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东坡

书艺东坡

我想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选取五件颇具特色的苏轼书迹作为考察入口,将“文图学”的方法贯穿始终,独辟蹊径,考察苏轼生命历程的题画文学书写及艺术理念。

内容简介

作者使用其首创的“文图学”(Text and Image Studies)视角。上卷选择《天际乌云帖》《黄州寒食帖》《李白仙诗卷》《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合卷及《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等五种颇具特色的苏东坡书迹,着重探讨其生成机缘、文本内涵。下卷从使用场景、流传脉络、和接受影响等角度,进行了时空的延展,以“寿苏会”为核心,讲述苏东坡对后世及周边国家的辐射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衣若芬,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现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前中文系主任(2014—2016)。新加坡《联合早报》特邀专栏作家。新加坡政府注册社团“文图学会”荣誉主席。央视纪录片《苏东坡》海外讲述人。曾经任职台湾大学、“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等。受邀于美国斯坦福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客座讲学授课。策划主持多个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及学术研讨会。研究领域为“文图学”、苏轼研究、东亚汉文学与文化交流等。出版过学术专书9本,包括《云影天光:潇湘山水之画意与诗情》《游目骋怀:文学与美术的互文与再生》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书艺东坡千年情(代序)

上卷 墨韵

天际乌云含雨重:《天际乌云帖》

一、《天际乌云帖》之名

二、《天际乌云帖》的传世版本

三、《天际乌云帖》段落一:蔡襄及无名氏诗

四、《天际乌云帖》段落二:周韶诗

五、《天际乌云帖》与苏轼艺文观

六、结语

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州寒食帖》

一、前言

二、《寒食帖》的书写

三、《寒食帖》的黄庭坚题跋

四、无佛处称尊

五、结语

附录 《黄州寒食帖》之流传与递藏

念此一脱洒,长啸登昆仑:《李白仙诗卷》

一、前言

二、《李白仙诗卷》的诗篇作者

三、《李白仙诗卷》的诗篇内容

四、苏轼崇道好奇与《李白仙诗卷》之存世

五、《李白仙诗卷》的文献意义

六、《李白仙诗卷》的艺术价值

七、尾声:诗仙与坡仙相遇

赋《远游》而续《离骚》:《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一、二赋合卷

二、《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的书写与复制

三、《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之递藏与现状

四、《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题跋

五、乾隆四题《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六、结语

附录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之流传与递藏

行云流水:《答谢民师论文帖卷》

一、前言

二、苏轼与谢民师

三、《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的散文艺术观

四、《答谢民师论文帖卷》书迹及题跋

五、结语

下卷 余芳

楼前红日梦里明:翁方纲藏《天际乌云帖》与朝鲜王朝“东坡热”

一、前言

二、翁方纲收藏东坡文物及寿苏活动

三、金正喜与翁方纲

四、申纬与翁方纲

五、朝鲜王朝“东坡热”

六、结语

历劫神物:《黄州寒食帖》的历代流转与往还日本的文图学意涵

一、前言

二、《寒食帖》东售日本的两种说法

三、博文堂事业

四、原田悟朗口述的疑点及破绽

五、可爱者未必可信:文图学的理解

六、《寒食帖》停止流转

七、结语

敬观真赏:翁方纲旧藏本《施顾注东坡先生诗》

一、前言

二、暂得于己

三、幸增眼福

四、无声诗意

五、结语

附录 翁方纲旧藏本《施顾注东坡先生诗》诸家题记存知列表

时间 · 物质 · 记忆:清代寿苏会的文化图景与东亚仿行

一、前言

二、东坡生日

三、清代寿苏会概观

四、时间·物质·记忆

五、二十世纪东亚寿苏会

六、结语

附录 《李白仙诗卷》的流传与递藏

墨戏抒情:苏轼书画研究史略

一、前言

二、苏轼的书画

三、苏轼书画的历代评价及影响

四、二十世纪苏轼书画艺术研究

五、结语

附录 台港澳苏轼书画研究论著目录(1949—2017)

主要参考书目

书艺东坡是201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衣若芬。

得书感谢您对《书艺东坡》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清史论丛(总第35辑)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刊物,本册是第35辑。
寻墓者说 电子书

本书是对苏联文学史的真实记录,也是对苏联政治、历史真相的揭秘,澄清了俄罗斯文学在苏联时期受到政治扭曲后的一些真实情况。
货币文化交流史话 电子书

考察、梳理了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影响。
历史艺术与禅韵 电子书

以历史为骨架分析中国历史艺术与禅韵。
文化视野的中国古代科技 电子书

从文化史的角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状况的总结。
四库学(第三辑) 电子书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三辑。
考古学史与商周铜器研究 电子书

中国考古学史和商周铜器领域经典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