(一)子宫形态

(二)子宫壁的结构

1.子宫浆膜层

2.子宫肌层

3.子宫内膜层

(三)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生期

2.分泌期

3.月经期

(四)子宫颈

(五)子宫的位置

(六)子宫的固定装置

1.子宫阔韧带(broad ligament of uterus)

2.子宫圆韧带(round ligament of uterus)

3.子宫主韧带(cardinal ligament of uterus)

4.子宫骶韧带(uterosacral ligament)

(七)血管和淋巴管

(八)子宫的年龄变化

(九)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二、输卵管

(一)输卵管形态

(二)输卵管解剖组织学

三、阴道

(一)阴道形态

(二)阴道解剖组织学

第二节 卵巢解剖结构

一、卵巢

(一)卵巢解剖组织学

(二)卵巢的固定装置

(三)卵巢的功能

(四)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1.卵泡发育和成熟

2.排卵(ovulation)

3.黄体形成及退化

二、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及分泌

(一)甾体激素的基本化学结构

(二)甾体激素的生物合成与分泌

(三)甾体激素的代谢

(四)卵巢性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变化

1.雌激素

2.孕激素

3.雄激素

(五)卵巢性激素的作用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3.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六)甾体激素的作用机制

三、卵巢分泌的多肽激素

(一)多肽激素

1.抑制素

2.激活素

3.卵泡抑制素

(二)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参考文献

第三节 盆底解剖结构

一、盆底结构

(一)外层

1.球海绵体肌

2.坐骨海绵体肌

3.会阴浅横肌

4.肛门外括约肌

(二)中层

1.会阴深横肌

2.尿道阴道括约肌

(三)内层

1.肛提肌

2.尾骨肌

二、盆底结缔组织

(一)盆底结缔组织的结构解剖

1.盆筋膜

2.盆腔韧带

(二)盆底结缔组织的功能解剖

1.三水平理论

2.三腔系统

三、盆底筋膜间隙

1.耻骨后间隙

2.膀胱旁间隙

3.直肠旁间隙

4.直肠后间隙

四、盆腔血管、神经

(一)动脉

1.骶正中动脉

2.髂总动脉

3.髂外动脉

4.髂内动脉

(二)静脉

1.盆腔静脉

2.盆腔静脉丛

(三)神经

1.躯体神经

2.植物性神经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妊娠分娩对盆底肌泌尿道的影响

第一节 妊娠分娩对下泌尿道的影响

一、妊娠期泌尿系统的变化

(一)妊娠期泌尿系统的生理结构改变

1.肾脏

2.输尿管

3.膀胱

4.尿道

(二)妊娠期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1.肾脏血流

2.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和肾血浆流量(renal plasma flow, RPF)

3.尿酸清除率

4.妊娠期容量内环境的稳定

5.妊娠期体位与肾功能

(三)妊娠期尿动力学改变

(四)分娩后尿动力学改变

二、妊娠、分娩对盆底肌肉、神经的影响

(一)盆底功能检测的影像学方法

1.盆底超声

2.MRI

(二)妊娠本身对盆底肌肉、神经的影响

(三)分娩对盆底肌肉的影响

(四)分娩对盆底神经的影响

三、剖宫产对盆底肌泌尿道的影响

(一)产程中剖宫产对产妇盆底肌泌尿道的影响

(二)选择性剖宫产对产妇盆底泌尿道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妊娠分娩与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

一、妊娠和分娩与压力性尿失禁

(一)压力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现状

(二)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

1.妊娠

2.阴道分娩

3.孕妇年龄

4.绝经

5.其他

(三)妊娠与压力性尿失禁

(四)分娩与压力性尿失禁

1.阴道分娩

2.剖宫产(caesarean section)与压力性尿失禁

(五)其他产科因素对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1.孕妇体重指数与压力性尿失禁

2.孕期发生尿失禁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六)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表现

1.临床症状

2.妇科检查

(七)压力性尿失禁的辅助检查方面进展情况

1.阴道B超

2.电镜检查

3.肛提肌、阴道前壁组织中相关因子(TGF-β3、Lamin、Relaxin)检测

(八)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措施

二、妊娠分娩与盆腔器官脱垂

(一)盆腔器官脱垂的流行病学研究

(二)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因素

(三)分娩与盆腔器官脱垂

1.压力性缺氧

2.去神经损伤

3.产伤的原因

4.分娩次数的影响

5.产后过早重体力劳动对盆底脏器脱垂的影响

(四)其他因素与盆腔脏器脱垂

(五)盆腔器官脱垂的诊断

1.定量分期法(POP-Q)

