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艺术

合唱艺术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合唱艺术》教材:拓宽音乐视野,提升思维方式。

内容简介

《合唱艺术/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针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同时也兼顾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艺术团队和选修课而编写,目的是使大学生们较好地感受、体验和理解音乐,了解音乐表现大干世界的手法及其浸蕴的音乐文化,在学习合唱技术、艺术的同时,借鉴合唱艺术的思维方式,以拓宽读者的知识视野,当然这也是人才创造力培养的一种模式的探索。另外,对比中外古今的音乐,会使大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经典音乐作品是一种文化、一种人类文明的永恒以及多元文化的共同生存与发展,进而有利于大学生们对今天错综复杂的全球化形势多一分批判性的思考。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21世纪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编委会

合唱艺术编委会

总序

前言

第一编 合唱

第一章 合唱艺术透视

第一节 西方合唱艺术透视

第二节 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合唱艺术透视

第三节 侗族大歌艺术透视

附1 西方合唱体裁

附2 关于个性和流派

附3 合唱中的人文浸润

第二章 合唱艺术形态

第一节 人声类别与合唱队

第二节 体态呼吸与训练

第三节 合唱发声原则

第三章 合唱和谐统一

第一节 声部统一

第二节 声部的均衡

第三节 合唱中音准训练

第四章 合唱色调

第一节 合唱中的色调

第二节 色调设计与处理

第三节 作品设计

第二编 指挥

第五章 指挥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节 指挥的任务

第二节 指挥的要求

第三节 指挥的姿态及其变化

第六章 指挥的起拍与收束

第一节 指挥的起拍、延长、收束

第二节 预示、主被动拍

第三节 复杂节拍的指挥

第七章 指挥原则

第一节 单双手指挥及其原则

第二节 合拍、分拍与特殊拍子

第三节 混合拍子与变换拍子

第八章 指挥法原则

第一节 精准自然

第二节 简练大方

第三节 处理得当

第三编 实践

第九章 合唱队构建要素

第一节 合唱队理念要素

第二节 合唱队组建方式要素

第三节 合唱队训练要素

第十章 合唱排练前后

第一节 合唱排练过程

第二节 合唱作品选择

第三节 作品分析与深化

第四编 合唱作品30首

世界民族经典

1. 半个月亮爬上来

2. 阿拉木汗

3. 沂蒙山歌

4. 牧歌

5. 山在虚无缥缈间

6. 渔阳鼙鼓动起来

7. 回声

8. 小夜曲

9. 摇篮曲

10. 拨弦波尔卡

11. 蓝色多瑙河

现代当下流行

12. 东方之珠

13. 夜来香

14. 菊花台

15. Arirang(阿里郎)

16. 献给爱丽丝

17. Babayetu

18. 阿卡普尔科阿卡贝拉

19. 等你到天明

20. 天路

21. 为人民服务

22. 葡萄园夜曲

23. 粤韵水谣

24. 弯弯的月亮

25. 美好的远方

26. 音乐会盛典

27. 幽灵公主

28. 带着你并载着你

29. 燕——Yan

30. 天湖·纳木错

参考文献

合唱艺术是2013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勇杰著。

得书感谢您对《合唱艺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后沙:艺术 电子书
本书分三部分,包括民间民间、事情的发展并非如你所愿、新的语境。
传媒艺术导论 电子书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传媒艺术本体论、传媒艺术特征论、传媒艺术传播论、传媒艺术价值论、传媒艺术发展论。
艺术的真谛 电子书
《艺术的真谛》是一部理论性的艺术史概论,侧重阐述古今中外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艺术特点、价值与鉴赏方法。此书行文流畅,观点明确,言简意赅,可读性远超同类书籍。基于跨文化审美视野,本书作者对非洲原始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典艺术的分析评判,在专家和读者中享有广泛影响和较高声誉。对于从事或喜好艺术创作、艺术理论与艺术审美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有助于登堂入室的普及读物,故此在国外发行甚广,在国内口碑甚佳。
艺术哲学新论 电子书
《艺术哲学新论》是美学哲学家杜卡斯的代表作,其审美自由主义学说在西方具有广泛影响。总体而言,艺术哲学是关于艺术和审美对象的批评理论。审美对象是审美静观和体验的对象,在范围上要比艺术领域更为广泛和多样。艺术是一种人类活动,一种产生艺术品的人类艺术活动,而并非一项旨在创造美的活动。艺术是情感的语言,艺术品是情感的对象化。若承认艺术是情感的语言,就务必承认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而不是情感的交流。从实践角度看
电影艺术新论 电子书
《电影艺术新论》从历史、创作、传播、欣赏四个角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电影艺术的理论和实践,是一部理论性专著。该专著对电影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总结,对网络条件下和数字时代背景下的电影创作与电影传播进行了新的审视,并以经典影片为例,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电影的赏析方法。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它既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又对电影创作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