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空间与文学存在方式的嬗变

赛博空间与文学存在方式的嬗变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微观层面的作品剖析,以超文本、超媒体文学、交互戏剧等文艺类型为例,着力勾勒文学重构的全景图。

内容简介

赛博空间对文学存在方式的影响表现为:从身份、心理、身体(赛博人、后人类)等方面重构了文艺创作主体;从阅读方式、审美心理、体验方式等方面推动了读者功能的演变;从文本类型、文本之开放性、空间化和时间性等方面入手,重塑了文本形态。传统的叙事理论无法适应数码媒体的特性,“交互叙事”顺势而生。微观层面的作品剖析,以超文本、超媒体文学、交互戏剧等文艺类型为例,着力勾勒文学重构的全景图。

作者简介

作者张屹,女,1980年9月生于河南驻马店,2010年7月获得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任教于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要从事网络与新媒体文艺的研究。曾在《当代文坛》《国际新闻界》《中国出版》《艺术百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其他

前言

绪论

一 文学存在方式

二 赛博空间与文学的存在方式

三 国内外赛博空间文学研究现状梳理

四 本书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 写作主体的转化

第一节 穿越界面的心灵

一 界面的含义

二 从界面到赛博空间

三 赛博空间的心灵图景

第二节 自我主体的重塑

一 从作者到合作者

二 “临界点”上的写作

三 自我的分散与建构

第三节 电子人与机器作者

一 电子人

二 机器作者

三 机器作者有无创造性

第二章 读者功能的演变

第一节 快乐审美

一 消费的魅力

二 网络文学的题材类型

三 虚拟的快乐“旅程”

第二节 沉浸vs交互

一 沉浸

二 交互性

三 沉浸vs交互

第三节 阅读革命:以乔伊斯《十二蓝》为例

一 小说描述

二 小说分析

三 小说启示

第三章 文本的重构

第一节 文本的类型

一 文本的特殊媒介分析法

二 文本的分类与特性重构

三 文本研究的新领域

第二节 开放的文本

一 阐释的盛宴

二 运动中的作品

三 赛博空间文本的开放——以超文本为例

第三节 文本的空间化与时间性

一 文本的空间形式

二 迷宫结构的探索

三 文本呈现的时间性

第四章 交互叙事

第一节 叙事形态的演化

一 交互叙事探源

二 厘清交互叙事的概念

三 突破传统的叙事理论

第二节 交互叙事诗学

一 交互叙事的要素

二 情节类型和美学分类

三 交互叙事的价值

第三节 交互叙事分析:以Façade为例

一 理论构架

二 故事概览

三 巧妙叙事

第五章 赛博空间和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第一节 文学研究之领域扩展

一 赛博空间的中国文学

二 电子文学之类型

三 数码文学会议认可的作品种类

第二节 文学研究方法的革新

一 计算机辅助的文本研究理论

二 古籍数字化与古典文学研究之互动

三 莎士比亚交互档案

第三节 文艺理论的与时俱进

一 文艺学边界之拓展

二 数码时代的新问题

三 理论家何为

结语

一 赛博空间与文学转型

二 艺海“逍遥游”之可能

三 文学的未来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后记

内容简介

赛博空间与文学存在方式的嬗变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屹。

得书感谢您对《赛博空间与文学存在方式的嬗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与字的神韵:文学美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文学的起源,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介绍,文学的审美特征以及名作赏析四部分。全书从诗、乐、歌、舞合一的现象和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两个方面找出文学的源头;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主线索,串起文学史上的名人名篇;并选取10部世界文学史上很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赏析等。
无法扼杀的愉悦:文学与美学漫笔 电子书
本雅明本书收入本雅明中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随笔,读来让人流连忘返,对当时的文化趋势也可以有很好的理解。
中国现代历史文学的传统与经验 电子书
本书由“现代”烛照与史乘重释、历史个案与文学典型、历史人物与形象嬗变三编组成。包含:现代中国历史文学之经验、情爱传奇与历史风云——谭正璧的历史小说、孔子形象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重写、勾践形象在20世纪中国戏剧中的嬗变等11章内容。
劳伦斯墨西哥小说殖民话语主体性嬗变 电子书
后殖民理论兴起以来,学界一直以主奴关系来解读后殖民语境下的主体构建,较为新近的研究已经意识到主体性是连续变化的谱系。学者们不再以“霸权”“侵略”等关键词来解读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而是以“矛盾”“模棱两可”等来说明权力的双向作用。劳伦斯四部以墨西哥为背景的小说描述了主人公内在的心理冲突,叙事线索也比较复杂,这恰好反映了边界状态下主体性的流变,这也正是这几部小说早前被忽视的重要价值。本书分别从身体、空
性别视角下的天津文学与当代文化 电子书
本书以地域文学作品与当代文化现象为媒介,对性别理论进行了现实呈现。书中首先对女性主义的产生,以及黑人女性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理论进行了解读和阐释,是因为最初的女性主义思潮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形成背景与中国女性的处境有颇多相似之处;其次,从性别理论视角对天津这一地域的代表作家作品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性别理论的视角对当代中国一些与性别相关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展现了诸多现象中所包含的性别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