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政治思想史

先秦政治思想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研究分析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政治思想的巨大影响。

内容简介

夏、商、周三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历了轴心时代思想文化创造发展的辉煌岁月。

这一时期,产生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最重要的元典:十三经中的大部分篇章、诸子论著和以《春秋左传)代表的史书;诞生了老子、管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等思想文化巨人以及他们代表的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影响深远的学派;

在政治思想领域推出了忠、孝、节、义、仁、礼、智、信、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德主刑辅、赏罚并用、民贵君轻、法前平等、尚同尚贤、修齐治平、明德亲民、君子人格、无为而治、君圣臣贤等一系列概念、范畴,对当时和以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孟祥才,现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究员。兼任中国农民战争史研傲视群雄会理事长、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绪论

一 先秦的历史地位

二 五帝与夏、商政治思想概观

三 西周政治思想概观

四 春秋政治思想概观

五 战国政治思想概观

第一编 五帝与夏商西周政治思想

第一章 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及其政治思想

第一节 五帝的传说

第二节 五帝时代的政治思想

第二章 夏商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夏朝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 商代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微子与箕子及其政治思想

第三章 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西周的政治变迁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 文王、武王的政治理念

第三节 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

第四节 成王、康王、穆王、厉王、幽王及其臣子的政治思想

第五节 齐太公姜尚开创“齐学”

第二编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迁和社会发展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迁和社会发展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政治变迁和社会发展

第三节 “百家争鸣”思潮

第五章 春秋列国政治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东周王室及其政治家的思想

第二节 齐国管仲、晏婴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鲁国展禽、里革、季文子和公仪休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晋国执政大夫的政治思想

第五节 郑国子产的政治思想

第六节 秦穆公的政治思想

第七节 楚、越执政大夫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春秋时期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老子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 孔子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司马法》《孙子兵法》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 战国时期各主要诸侯国执政者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魏文侯、武侯和李悝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 楚悼王支持下的吴起变法

第三节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及其政治思想

第四节 其他国家的变法思想

第八章 墨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墨翟与墨家学派

第二节 墨子的政治思想体系

第三节 墨家别派的政治观念

第九章 儒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曾子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 子思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孟子的“仁政”理论

第四节 荀子的政治思想

第十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庄子学派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 稷下黄老学派的政治思想

第十一章 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韩非思想

第一节 韩非其人

第二节 韩非的法治思想体系

第十二章 阴阳学派和兵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阴阳学派

第二节 战国兵家的政治思想

第十三章 《周官》和《礼记》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周官》之谜

第二节 儒家的“伊甸园”

第三节 《礼记》的政治思想

第十四章 《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吕不韦其人

第二节 《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先秦政治思想史是202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孟祥才。

得书感谢您对《先秦政治思想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我的前半生(全本)(精) 电子书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一生,最好就是去阅读他的传记,如果想要了解溥仪,那么此书是最好不过的版本。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电子书
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通俗历史读物,被称为 “日本近代史最前端”的著作。
“白银时代”的落地 电子书
由江西财经大学讲师邱永志所著,描述历史上“白银时代”的形成,以及由此形成一系列货币制度和形态体系。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 电子书
一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简史。回顾四十年改革得失利弊,可以清楚地看到,唯有继续推进改革,才是中国保持强劲发展的关键。
张力与限界 电子书
“近世中国”系列丛书之一,对1933年-1934年中央苏区革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