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探讨黑格尔与马克思思想关系,分析彼时时代事件对两者理论回应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以思想史研究为方法论,在时代冲击与思想回应框架内,通过回归思想之时代,探讨黑格尔与马克思的时代之思想,并试图对两者关系提供历史性解答。本书认为, 18、19世纪之交的时代事件刺激了黑格尔,黑格尔关于人的理论、德意志建国理论与宪制思想是对法国大革命、德意志的民族分裂与宪政窘境的理论回应;19世纪中叶的时代事件刺激了马克思,马克思关于国家批判、消灭私有制与阶级革命的思想是对19世纪中叶政治国家状况、工人阶级贫困与1848年欧洲革命的理论回应。前者表现为从革命到国家的思想理路,后者表现为从国家到革命的思想理论。两者既具有思想间的批判关系,更具有不同时代间的批判关系。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作者简介
扉页
版权信息
其他
《当代浙江学术文库》编委会
序言 超越本体论哲学的奥林匹斯山
摘要
导言
第一节 模式化解读与思想史性解读
一 模式化的解读
二 思想史的回归
三 理解思想的前提
第二节 什么才是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思想史研究
一 思想史的想象
二 思想史的研究
第三节 理解思想的维度与根源
一 理解思想的维度
二 理解思想的根源
第一章 从革命到国家——黑格尔思想的现实历史逻辑
第一节 黑格尔思想的矛盾性及其时代
一 思想矛盾性
二 思想与时代关系
第二节 德意志状况与黑格尔对民族出路的思考
一 18、19世纪之交的德意志民族状况
二 德意志浪漫主义的病态
三 黑格尔的德意志民族出路理论
第三节 法国大革命的人民与黑格尔现实的人的三个环节
一 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民
二 现实的人的第一个环节:人格
三 现实的人的第二个环节:市民
四 现实的人的第三个环节:公民
第四节 神圣罗马帝国崩溃与黑格尔建国理论
一 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
二 帝国的崩溃
三 国家的兴起
第五节 德意志宪政窘境与黑格尔君主宪政规划
一 维也纳会议后德意志宪政窘境
二 宪政抉择
三 宪政规划
第二章 从国家到革命——马克思思想的现实历史逻辑
第一节 政治革命困境与马克思资本主义国家批判
一 维也纳会议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状况
二 政治革命的告别
三 资本主义国家批判
第二节 19世纪中叶工人状况与马克思消灭私有制理想
一 19世纪中叶欧洲工人阶级贫困状况
二 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
三 消灭私有制的理想
第三节 法国六月起义反思与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一 1848年法国六月起义的阶级斗争
二 六月起义的反思
三 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
第三章 思想史的自觉: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历史性
一 思想者之时代
二 时代之思想
三 思想的历史性解答
结语 告别主观愿望哲学
参考文献
代后记 黑格尔逝世180周年祭
致谢与怀念
国家与革命: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历史性解答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尹峻。
得书感谢您对《国家与革命: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历史性解答》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