2.X线对比成像技术

3.超声成像技术

4.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三、产后盆底肌肉锻炼的必要性

(一)产后盆底肌肉锻炼的防治历程

(二)产后盆底肌肉锻炼的必要性

(三)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的必要性

(四)盆底肌锻炼方法

1.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

2.产后盆底肌肉训练法

3.盆底肌生物反馈加电刺激组

参考文献

第三节 产后康复治疗

一、产后盆底功能的评估

(一)产后盆底功能评估的必要性

(二)产后盆底功能初次评估的时机

(三)产后盆底功能评估规划

(四)产后盆底功能评估方案

1.盆底功能临床评估

2.盆底电生理评估

(五)小结

二、产后盆底疾病的康复治疗

(一)前言

(二)妊娠和分娩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

(三)产后盆底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

1.盆底肌主动锻炼(Kegel训练)

2.盆底康复器(阴道哑铃)辅助训练

3.手法按摩

4.仿生物电刺激

5.生物反馈治疗

(四)产后盆底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案

1.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的康复治疗

2.产后尿失禁的康复治疗

3.产后器官脱垂的康复治疗

(五)小结

三、产后腹部的康复

(一)腹部形体的评估

1.观察产妇腹部皮肤颜色、皮肤松弛情况

2.运用软皮尺进行腹围和腰围的测量

3.运用皮褶厚度计测量腹部皮褶厚度

(二)腹部肌力的测定

1.躯干前屈

2.躯干旋转

(三)腹直肌分离的评估

(四)产后腹部的康复治疗

1.控制饮食、合理营养

2.自主锻炼

3.产后康复治疗技术

四、产后乳房康复

(一)孕期和产褥期乳房的变化

(二)孕期乳房的康复

1.乳房清洁

2.手法牵拉

3.吸引疗法

4.防止皲裂

(三)产后乳房的康复

1.乳房按摩操手法按摩

2.电动吸奶器挤奶

3.低频脉冲电刺激

(四)母乳喂养知识

1.什么是纯母乳喂养

2.母乳喂养的好处有哪些?

3.产妇喂奶的姿势和婴儿含接姿势

(五)小结

五、产后尿潴留的治疗

(一)产后尿潴留的定义和发生原因

1.主观因素

2.排尿出口狭窄、梗阻

3.神经损伤

4.腹压下降

(二)产后尿潴留的检查方法

1.触诊

2.导尿

3.超声检查

(三)产后尿潴留的预防

(四)产后尿潴留的治疗

1.诱导排尿

2.热敷法

3.膀胱按摩

4.药物治疗

5.中医治疗

6.低频脉冲电治疗方法

7.导尿术干预

(五)小结

六、产后性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一)产后性健康的重要性

(二)产后性功能障碍的定义

(三)产后性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1.阴道痉挛的康复治疗

2.性交疼痛的康复治疗

3.性高潮障碍的康复治疗

(四)小结

附录1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

附录2 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 PFDI-20)

附录3 性生活质量问卷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妊娠相关特殊疾病的产后康复

第一节 肥胖的产后康复

一、概述

二、诊断标准

(一)标准体重判定法

(二)体重指数法

(三)皮褶厚度

(四)身体脂肪含量

(五)全身脂肪分布法(FD)

(六)肥胖度

三、易患疾病

(一)糖尿病

(二)高血压

(三)高脂血症

(四)脑血管病

(五)脂肪肝

(六)胆结石

(七)冠心病

四、康复治疗的目的与原则

五、饮食疗法

(一)饮食疗法的原则

1.合理控制热能摄入

2.限制糖类

3.限制脂肪

4.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

5.限制食盐和嘌呤

(二)饮食疗法的类型

1.饮食限制疗法

2.低热能饮食疗法

(三)饮食疗法的步骤

(四)进食的方法和技巧

1.改变进食顺序

2.少食多餐

3.改变进食习惯

(五)食物的选择

1.高蛋白、低脂肪、保证热量

2.主食种类多样化

3.荤素搭配

4.适量的水果

5.多食各种汤类

(六)注意事项

1.忌零食

2.根据肥胖程度减肥

3.切勿减少进餐次数

4.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六、运动疗法

(一)运动对人体能量的影响

1.基础代谢率

2.热量消耗

3.减少脂肪

4.改善器官功能

5.增强神经、内分泌的兴奋性

(二)运动处方

1.运动方式

2.运动强度

3.运动时间

4.运动频率

(三)训练过程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四)注意事项

七、行为疗法

(一)行为疗法的基本原则及步骤

1.分析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2.树立减肥信心

3.确定减肥目标

4.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及时总结

(二)行为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法

1.行为分析和评估

2.自我监督

3.控制刺激

4.认知重塑

5.应激处理

6.厌恶疗法

7.社会支持

8.适应反弹

八、药物治疗

(一)去甲肾上腺素能摄取抑制剂

(二)5-HT2受体激动药

(三)消化吸收阻滞剂

(四)具有减肥作用的降糖药

第二节 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后康复

一、概述

二、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及高危因素

(一)胰岛素抵抗

(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三)胰岛素分泌增加幅度减少

(四)自身免疫与遗传

(五)炎症和脂肪细胞因子

三、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筛查与诊断

(一)孕前糖尿病的诊断

(二)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

四、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五、产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趋势

