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炳哲作品之数字社会批判(共三册)

韩炳哲作品之数字社会批判(共三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在大流行时代直面痛苦、思索生命,重建意义世界和价值体系的勇气之作。

内容简介

本套装包括《妥协社会:今日之痛》《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三册。

《妥协社会:今日之痛》如今,随处可见一种痛苦恐惧症,一种普遍的对痛苦的恐惧。人们对痛苦的忍受度也在迅速下降。痛苦恐惧症导致一种长效麻醉。人们对所有痛苦状况避之不及,甚至连爱情的痛苦也渐渐变得可疑起来。这种痛苦恐惧症也蔓延至社会性事物。冲突和分歧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因为它们很可能导致令人痛苦的争论。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如今我们所说的增长,实际上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癌式扩散。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生产和增长的迷狂,如同死亡幻觉一般。它佯装生机勃勃,掩藏着迫近的致命性灾难。生产越来越趋同于毁灭。“人类的自我异化已经达到一种能将自身的毁灭当作审美快感来体验的程度。”瓦尔特·本雅明对法西斯主义的评价,同样适用于今天的资本主义。

《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滚动着,像石头一样滚动着,按照愚蠢的机械定律。”——我们正在成为这样一群行动者。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只剩工作和绩效,“无所事事”也就成了我们想尽快清除的赤字。人的存在被行动榨干,变成可以被剥削的对象。我们失去了对无所事事的感知。

作者简介

作者韩炳哲,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西班牙《国家报》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这都让韩炳哲对于数字信息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分析批判,显得尤其重要而富于启发。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妥协社会:今日之痛

痛苦恐惧症 Algophobie

幸福强制 Zwang zum Glück

生存 Überleben

痛苦之无意义 Sinnlosigkeit des Schmerzes

痛苦之狡计 List des Schmerzes

痛苦之为真理 Schmerz als Wahrheit

痛苦之诗学 Poetik des Schmerzes

痛苦之辩证法 Dialektik des Schmerzes

痛苦之存在论 Ontologie des Schmerzes

痛苦之伦理学 Ethik des Schmerzes

最后之人 Der letzte Mensch

附录 韩炳哲著作年谱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

为什么今天不可能发生革命?

对人的全面剥削

在数字化全景监狱里

唯死亡之物才透明

数据主义和虚无主义

虚空之苦

跳跃的人

难民来自何处?

野蛮人的国度

谁是难民?

美在陌生者之中

万事皆匆促

爱欲击败抑郁

资本主义不喜欢安静

附录 韩炳哲著作年谱

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

无所事事的面向

《庄子》旁注

从行动到存在

绝对的存在之缺失

行动的激情

来临中的社会

附录 韩炳哲著作年谱

韩炳哲作品之数字社会批判(共三册)是2023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德] 韩炳哲。

得书感谢您对《韩炳哲作品之数字社会批判(共三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公文写作点石成金之范例精粹(下) 电子书
公文写作领域重磅作者胡森林多年闭门心法,公文领域集大成之作,帮你找到适合自身的公文写作提升途径。
与母校同行:商界骨干之优秀校友访谈录 电子书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的本科学院,凭借十余年来与国(境)外大学的合作、交流,历经多年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建构了有利于人才能力培养、适合地方高校生源特点的教学管理机制。多年来,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拼搏,成长为商界骨干。本书是部分优秀校友访谈录,读者从中可以了解他们成功背后的拼搏事迹、成长的足迹及对美好大学生活的回忆与感悟,访谈录的字里行间也蕴含着他们对
处世的哲学课:他人与社会的思考 电子书
十二道富含社会重要价值的哲学课题,重点探讨人际关系的问题,涉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等议题。
高信用社会:信托与信用制度 电子书
作者在海外金融机构从业多年,在国内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中信集团都有多年的工作经历,经验丰富,对金融行业的理解也非常深入。 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内容,使深奥的金融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即使没有金融背景知识的人也能从中理解信用与信托的本质。
共情式对话:揭示人际关系的底层逻辑 电子书
一本书透彻解读陷入人际关系困境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