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弟子、著名汉学家易劳逸重新审视中国近世史的力作,长时段、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近世史典范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突破以往西方学界强调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范式,从全球史的视角考察了1550至1949年近四个世纪中国社会在经济基础、社会形态和精神信仰层面的巨变,呈现了该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是了解16世纪以降中国社会变革的权威著作。
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模塑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作者运用大量史料,对中国社会复杂且深刻的变迁予以清晰的阐释,探讨了人口变化趋势、阶级结构变化,小农经济、商品贸易和制造业与信仰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
对于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一直以来备受争论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以及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
此外,作者还描绘了他对于中国人的理解——友善和冷漠、勤劳和懒散、进取和保守、慷慨和自私,这些自相矛盾的国民性,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出的“差序格局”,形成了有效的对话。
作者简介
作者易劳逸,著名汉学家。曾师从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研究中国史,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历史系教授。由于他对中国研究的杰出贡献,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1989年曾授予他“大学资深学者”荣誉。代表作有《毁灭的种子》《流产的革命》《国民党中国的法西斯主义:蓝衣社》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致谢
第1章 人口:增长与迁徙
人口转型
为增长的人口拓展食物来源
迁徙:一个扩张的帝国
先驱者的经历
第2章 中国社会的家庭和个体
家庭
女人地位的变化
女孩和童年
女性与婚姻
社会互动的内容
第3章 神、鬼和祖先:民间信仰
关于超自然力量的数据统计
宗教崇拜和节日
神职人员
民间信仰的社会效用
20世纪的变化
第4章 农业:概况
小农生产方式
土地占有及农业劳动力的变化
小农经济的租赁体系
第5章 20世纪早期中国农民的贫困化
人口过剩
不断提升的土地租赁率
农业的商品化
手工业
社会关系中日益凸显的不和谐
政治崩溃和慢性暴力
中期评估:截止到1930年的情况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1931年前中国农民贫困化之谜
第6章 帝制时代晚期的商业:贸易工具和贸易地理
运输
度量衡
货币
银行业
集市体系
八大区域
对外贸易和白银经济
国家和商业:中介人体系
第7章 帝制时代晚期的制造业:失败的工业革命?
工业主义的“萌芽”
晚明的社会文化背景
工业化进程的障碍
第8章 西方社会影响下的商业和制造业
对外贸易
银行业
轮船和铁路运输
外国制造业
近代民族工业
战时和战后的工业
工业遗产
帝国主义的影响
第9章 现代化早期的新社会阶层
帝制时代晚期的社会精英
新精英阶层
城市无产阶级
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影响
家庭主义的变化
第10章 社会当中的“阴”:秘密社团、土匪及纠纷
秘密社团组织
土匪
械斗
动荡的社会
结论 常与变
家族、土地与祖先是2019年由华章同人出版,作者[美]易劳逸。
得书感谢您对《家族、土地与祖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