六、产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一)糖尿病家族史

(二)肥胖

(三)孕期血糖升高的程度

(四)再妊娠

(五)种族和年龄

七、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血糖筛查

(一)筛查标准

(二)筛查时间

(三)筛查率

八、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康复治疗

(一)产后康复治疗的目标

(二)产后康复治疗的作用

(三)产后康复治疗的步骤

(四)饮食疗法

1.作用机制

2.治疗原则

3.治疗步骤及具体方法

4.注意事项

(五)运动疗法

1.运动疗法的基本原理

2.治疗目的

3.治疗原则

4.适应证和禁忌证

5.运动处方

6.特殊情况处理

7.药物治疗

8.血糖监测

9.康复教育

九、妊娠期糖尿病心理干预

(一)心理反应

1.内向投射

2.外向投射

(二)认知功能损害

(三)角色改变

1.支持性心理治疗

2.精神分析法

3.生物反馈疗法

4.音乐疗法

5.其他

第三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后康复

一、概述

二、高危因素

三、康复治疗方法

四、康复治疗目的

五、运动疗法

(一)运动疗法的机制

1.降低外周阻力

2.调整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3.减少血容量

4.调整内分泌

5.血管运动中枢适应性改变

6.纠正危险因素

(二)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2.禁忌证

(三)运动疗法的种类和方法

1.有氧运动

2.循环抗阻运动

3.气功与太极拳

4.运动疗法的强度

5.运动疗法的时间

6.运动疗法的频率

7.运动的时间选择

8.注意事项

六、饮食疗法

七、心理治疗

(一)心理治疗的目的

(二)妊娠期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心理问题

(三)心理治疗的方法

1.自我剖析

2.冷处理法

3.自我松弛训练

4.生物反馈

八、药物治疗

第四节 产后抑郁的心理康复

一、概述

二、病因

(一)生理因素

1.家族遗传因素

2.内分泌及递质因素

(二)心理因素

1.性格因素

2.年龄因素

3.心理压力

4.角色转换

5.体重压力

(三)社会因素

1.婴儿性别因素

2.家庭因素

3.社会支持因素

4.经济因素

(四)产科因素

1.异常孕产史

2.分娩方式因素

3.新生儿疾病

三、临床症状

(一)情绪方面

(二)躯体症状方面

(三)创造性思维受损

(四)自我评价方面

四、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

(二)筛查量表

1.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表(EPDS)

2.抑郁自评量表(SDS)

3.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DSS)

4.抑郁情绪量表(HAD)

5.汉姆顿抑郁量表(HAMD)

五、不良影响

(一)对产妇的影响

1.产后出血

2.影响泌乳

3.影响夫妻及家庭关系

(二)对婴儿的影响

1.影响体格发育

2.影响认知发展

3.影响情感发展

六、康复治疗

(一)心理治疗

1.认知治疗

2.行为治疗

3.支持性心理治疗:

4.家庭治疗

5.音乐治疗

(二)药物治疗

1.用药原则

2.药物过量中毒及处理

3.抗抑郁药物的分类

4.用于治疗产后抑郁的几种药物

(三)物理治疗

1.康复按摩

2.运动疗法

(四)自我调整

1.放松充电

2.主动求助

3.焦点转移

4.适度运动

5.倾诉宣泄

6.角色互换

7.加强自信

8.食物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妇产科手术后下尿路功能障碍及处理

第一节 妇产科手术后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病因及诊治注意事项

一、妇产科手术后影响尿路功能的病因

(一)术前术中术后药物的影响

1.拟胆碱药物

2.抗胆碱药物

3.拟肾上腺素药

4.血管药

5.止咳平喘药

6.钙拮抗药

7.强效利尿药

8.镇痛药及麻醉药

9.其他

(二)泌尿道感染对尿路功能的影响

(三)妇科肿瘤对下尿路功能的影响

1.解剖结构的相关性

2.手术方式及范围

3.其他影响膀胱功能的因素

(四)产科因素

1.分娩过程给妇女带来的盆底损伤产生的临床现象

2.剖宫产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

(五)与泌尿系统有关的妇科手术(盆底重建手术及各种尿失禁治疗手术)

1.盆腔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

2.尿道下段无张力悬吊术

(六)膀胱过度活动

1.神经系统病变

2.膀胱出口梗阻

3.特发性逼尿肌过度活动

4.其他因素

(七)膀胱疼痛综合征

二、妇产科手术后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诊治

(一)功能异常的病情评估——病史、体检和相关检查

(二)尿动力学研究、下尿路的内镜评估、下尿路的影像学检查

1.尿动力学研究

2.尿流率的临床应用

3.尿流压力的研究

(三)下尿路的内镜评估

(四)下尿路的影像学检查

1.腹部平片

2.静脉和逆行性肾盂造影(IVP)

