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

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作者四十余年教学经验的结晶,被誉为迄今好的十九世纪西方艺术史。北大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为首的翻译团队,译稿质量上乘。彩印精装,574幅插图,值得收藏。

  

内容简介

  《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关注以19世纪为中心时段的西方艺术,广泛涉及绘画、雕塑、建筑、摄影、装饰艺术,涵盖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详尽介绍名家名作及重要艺术观念的演进,立体呈现构成艺术场域的艺术家、美术学院、批评家、画商、各类购买者等要素的变化,更将艺术的演变置于19世纪西方政治、经济巨变的背景中,助读者全面把握这段艺术史错综复杂的线索,了解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学院规则走向艺术自由的精彩历程。

  内含574幅插图,特设39个专栏介绍特殊的艺术作品、艺术技法或历史背景,另附大事年表、术语表,以及详尽的参考文献列表(含影视资料推荐)。

相关视频:

作者简介

  作者:曲培醇(Petra ten-Doesschate Chu)教授生于荷兰,定居于美国,自1972年起在美国西东大学美术与音乐系担任教授,教龄四十余年,公认为19世纪艺术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现任西东大学美术与音乐系学术总监,《十九世纪世界艺术》执行主编,曾任十九世纪艺术史研究者协会主席。多次获奖,包括简与摩根?惠特尼艺术史学术奖金、约翰?西蒙?古根海姆纪念学术奖金,以及两次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奖金。著作十余本,包括《法国现实主义与荷兰诸大师》《透视库尔贝》《古斯塔夫?库尔贝的信》《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法国最自负的人:古斯塔夫?库尔贝与十九世纪媒介文化》。

  译者: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教育部美术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有《接受之维》《美术心理学》《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艺术的深度》《图像缤纷——视觉艺术的文化维度》等;译有《传统与欲望——从大卫到德拉克洛瓦》《毕沙罗传》、《注释被忽视的事物——静物画四论》《媒体文化》《博物馆怀疑论——公共博物馆中的艺术展览史》和《解码西方名画》等。

章节目录

英文第二版前言

导 论

第一章 洛可可、启蒙运动及18 世纪中叶对新艺术的呼唤

第二章 古典的范式

第三章 乔治王时代晚期的英国艺术

第四章 法国的艺术与革命宣传

第五章 拿破仑时代的艺术

第六章 弗朗西斯科· 戈雅与世纪末的西班牙绘画

第七章 浪漫主义在德语世界的肇始

第八章 风景的重要地位--19 世纪早期的英国绘画

第九章 法国复辟时期对古典主义的拒斥

第十章 法国七月王朝时期(1830-1848)艺术与视觉文化的普及

第十一章 1848 年革命与法国现实主义的崛起

第十二章 进步、现代性与现代主义--第二帝国期间(1852-1870)法国的视觉文化

第十三章 从维也纳会议到德意志帝国统一前(1815-1871)德语国家的艺术

第十四章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的英国艺术

第十五章 民族国家的骄傲与国际竞争--大型国际博览会

第十六章 巴黎公社后的法国艺术--保守与现代主义趋向

第十七章 法国1880 年代的前卫艺术

第十八章 埃菲尔铁塔建成初期

第十九章 "美好年代"时期的法国

第二十章 1920 年前后的国际潮流

大事年表

术语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是201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荷]曲培醇(Petra。

得书感谢您对《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凡世的荣光:璀璨的中世纪建筑 电子书
10个国家、113座城镇、143座建筑,带你窥探千年依旧伫立的西欧罗马风和哥特建筑世界。
国际集邮联合会(FIP)集邮展览评审规则 电子书
为了迎接2019年在中国武汉举办的世界邮展,普及集邮展览规则,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国际集邮联近年陆续新修订的FIP邮展各项评审规则重新进行了统一编译。书中所列评审规则是各级邮展的评审依据,对邮集作者按规则编组邮集、提高邮展成绩大有裨益。此书是广大集邮者、各级邮展征集员、评审员及集邮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中国画大师经典佳作赏析:宋代(精彩局部放大版) 电子书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书画艺术形式,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更能拓人心智、怡人心神。从古到今,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风骨神韵,一直被教育家、文学家、画家等所推崇,被广大民众所喜爱。而本书正是秉着给读者开拓视野、增加文化修养的目的,让读者在品鉴、研习古代名家作品时,能够深入了解传统绘画艺术的形式、内容和精髓。本书是“中国画大师经典佳作赏析”系列中的一本,一共收录明朝名家作品共127幅,每张作品均配
留影的背后 电子书
本书以作者的艺术论文为原型,结合作者收藏的大量一手照相馆老照片资料(大多数为首次面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中国的照相馆布景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与展示。照相馆做为国人初接触摄影的场所,长久以来没有得到学术界的系统研究与梳理,作者关注照相馆的相关研究已有八年,研究的过程中收集了几万张照相馆老照片实物一手资料,结合作者的独特研究视角。本书为照相馆的相关研究填补了重大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