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作品(共四册)

许倬云作品(共四册):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史学大家许倬云中国历史文化系列作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传承过去,把握未来。

内容简介

《许倬云说美国》:一部了解真实美国的通俗佳作 促使我们反思关于美国、西方民主政治、现代化的想象。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在世界文明变化的剧烈大潮之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为今天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为中国文化的成长发展作的一部传记。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从政治体的角度看中国,讲述中华民族的万年历程,回答什么是”中国人”。

《中国文化的精神》:回归民众,走入你我之间,从普通人的角度。讲述中国人文化的根底,展示活生生的中国文化。

作者简介

作者许倬云,1930年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1986年荣任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学贯中西的史学耆宿,精通中国上古史、文化史、社会史,熟悉西方历史及其理论与思想,擅长利用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历史,尤其是考察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不囿于书斋,时时心怀天下,关心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走向。代表著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万古江河》《我者与他者》《说中国》等。

章节目录

许倬云说美国: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

版权信息

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

二十年来的美国

第一章 我的美国六十年

第二章 开疆辟土的历程

第三章 农业形态的变迁

第四章 工业化的过程

第五章 多族群社会及其问题(上)

第六章 多族群社会及其问题(下)

第七章 经济运作的模式

第八章 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

第九章 阶层固化的社会现实

第十章 动态更新的美国政治

第十一章 不断发展的文化脉络

第十二章 美国时代潮流的变化(上)

第十三章 美国时代潮流的变化(下)

第十四章 未成的帝国和败坏的资本主义

第十五章 未来的世界与中国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古代以前:中国地区考古略说

一、孕育出中国文化的自然地理

二、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

三、农业与聚落

四、新石器文化的区系类型及聚合过程

五、古代传说与族群分合

六、复杂社会的出现

七、中国古代文化与两河古代文化发展的比较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黎明(公元前16世纪—前3世纪)

一、进入青铜时代

二、古代文化核心的商文化

三、华夏文明体系——西周封建与“三代”观念

四、中国秩序的发展与重组——地方文化与融合

五、中国思想体系的核心成形——孔子学说及诸子百家的辩证发展

六、南方的兴起——长江流域的发展及其与中原的融合

七、编户齐民:国家组织与人民生活

八、生活资源与生活方式

九、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

第三章 中国的中国(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

一、普世国家体制

二、精耕农业与市场网络

三、中国文化体系的整合

四、民间的信仰

五、北疆游牧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接触

六、走向南方

七、佛教传入中国与道教的形成

八、秦汉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九、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比较

第四章 东亚的中国(2世纪—10世纪)

一、秦汉帝国的崩解

二、中国与周边民族

三、佛教的影响

四、文学与艺术

五、天文、数学与医药

六、中古的衣食住行

七、经济形态的转变

八、民族关系

九、中国对外关系

十、唐帝国与伊斯兰帝国的比较

第五章 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10世纪—15世纪)

一、中古后期的中国与列国体制

二、北族政权与汉人世界

三、东亚经济圈的形成

四、经济与多元网络

五、宋代以来的知识阶层

六、思想的多元与整合

七、近古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八、近古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九、近古中国与东亚转型的特色

第六章 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 上篇(15世纪—17世纪)

一、明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僵化

二、人口与生活资源

三、大海波涛

四、第一波西潮

五、明代的工业

六、明代的市场经济

七、南北经济社会的差异

八、明代思想的转变

九、明代中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

十、明朝时的台湾

第七章 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 下篇(17世纪—19世纪中叶)

一、清帝国的性质

二、台湾的开发

三、清初民族与文化冲突问题

四、清代学术风气

五、民间社会组织

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七、清代的商业活动

八、中国与西方的文化接触

九、通俗文化

十、当时的欧洲

第八章 百年蹒跚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一、内乱与外患

二、中国近代经济的改变

三、教育制度的改变

四、近代中国的武化现象

五、都会文化的勃兴

六、时代思想与文化变迁

七、中国近代革命与俄国革命的比较

八、中国维新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九、台湾百年的变化

后言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版权信息

卷首语

自序 我们究竟是谁?

