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明

长江文明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史学名家冯天瑜新作。重新定义长江文明的历史角色,构建长江文明文化体系。

内容简介

人类文明是江河的赠礼。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是史学界的共识,也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多元一体的印证。自唐宋以来,中华文明的重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长江孕育并见证了数千年来中国历史的勃兴与流变。本书纵览古今,在全球视野之下,综合介绍了长江文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文化优势,及其发展历程、文化分区。长江全流域资源丰厚、人文兴盛、经济繁荣,是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要符号,至今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维持着中华文明的持久生命力。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长江流域的自然与人文进行了全方位介绍,并历数了世界其他大河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特征,与长江文明进行对比辨析。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长江流域的认识和考察也是逐步形成的,作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打破区域阻隔,从中华文明的高度重新建立对长江文明的整体性认知,详解长江、黄河并立的文明格局,定义长江文明的历史角色。

本书提纲契领、面面俱到,从时间、空间、自然、文化多个维度讲述,同时又简明、易读、丰富,是史学名家面向大众推出的文化读本,一书通晓长江文明分支及内核。在长江文明的统一概念之下,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更成体系,因此本书也是剖析长江全流域自然条件与人文理路的指导性书籍,对长江地区未来的文化与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江水滔滔而逝,奔涌数千年,长江沿岸孕育了太多中华文化地标、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华英杰,形成了推动中华大地不断更新发展,塑造我们共同的民族品格与家国记忆的强大文化力量。在长江文明这一统一的概念之下,文化记忆与遗存将更成体系,唤起对长江流域历史与将来的更多关注。

作者简介

作者冯天瑜,湖北红安人,1942年出生。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中心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从事中国文化史及近代史、区域史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长江礼赞

导言

第一章 自然长江

第一节 流域

第二节 干流

第三节 支流

第四节 湖泊

第二章 自然长江认知史

第一节 主干之辨

第二节 江源考察

第三章 大河文明纵览

第一节 诸大河文明

第二节 “人类文明发生线”横贯长江流域

第四章 文化分区

第一节 上游:羌藏文化、滇黔文化、巴蜀文化

第二节 中游:荆楚文化、湖湘文化

第三节 下游:赣皖文化、吴越文化

第五章 文明演进

第一节 中华文化的母亲河

第二节 经济文化重心南移

第三节 近代文化的推进线路

第六章 水运交通

第一节 早期运河工程

第二节 长江与黄河的纽带:汉江

第三节 近代航运

结语 守护与瞻望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长江文明是2021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冯天瑜。

得书感谢您对《长江文明》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长江流域的民居园林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长江流域的民居园林的有关知识。内容包括:长江流域民居园林纵览、长江源头的民居与园林、云贵川民居园林、湘鄂赣民居园林、皖江浙沪民居园林等。
长江流域的京杭运河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长江流域的京杭运河的有关知识,包括历史、路线、文化、城镇、拱桥、船闸以及旅游等方面。
长江流域的佛寺道观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长江流域的佛寺道观的有关知识,分为:长江上游的佛寺文明、长江中游的佛寺文明、长江下游的佛寺文明、长江流域道教宫观概述、长江上游的道教宫观等部分。
图说长江流域珍稀保护植物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张湾区的概貌、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卡车之都、名优特产、交通商贸、科教卫体、文化艺术、文物名胜、民俗方言、重大事件、著名人物等内容。
图说长江流域珍稀保护动物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茅箭区的概貌、建置区划、自然环境、优势产业、名优特产、交通商贸、科教卫体、文物名胜、民俗方言、重大事件、著名人物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