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波的诗

孙文波的诗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当代诗歌“综合性写作”范本,分别收入诗人孙文波短诗和长诗的代表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蓝星诗库:典藏版”丛书中的一种。诗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收入短诗和长诗的代表性作品,包括《玫瑰花香》《最后的秋日》《永无止境》《散步》《新山水诗》《灵隐笔记》等,以及重要作品《长途汽车上的笔记》节选。此次修订新增诗人近年来创作的优秀作品,基本反映出诗人创作的整体样貌。

诗人的语言倾向于口语化,形成了一种形式、语言、感情、思想融洽和谐的存在关系,对生活的刻画非常真切,但又饱含一种震撼惊人的观察力和思考性,展现出诗人非凡的诗歌技艺。

作者简介

作者孙文波,1956年出生。四川成都人。1985年开始诗歌写作。作品收入《中国二十世纪新诗大典》《百年诗选》等多种选本。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荷兰语、瑞典语。曾参与主编《中国诗歌评论》《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主编《当代诗》。

已出版诗集《地图上的旅行》《给小蓓的俪歌》《孙文波的诗》《与无关有关》《新山水诗》《马峦山望》《洞背夜宴》《长途汽车上的笔记》《洞背集成》,文论集《在相对性中写作》《洞背笔记》。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出版说明

文前辅文

第一部分

铁路新村

回旋

1626年吴人书

玫瑰花香

满足

慌里慌张

风吹刮条纹雨布屋顶

当门前的道路泥泞

最后的秋日

八年后

博尔赫斯和我

我爱何尔木

幸福(为儿子而作)

躲雨

口腔医院

在傍晚落日的红色光辉中

枯燥

走进母亲居住的……

戏剧笔记

城市·城市

在路上(为冷霜而作)

他削尖了脑袋……

醉酒(为宋炜而作)

母语

北京大学

黑白电影

旧友

星期天上午与傅维东拉西扯聊天

在电车上想到埃兹拉·庞德

成都

第二产院

SUN FALIN(1904—1928)

外祖母

姑姑的风湿痛

扫帚星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三日夜晚走在从兴寿镇到上苑村的路上

上苑短歌集

上苑短歌集补遗

商业时代的三画像

与邻居陈建国聊天

七个断章

在家里,在外面……

奔跑

迁移

美人

在梦中见到祖父

病中

短诗集

垃圾

遗传学研究

清明节

在山楂林中

圣诞抒怀

这只鸟(一首四种写法的诗)

辛卯年海南变体诗

大岭古抒怀

蝴蝶效应

论自然

等于是艳诗

论传统

与介词、蛋蛋登大岭古后作

奢侈诗

论蓝诗

永无止境

哀诗

第二部分

散步(给肖开愚)

地图上的旅行

聊天

骑车穿过市区

在西安的士兵生涯

搬家

梦中吟

脸谱

向后退

鼠年诗稿

节目单

一个中年男人的艳遇

给小蓓的骊歌

假面舞会

临夏纪事

夏天的热浪

10

续节目单

戏谑(片断)

戏谑·再戏谑一次

研究报告

献媚者之歌

在无名小镇上

旅行纪事

句法练习

十二圣咏

祖国之书,或其他

新山水诗——向华兹华斯致敬

长途汽车上的笔记之一——感怀、咏物、山水诗之杂合体

灵隐笔记

二十一楼

孙文波的诗是202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孙文波。

得书感谢您对《孙文波的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时间之诗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阎志多年来所写的诗歌的合集。全书分为挽歌与纪念、风过耳、少年辞、明天的诗篇、童年的鸟五部分,诗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折射了思考的火花。这些诗,有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本真的追问,有对被格式化了的城市生活的审美观照……每一首诗都蕴藏着深厚的内涵,且语言细腻,想象力丰富。
诗钟津梁 电子书
本书共5章:诗钟概述、诗钟的体制与格律、诗钟创作技法、诗钟鉴赏与修改、钟例解析。
诗路衢江 电子书
这是一本诗集。主要描写的是衢州的山水、人文、地理。诗选多以诗人为主轴,按年代罗列诗篇。少数诗人如杨万里,抛下书本,面对真山真水,灵感自然流露,就有更多草市小村浅滩深潭收入笔底。而本土诗人的足迹就更广泛,他们深入穷乡僻壤,苦心孤诣,让藏于深闺好山佳水因诗而辉映成趣,过往的日子保留存档。
黎里诗钞 电子书
本书是有关黎里诗词作品的集大成者。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黎里古称梨花村,这里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这里也是吴越交界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古战场之一。黎里自古文风鼎盛,西晋时期的张翰因思念家乡而辞官回乡,在家乡元荡之畔设墊施教;唐代陆天随晚年流连鸭栏泾,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到了宋元明清,更是..辈....黎里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及钟灵毓秀的地理环境,涌现出了许多才子佳人,也吸引了无数
禾山诗钞 电子书
《禾山诗钞(精)》的作者黄瀚是清末厦门籍举人,任厦门禾山书院旧址创办的禾山甲种商业学校校长,厦门沦陷后,黄瀚与门下多人组织“秋社”,言辞慷慨,诗稿也反映了厦门地方的风土习俗等。厦门的诗风一向崇尚盛唐。乾隆年间以黄日纪为代表的云洲诗社盛极一时,沈归愚评黄日纪的诗乃“本唐人”。黄瀚弱冠能诗,即受到当地社会“诗必盛唐”的影响。由於侨商出身的家庭背景,加上居住在厦门岛东南一隅的美丽海滨,黄瀚先生那淡泊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