3.视频-膀胱尿道造影

4.多功能泌尿检查床

(五)膀胱引流和尿路保护方法

(六)盆底功能训练和康复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妇产科手术后尿潴留

一、妇产科术后尿潴留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一)尿潴留病因

1.手术范围

2.麻醉因素

3.手术对膀胱及其神经的损伤

4.留置尿管时间长

5.病人因素

6.精神因素

(二)尿潴留病理生理

1.正常储尿期

2.正常排尿期

3.妇科术后排尿障碍病理生理

二、分娩对盆底肌肉神经的损伤

(一)妊娠期泌尿生殖道系统变化

(二)盆底肌肉损伤

(三)盆底神经损伤

三、妇产科手术对神经和膀胱损伤

(一)膀胱损伤的常见原因

(二)输尿管损伤等常见原因

(三)切除宫骶韧带可致盆丛根段损伤

(四)切除主韧带,阴道旁可致盆丛神经分支损伤

四、保留神经的手术避免膀胱去神经(以宫颈癌保留神经的根治术为基础)

五、前中盆腔重建手术

(一)前盆腔缺陷

1.阴道前壁修补术

2.阴道旁侧修补术

(二)中盆腔缺陷

1.阴道封闭术

2.曼氏手术

3.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三)近代新手术治疗

1.骶骨阴道固定术

2.骶棘韧带固定术

3.高位子宫骶韧带悬吊术

4.应用合成网片的全盆底重建术(应用生物补片的盆底重建术)

六、妇产科手术后尿潴留

(一)定义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1.术后尿潴留临床诊断

2.超声诊断

3.尿管导尿诊断

4.尿动力学检查诊断

(四)术后尿潴留治疗

1.药物治疗

2.留置导尿管

3.辅助治疗

4.手术治疗

七、药物的拮抗治疗

(一)外周神经药理

(二)药物对输尿管的影响

1.组胺与其拮抗剂

2.5-羟色胺

3.激肽

4.血管紧张素

5.麻醉性镇痛药

6.前列腺素

7.强心苷

8.钙拮抗剂

9.钙通道开放剂

10.内皮素

11.抗生素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妇产科手术后尿失禁

一、妇产科手术后尿失禁的病因及分类

(一)病因

(二)分类

1.尿道阴道瘘

2.膀胱宫颈阴道瘘

3.膀胱尿道阴道瘘

4.膀胱阴道瘘合并输尿管阴道瘘

5.膀胱阴道瘘合并直肠阴道瘘

6.膀胱子宫瘘

7.输尿管阴道瘘

二、妇产科手术后尿失禁的病理生理

三、妇产科手术后尿失禁的临床表现

(一)膀胱(尿道)阴道瘘

(二)输尿管阴道瘘

四、妇产科手术后尿失禁的诊断

(一)膀胱(尿道)阴道瘘的诊断

(二)输尿管阴道瘘的诊断

1.实验室检查

2.超声检查

3.静脉膀胱造影(IVU)

4.静脉肾盂造影(IVP)

5.膀胱镜检查

6.CT扫描检查

五、妇产科手术后尿失禁的治疗

(一)膀胱(尿道)阴道瘘的治疗

1.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

(二)输尿管阴道瘘的治疗

1.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术

2.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3.输尿管膀胱吻合术

4.肾盂造瘘术

5.术后处理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压力性尿失禁

第一节 压力性尿失禁的定义与分度

一、压力性尿失禁的定义

二、压力性尿失禁的分度

第二节 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一)妊娠与阴道分娩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病因

(二)妇科、尿道及盆底手术

(三)结构异常及功能障碍

(四)盆腔肿物

(五)肥胖

(六)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压力性尿失禁

二、发病机制

(一)压力传导理论(the pressure transmission theory)

(二)吊床理论(Hammock Theory)

第三节 压力性尿失禁的辅助检查及诊断

一、病史及盆腔检查

(一)病史

1.症状

2.全身疾病

3.其他

(二)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2.盆腔检查

二、特殊检查

(一)压力试验(stress test)

(二)尿垫试验(pad test)

(三)指压试验(marshall-bonney test)

(四)棉签试验(Q-tip test, or cotton sweb test)

(五)排尿日记(voiding diary or bladder diary)

(六)尿液常规检查

(七)残余尿测定

三、深入检查

(一)X线检查

(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三)排空膀胱尿道图(voiding cystourethrogram, VCUG)

(四)膀胱镜(cystoscope)

1.器械准备

2.插入膀胱镜

3.检查膀胱、输尿管插管

(五)膀胱肌电图(cystometrogram)

(六)超声(ultrasound)

(七)尿动力学检查(urodynamics)

