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听得懂的十二生肖考古课;十二生肖与华夏民族共同书写的5000年文明史。

内容简介

十二生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经典体现。这十二种生肖动物中,除了龙是虚构的,其余均在考古遗址中有所发现。

本书从动物考古学家的视角,分析各大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以及各种反映动物形象的青铜器、陶器、画像砖石、绘画,再结合相关的文字记载,还原生肖动物的起源、驯化,以及它们在华夏民族生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仔细讲述了华夏民族与动物自新石器时代起,同行至今发生的种种有趣故事。

作者简介

作者袁靖,考古学家,考古界金鼎奖获得者,从事考古工作三十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考古、环境考古和科技考古。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名誉教授。

主持过多项科技考古课题,著有《中国动物考古学》《科技考古文集》《中国科技考古导论》等,发表了数百篇论文,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前言

序言 动物寻古的科学工具

十二生肖的由来

动物如何科学分类

共同的文物与文献

五大破案手段

第一章 瘟疫的来源,医学的助手

与北京猿人同龄的鼠

破坏者与子嗣兴旺的象征

鼠何以被尊称“老鼠”

从麻烦制造者到医学贡献者

第二章 华夏文明的柱石

5000年前的西亚来客

农耕时代的第一生产力

一级祭祀品和随葬品

文字和文物中的牛

作为肉食和骨器

第三章 威严的山君

神秘的蚌壳龙虎图

趋吉避凶、威武勇猛的表达

沿用上千年的调兵信物

勇猛的另一面

第四章 住在月亮上

千年驯兔失败史

寓意吉祥的灵兽

玉兔何以捣药嫦娥宫

第五章 国之图腾

鳄鱼与蛇,龙的原型?

从文物看龙的形象进化

从灵兽到帝王象征

第六章 华夏的始祖

诞生于白垩纪

蛇形文物遍布南北

上古神灵和始祖为何是人首蛇身

白蛇故事的千年流变

第七章 车骑之魂

地下马骨透露的信息

战场上的绝对主角

相马、阉割与马镫

文物里的马

第八章 美的化身

绵羊在中国的传播链

羊肉与“鲜”画等号

羊骨如何反映古人养羊剪毛

献祭的最佳牺牲

孝顺、吉祥与仁义的象征

第九章 一棒打出南天门

发现“阿喀琉斯基猴”

从宠物到封侯意象

猴的负面形象

美猴王的三种由来

第十章 报时神鸟

家鸡的起源

从文物探索古人何以养鸡

知时畜

斗鸡亡国

以鸡占卜

第十一章 陪你走过一万年

狼如何被驯化为狗

从生到死,始终跟随

文物中的犬

犬戎,改变历史走向

第十二章 肉食江湖的王者

人类文明的动力源

猪肉如何占据国人餐桌

古人的炫富工具

从偶像到猪八戒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部分图片来源

作者简介

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是2023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袁靖。

得书感谢您对《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文化在日本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于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和价值,以传播和影响为基本脉络,在日本汉学、中国学的学术视野中,将比较文化研究和变异学作为基本方法和理论,以人员交往和书籍传播作为基础,分别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人物等方面,选取典型案例和材料,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对中国文化根植于日本的点滴进行活泼而生动的解读和分析,对于理解当下世界种种文化现象具有启示意义。
谈古说兵——中国古代兵器赏谈 电子书
适读人群 :冷兵器爱好者收藏者 这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史的书籍,从商周时期的青铜武器,到汉唐时期的武器,再到元代,以至明清时期各类冷兵器。本书将刀枪剑戟斧钺勾叉这类中国兵器史上出现多的各类武器悉数介绍给读者,包括年代、形制、器物的判定等,为我国古代兵器发展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参考,也为喜爱中国文化、中国兵器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提供了一部的参考书。它的面世也将为弘扬中国文化发挥自己的作用。
古河今貌 电子书
本书以较为开阔的视野和较为独特的视角,通过对涉及运河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典故传说、名城古镇、风土人情、文艺作品、科技地理、航运文化的取舍和提炼,勾勒、梳理了长江流域运河的来龙去脉和前世今生。
古沈国正史 电子书
本书基于正史文献和金文,澄清了下述问题:确认冉(聃)国和沈国各是一国。周成王初年,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封于冉;而在康王中前期,周公旦一孙辈,很可能是凡伯的庶子,被封为子爵,立沈国于平輿。而康王登基时的六名顾命大臣之一的彤伯,当是命沈时出入王命者。
“俄罗斯学”在中国(第2辑) 电子书
本书关注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其各个研究室和其出版的学术期刊,以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武汉大学俄罗斯乌克兰研究中心、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俄语系、新华社国际部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部等机构,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机构和期刊在俄罗斯研究领域创立开拓的历史渊源、与时俱进的发展脉络、长期关注的重点难点、不同时期的领军人物,以及各个阶段的主要成果。此外,还介绍了《汉俄大词典》《新时代俄汉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