绪论 在全球化的时代审察自己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族群的分合

第二章 夏商周:核心的形成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念

第四章 天下帝国:关键性的秦汉时代

第五章 秦汉时代的扩张

第六章 天下国家模式的衰坏

第七章 隋唐的天下国家

第八章 宋、辽、金和西夏的时代

第九章 金、元时代的外族征服

第十章 明代:专制皇权(上)

第十一章 明代:专制皇权(下)

第十二章 满清时代:最后一个征服王朝(上)

第十三章 满清时代:最后一个征服王朝(下)

第十四章 后论:复杂共同体的形成(上)

第十五章 后论:复杂共同体的形成(下)

附录 《说中国》·解说

中国文化的精神

版权信息

导读 生活肌肤中的中国文化

解题 复杂的历史变奏

前言 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

第一章 时空中的生活美学

第二章 天地人神的世界

第三章 神鬼故事的传说

第四章 多元互动的秩序

第五章 永远变化的宇宙

第六章 生命存在的意义

第七章 守护人间的众神

第八章 世俗化的宗教

第九章 共生共存的人际网络

第十章 小说传达的境界

后言 中国文化的新生

许倬云作品(共四册)是2020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许倬云。

得书感谢您对《许倬云作品(共四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解读美国:现实、媒介与省思 电子书
国内学者对美国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菊花王朝 电子书
1. 本书深入解读日本天皇制存续两千多年的政治文化机制,同时全方位解密日本天皇的日常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普及性读物。 2. 作者文笔流畅,学识渊博,见识超人,难能可贵的是,他能秉持不偏不倚的态度,详述天皇和天皇制的起源和发展脉络,拨开迷雾,辟清谣言,厘清史实,让读者自己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洞彻两千多年来日本政治历史文化脉络。 3. 日本思想家竹内好曾说过,天皇制存在于日本的一草一木之中。广岛大学教授小林文男也曾指出研究天皇和天皇制的重要性。可以说,不了解天皇制,就不可能全面地理解我们的近邻日本。 读懂天皇制,才能读懂骨子里的日本 一个延续两千多年的神秘王朝, 一个科技全球领先的现代国家, 为何能在日本身上完美融合? 日本中世史专家、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胡炜权扛鼎力作 著名日本问题专家蒋丰、萨苏、蒋奇武联袂推荐 天皇制存在于日本的一草一木之中 不了解天皇制,就不可能全面理解日本 70个历史谜题、10幅彩插、18张图表 全方位解密天皇的生死爱欲和前世今生 一部为华人读者而写的天皇解说书 一部了解日本历史与文化的通识书
以色列 电子书
作者戈迪斯是在美国出生并完成高等教育后移民以色列的犹太人。这种背景使他迥异于那些以色列背景的现代以色列历史的研究者。他在观察以色列时,既有那份能够入乎其内的谙熟,又有一份出乎其外的超然。 本书除了关注巴以冲突外,更多地聚焦于以色列犹太人的内部矛盾,对它们的来龙去脉做了见树见林的交代,这是有别于同类著作的特色之处。因此,本书并非又一部顶着通史名号的阿以战争史、巴以冲突与和谈史,再加犹太移民史,而毋宁是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以色列社会的鸟瞰。作者想谱写的,不是以军乐为主的铜管乐,而是多声部的交响乐;作者想捕捉的,与其说是政治事件、军事行动、谈判桌、协议内容、营救策略,不如说是这些东西背后的人、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观念。 书中收录了8幅极具史料价值的历史地图和45幅极富现场感与时代意味的历史图片。
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电子书
探究清代县辖政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德意志人 电子书
本雅明收集的从1783年至1883年一个世纪以来的25封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