(八)尿道功能检查

1.尿道压力图是测量尿道关闭的试验

2.漏尿点压力

3.排尿膀胱压力图

(九)简易尿动力学检查

1.方法:

2.操作步骤:

3.结果评定和意义

4.注意事项

附录1 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I-QOL)

附录2 女性性功能量表

参考文献

第四节 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治疗

一、压力性尿失禁保守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效果影响因素

(二)排尿日记

二、生活方式干预

(一)肥胖

(二)饮食因素

1.咖啡因

2.液体摄入

(三)便秘

(四)吸烟

(五)体育锻炼

三、盆底肌肉锻炼

(一)盆底肌肉锻炼定义及意义

(二)盆底肌肉、筋膜损伤与压力性尿失禁

1.盆底肌肉撕裂后盆底筋膜受到的压力增加

2.盆底肌肉去神经支配后盆底筋膜的损伤

3.筋膜减弱,盆底结缔组织改变,导致创伤性筋膜撕裂

4.盆底肌肉无效收缩或无效的紧张性活动

(三)盆底肌肉锻炼前盆底评估

1.肌力与耐力

2.指导病人正确收缩盆底肌肉

3.手法评估

4.仪器评估

(四)盆底肌肉锻炼的方法

1.手法按摩

2.盆底肌肉锻炼

3.生物反馈

4.盆底康复器辅助锻炼

(五)盆底肌肉锻炼效果

1.盆底肌肉锻炼影响因素

2.孕期及产后盆底肌肉锻炼效果

3.盆底肌肉锻炼短期疗效

4.盆底肌肉锻炼长期疗效

5.联合进行PFMT的效果

6.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经济负担

7.可选择的锻炼方法(alternative exercises)

四、膀胱训练

参考文献

五、盆底电磁刺激

(一)基本概念

1.磁性与磁化

2.磁体与非磁体

3.磁场与磁极

4.磁感应强度

5.磁力线

6.磁阻与磁导

7.充磁与退磁

(二)医用永磁材料与磁场分类

1.医用永磁材料

2.磁场分类

(三)磁疗法的生物学效应

1.磁场对生物组织器官的影响

2.磁场对细胞的影响

3.磁场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四)磁场的临床应用

1.消肿、消炎作用

2.止痛作用

3.镇静作用

4.降血压作用

5.对良性肿瘤的作用

6.促进创面愈合作用

7.软化瘢痕作用

8.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9.止泻作用

10.抑制、杀伤肿瘤细胞

(五)磁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的应用

六、射频治疗

(一)工作原理

(二)应用范围

1.疼痛的治疗

2.神经外科治疗

3.肿瘤科疾病

4.皮肤科治疗

5.消化科治疗

6.其他

(三)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1.原理

2.效果

3.优势

七、子宫托

(一)子宫托的类型

(二)使用子宫托的适应证

(三)使用子宫托的禁忌证

(四)子宫托的使用方法

(五)子宫托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六)子宫托的日常护理

(七)子宫托的并发症

1.炎症、阴道出血

2.侵蚀

3.泌尿系梗阻

(八)子宫托的随访

八、药物治疗

(一)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二)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三)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四)丙米嗪类

(五)雌激素

九、手术治疗

(一)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Burch手术)

1.相关解剖

2.手术适应证

3.手术禁忌证

4.术前准备

5.手术操作方法和技巧

6.治疗效果评估

(二)尿道中段悬吊带术

1.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尿道悬吊术(经耻骨后路径TVT)

2.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经闭孔路径TOT)

十、治疗效果评估

(一)效果评估的主观标准

1.症状分度

2.调查表

(二)效果评估的客观标准

1.排尿日记

2.尿垫试验

3.盆底表面肌电图检查

4.超声检查

5.尿动力检查

(三)随访

(四)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妇产科手术后的排便异常

第一节 结肠直肠的正常排便功能

一、结肠、直肠与肛管解剖与功能

(一)结肠

(二)直肠

1.直肠弯曲(图6-1-3直肠生理弯曲)

2.直肠平滑肌层

3.直肠与腹膜关系

4.直肠的毗邻

5.直肠的功能

(三)肛管(图6-1-4)

(四)排便相关的盆底肌群

二、结直肠及盆底的神经、血管和淋巴

(一)结肠的神经、血管和淋巴

(二)直肠肛管的神经、血管和淋巴

1.直肠肛管的神经支配

2.直肠肛管动脉(图6-1-7)

3.直肠肛管静脉(图6-1-8)

4.直肠肛管的淋巴(图6-1-9)

