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一位伟大的法学家的思考与情怀。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著名刑法学家、社会活动家,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前校长西原春夫先生在华演讲文集。
自2010年起,西原春夫先生先后在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实务部门发表演讲18篇,内容继续围绕刑法理论、中日关系、亚洲及人类未来等西原春夫先生近年来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的主轴展开,并鲜明体现了西原春夫先生一以贯之的和平与发展的人生旨归。
本书第一部分着眼历史流变中的中日关系,作者用历史的、比较的、系统的方法,对中日关系及东亚发展作出梳理和展望;第二部分延续第一部分的主题和方法,增加微观史内容,表达作者对中日置身其中的亚洲特别是东亚未来的关注;
第三部分着眼中日学术交流,不但全景式描述了日本刑法乃至国际刑法的历史与现状,追忆了中日刑法学交流中中方的重要推手“北高南马”(高铭暄、马克昌),还敏锐地思考了对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带来奇点临近时法律学者的使命、在探求建立国际法秩序中思考的国际法的依据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亚洲、对人类当下及未来命运的深沉关切。
作者简介
作者西原春夫,1928年生于东京都,1949年录取早稻田大学第一法学部,1953年师从齐藤金作先生研究刑法,1962年以《间接正犯的理论》获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67年升任早稻田大学教授,1982年至1990年就任早稻田大学第十二任校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著者序文
作者序文
上编
日本刑法学说史论纲
一、19世纪末之前的欧洲刑法学说史
二、1945年“二战”结束前的日本刑法学说史
三、1945年“二战”结束后的日本刑法学说史
中日刑事法学术交流以及与马克昌先生的友谊
一、中日刑事法学术交流的发轫
二、中日刑事法学术交流的持续与发展
三、马克昌先生的登场
授予高铭暄早稻田大学名誉博士推荐书
记录如下
日本刑法与刑法学的现状
一、我和中国
二、日本刑法的特色
三、日本的刑法学
刑罚论与行刑学的重要性
前言
一
二
三
四
五
奇点临近:迎面而来的技术变革与法学家的课题
一、前言
二、最近我担忧的重大问题
三、技术奇点是什么
四、潜伏在奇点中的危险问题
五、亚洲的使命
国际法的存在与遵守义务的根据
一、前言
二、中国的法治与国际法的定位
三、刑法制定根据的最深层次是“人的欲求”
四、国际法的存在根据也在于国家主权的“遵守规则欲求”
五、“西洋近代”的终结与“世界通用的亚洲式世界观”的构建
下编
将历史作为重大潮流的见解
一、前言
二、组织领导者的使命是“通过预测未来做出决断”
三、带动欧洲史的原动力
四、带动亚洲近代史的欧洲帝国主义
五、1945年以后欧洲历史对亚洲的影响
世界的东亚及其中的中国和日本
一、大变动期之到来
二、如何思考全球化
三、东亚而非全亚洲的框架
四、东亚应成为不战/和平之地域
五、向往的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从年号的视角看近代日本的过去与将来
一、天皇制与年号制的历史
二、从“平成”到“令和”
三、“语尾流动的年号”与“语尾关闭的年号”
四、与“语尾流动的年号”“语尾关闭的年号”相吻合的时代特色得以确立
五、“令和”的含义
六、“令和”时代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中国有建设理想型社会的能力
一、我与中国之缘
二、从学术交流看中国40年的发展
三、中国是以理想社会为目标而变化的国家
四、人工智能催生的潮流与中国的发展方向
后记
奇点临近:迎面而来的技术变革与法学家的课题(西原春夫先生在华演讲集)是202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日] 西原春夫。
得书感谢您对《奇点临近:迎面而来的技术变革与法学家的课题(西原春夫先生在华演讲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