三、结肠、直肠与肛管的排便动力学和控便机制

(一)大肠运动的形式

1.袋状往返运动

2.分节推进和多袋推进运动

3.蠕动

(二)排便活动

1.健全的盆底骨骼肌

2.敏感的排便感受器

3.协调的排便-自制反射

(三)盆底控便机制

1.直肠肛管的控便作用

2.盆底肌的控便作用

(四)排便自制反射

1.直肠肛门收缩反射

2.外括约肌张力和位相性反射

3.Debray反射

4.力排-提肛反射

5.腹内压-肛门反射

6.膀胱-肛门反射

四、大肠的生理作用

第二节 妇产科手术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术后胃肠运动的调控机制的研究

1.交感肾上腺兴奋

2.神经肽和胃肠激素

3.炎症因子

4.解剖关系的改变

(二)影响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相关因素

1.手术的创伤及麻醉镇痛药物的影响

2.急诊手术的影响

3.术前慢性便秘的影响

4.术后相关因素的影响

5.精神因素的影响

6.其他因素的影响

(三)术后胃肠动力的检测方法

1.放射性核素影像法

2.X线检查

3.超声检查对胃的排空功能检查

4.胶囊内镜检查

5.胃和小肠的压力测定

6.胃和小肠肌电的检测

7.氢气呼吸试验

8.腔内气体注入法

9.血清胃肠激素及神经肽的检测

二、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措施

(一)一般治疗

1.尽早肠内营养

2.术后早期锻炼

3.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

(二)药物治疗

1.新斯的明

2.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3.多潘立酮

4.果导片

5.氯化钾缓释片

(三)外用药物治疗

1.开塞露

2.卡孕栓

(四)中药治疗

三、肠梗阻

(一)肠梗阻的分类

1.按病因分类

2.按肠壁血液循环分类

3.按肠梗阻程度分类

4.按梗阻部位分类

5.按发病轻重缓急分类

(二)病理和病理生理

1.各类型的病理变化不全一致

2.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

(三)临床表现

1.单纯性肠梗阻

2.绞窄性肠梗阻

(四)辅助检查

1.单纯性肠梗阻

2.绞窄性肠梗阻

(五)治疗

1.非手术疗法

2.手术治疗

(六)预防

4.腹部手术后早期活动

四、大便失禁

(一)病因

1.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

2.外伤

3.神经系统病变

4.肛管直肠疾病

(二)临床表现

(三)检查

1.体格检查

2.实验室检查

(四)鉴别诊断

(五)治疗

1.非手术疗法

2.手术疗法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助产对直肠功能的影响

一、陈旧性会阴裂伤病因

(一)会阴裂伤的定义和发病率

(二)会阴裂伤的病因

1.巨大儿

2.肩难产

3.持续性枕后位

4.急产

5.会阴伸展性不良

6.手术器械助产

(三)会阴切开术与会阴裂伤

1.会阴切开术的适应证

2.会阴切开术的常用术式

3.会阴切开术对会阴裂伤的影响

(四)会阴裂伤与盆底解剖的关系

1.浅层位于外生殖器

2.中层即泌尿生殖膈

3.深层即盆膈

二、会阴裂伤分度及临床表现

(一)会阴裂伤分度

(二)会阴裂伤的临床表现

1.出血、血肿形成

2.疼痛

3.会阴皮肤、黏膜或肌层的断裂

4.感染

5.大小便失禁及性生活障碍

6.直肠阴道瘘

7.盆腔脏器脱垂

三、陈旧性会阴裂伤的诊断和治疗

(一)诊断

1.诊断方法

2.临床分级

(二)治疗

1.识别和修补会阴裂伤

2.严重会阴裂伤缝合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3.严重会阴裂伤的产后管理

4.严重会阴裂伤的预防策略

5.严格掌握会阴切开的指征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盆底器官脱垂

第一节 无症状性脱垂

一、病因

(一)组织损伤

(二)慢性腹内压增高

(三)先天及遗传因素

(四)种族差异

(五)代谢异常

(六)营养性因素

(七)医源性因素

二、临床表现

(一)妇科检查

1.基本要求

2.盆腔检查步骤

(二)盆底肌肉力度减弱

三、处理决策

(一)一般调节

(二)非手术治疗

1.盆底康复治疗

2.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节 症状性脱垂

一、临床表现

(一)病因

1.非医源性易感因素

2.医源性诱发因素

3.促发因素

4.失代偿因素

(二)症状

(三)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2.专科检查

3.神经肌肉检查

(四)辅助检查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1.尿道肿瘤

2.阴道壁肿瘤

3.子宫内翻

4.子宫黏膜下肌瘤

(六)康复评估

1.病史采集

2.盆底功能有关的症状调查

3.体格检查

4.实验室检查

5.影像学评估

6.盆底电生理及生物力学评估

二、POP的分度

1.POP-Q参考点的定位和意义

2.POP-Q分度标准

三、POP的分类

四、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干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五、预后及预防

(一)青年时期

(二)中老年时期

附录1 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

附录2 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

附录3 尿失禁影响问卷简版(IIQ-7)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计划生育手术后的康复

第一节 人工流产后子宫的康复

一、人工流产前准备

1.应选择正规的医院,确保手术器械安全,药品安全,医疗质量有保障,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人流方法

3.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

4.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药物流产前准备

(一)术前要求及准备与手术人工流产相同。

(二)向孕妇讲清药物流产的利弊,由其自然选择。

1.用药方法

2.用药后观察

三、流产后康复

一般康复

四、子宫内膜的修复

第二节 人工流产后心理康复

第三节 人工流产后避孕措施及时落实及卵巢功能保护

一、常用的避孕方法

二、避孕方法主要作用环节

三、人工流产后及时避孕的重要性

四、宫内节育器与宫内节育系统

五、复方口服避孕药

(一)使用方法

(二)避孕特点

(三)口服避孕药的其他临床应用

1.COC对异常子宫出血的作用

2.COC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3.COC对女性痤疮的治疗

4.COC对女性多毛症的作用

5.COC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及痛经的作用

6.COC治疗慢性盆腔炎(CPP)

7.COC对子宫肌瘤的作用

8.COC对PID的作用

9.COC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作用

10.有多种选择的余地

11.质量提高和副作用变小

六、复方口服避孕药使用禁忌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七、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 Care, PAC)

第四节 上环取环后的康复

一、宫内节育器放置术

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

(一)取环后备孕的注意事项

(二)取环后备孕的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慢性盆腔疼痛

第一节 概述

一、慢性盆腔疼痛的定义

二、慢性盆腔疼痛的分类

三、慢性盆腔疼痛的发病机制

(一)慢性疼痛机制——多样性与复杂性

1.痛觉调制的外周机制——外周伤害性感受器的作用

2.痛觉调制的中枢机制

(二)疼痛的病理生理特点

1.疼痛的病理

2.痛反应的病理生理

(三)慢性疼痛的研究现状

1.炎性物质——蛋白质HMGB1

2.疼痛相关的信号通路

3.神经胶质和疼痛

4.大脑中的“疼痛记忆痕迹”

5.交感神经系统与慢性疼痛

6.慢性疼痛是否伴有认知缺陷或认知损伤

7.慢性疼痛与基因治疗

四、临床慢性盆腔疼痛的评估

(一)慢性疼痛诊断难度较大

(二)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1.耐心仔细的病史采集

2.体格检查

(三)疼痛的定量评估

1.疼痛评估的偏倚

2.疼痛强度评估

3.多因素疼痛评估量表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2.B型超声

3.功能性磁共振(fMRI)

4.医用红外热像技术

5.定量感觉神经功能测定与激光诱发电位测定

(五)内镜检查

1.腹腔镜检查

2.宫腔镜检查

3.膀胱镜检查

4.结肠镜检查

(六)心理学评价

第二节 慢性盆腔疼痛的相关疾病

一、妇科因素相关疾病

(一)盆腔炎性疾病与慢性盆腔疼痛

1.病原体及其致病特点

2.高危因素

3.病理

4.临床表现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

7.后遗症

8.预防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与慢性盆腔疼痛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三)盆腔淤血综合征与慢性盆腔疼痛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6.预防

(四)盆腔粘连与慢性盆腔疼痛

1.粘连的病因

2.粘连与CPP

3.粘连的诊断

4.粘连的治疗

5.粘连的预防

(五)子宫脱垂与慢性盆腔疼痛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六)子宫切除术后慢性盆腔疼痛

1.疼痛机制

2.检查

3.治疗

二、非妇科相关因素疾病

(一)间质性膀胱炎与慢性盆腔疼痛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二)尿道综合征与慢性盆腔疼痛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治疗

(三)肠易激综合征与慢性盆腔疼痛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四)盆底痉挛综合征与慢性盆腔疼痛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与诊断

4.治疗

5.预防

(五)肌肉、骨骼源性慢性盆腔疼痛

1.原发性骨骼肌肉障碍导致CPP

2.继发性骨骼肌肉功能障碍导致的CPP

(六)其他原因

1.心理异常

2.性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第三节 慢性盆腔疼痛的心理及社会因素

一、慢性盆腔疼痛的流行病学特点

二、慢性盆腔疼痛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

三、慢性盆腔疼痛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第四节 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与展望

一、心理治疗

二、非手术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s

2.阿片类药物

3.抗抑郁药

4.抗惊厥药

5.中药治疗

(二)介入治疗(射频热凝术、交感神经阻滞、冷冻或化学法神经溶解术、脊髓或外周神经的神经调制术、肉毒素注射等)

神经阻滞治疗

(三)盆底康复治疗

1.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2.生物反馈疗法

3.盆底肌肉锻炼

4.微波疗法

5.体外冲击波

6.磁疗法

三、外科治疗

(一)子宫切除术

(二)子宫悬吊术

(三)腹腔镜下粘连分解术

(四)子宫内膜异位灶手术

(五)子宫骶神经、骶前神经切除术

四、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妇科肿瘤手术后的康复

第一节 妇科肿瘤手术对盆腔脏器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一、妇科肿瘤手术对盆腔结构的影响

(一)盆腔结构的改变

(二)盆腔神经血管及淋巴系统的损伤

二、妇科肿瘤手术对盆腔脏器功能的影响

(一)妇科肿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

(二)直肠功能障碍

(三)性功能障碍

(四)慢性盆腔痛

(五)阴道穹窿脱垂

三、妇科肿瘤保护盆底功能的手术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妇科肿瘤对病人心理的影响及康复

一、妇科肿瘤对病人的心理影响

(一)体验期

(二)怀疑期

(三)恐惧期

(四)幻想期

(五)绝望与抑郁期

二、妇科肿瘤病人的心理康复

附录1 心理痛苦温度计(DT中文版)

附录2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康复治疗

一、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概述

二、化疗常见的毒副反应

三、化疗毒副反应的处理及康复

(一)抗肿瘤药物的渗漏

1.定义和症状

2.处理

3.预防

(二)过敏反应

1.临床症状

2.处理

3.预防

(三)骨髓抑制

1.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减少

2.血小板减少

3.贫血的处理

(四)恶心和呕吐

1.发生机制和呕吐分型

2.止吐药

3.治疗总原则

4.不同风险的用药方案

(五)口腔黏膜炎

1.临床表现

2.治疗

3.预防

(六)消化系统毒副反应

1.便秘

2.腹泻

3.肠梗阻

4.胃肠道穿孔

5.肝功能损伤

(七)肺部的毒副反应

1.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

2.治疗和预防

(八)心脏的毒副反应

1.临床症状

2.蒽环类抗生素导致的心脏毒性分为三类

3.治疗和预防

(九)泌尿系统的毒副反应

1.肾毒性的临床症状

2.出血性膀胱炎的临床症状

3.治疗

(十)盆腔淋巴囊肿和下肢淋巴水肿

1.发生原因

2.诊断

3.治疗

4.预防

(十一)皮疹

1.治疗

2.预防

(十二)神经毒性

1.临床表现

2.治疗

3.预防

(十三)手足综合征

1.概念

2.临床表现

3.治疗

4.预防

(十四)其他反应

1.脱发

2.下肢静脉血栓

3.骨质疏松

4.卵巢功能损害

附录 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3.0

参考文献

第四节 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策略

一、宫颈癌早期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

(一)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类型和适应证

1.宫颈锥切术和淋巴结清扫术

2.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经阴道、开腹和腹腔镜完成)

3.卵巢移位术和放疗

(二)保留生育功能的注意事项

二、子宫内膜癌早期保留生育功能药物和手术治疗

(一)保留生育功能的方法和适应证

1.内分泌药物治疗

2.保留卵巢手术和内分泌治疗

(二)保留生育功能的注意事项

三、卵巢上皮性/生殖/性索间质细胞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一)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1.保留生育功能的方法和适应证

2.保留生育功能的注意事项

(二)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

1.保留生育功能的适应证

2.保留生育功能的分期手术

3.保留生育功能的注意事项

(三)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

1.保留生育功能的方法和适应证

2.保留生育功能的注意事项

(四)卵巢性索间质细胞肿瘤

1.保留生育功能的方法和适应证

2.保留生育功能的注意事项

四、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一)保留生育功能的方法和适应证

1.保留生育功能

2.保留卵巢功能

3.化疗药物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二)保留生育功能的注意事项

五、放化疗中卵巢功能的保护

(一)卵巢功能的评估

1.卵泡膜刺激素

2.抑制素

3.抗苗勒管激素

4.超声检测

(二)放疗中对卵巢功能的保护

(三)化疗中对卵巢功能的保护

参考文献

康复医学系列丛书——妇产康复是201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朱兰。

得书感谢您对《康复医学系列丛书——妇产康复》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超声在康复医学的应用 电子书
此书介绍了超声基础、超声仪器的使用与调节、肌肉骨骼超声、心脏超声、血管超声、介入超声在康复中的应用。采用图文并茂、解剖图与声像图结合、通俗易懂的形式,邀请众多超声专家参编,使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超声医学在康复医学方面的应用。随着超声医学的不断发展,此次出版加入了超声新技术,不仅加强了读者对应用于康复医学的超声知识的认识,也丰富了读者对超声新技术的认识。本产品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购买成功,概不退款,请您
实用老年康复指南 电子书
提供切实可行的老年康复指导。
手功能康复手册 电子书
本书旨在促进外科医生和治疗师之间的沟通,为病人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妇产科学 电子书
本书是为住院医师进入妇产科临床后前三年轮转培训而编写的妇产科临床教材,由多家国内知名的医学院校妇产科学教授共同编写完成。
听段涛聊孕事 电子书
国内产科医学权威、《产科医学课》主理人段涛老师作品,三十年临床积淀,产科医生也在读的孕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