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知音”说在现代语境及接受美学、读者反应理论的视域中仍具有独特的魅力。
内容简介
刘勰的《文心雕龙》系统论述了文学理论中的许多问题,本体论、创作论、文体论等,而鉴赏活动也是其关注的对象。刘勰的“知音”说将鉴赏者、作品和作家联系在一起,构建了一个系统的文学鉴赏理论,这为后世的文学鉴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知音”说对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建设不失为有益的借鉴,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的日常交往也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厉运伟,201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院文艺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6年7月进入山东师范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论,儒家文化与诗学思想。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引论 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
第一章 “知音”说的背景及其渊源
第一节 “知音”说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知音”说产生的渊源
第二章 “知音”说的理论构成与依据
第一节 “知实难逢”的原因及其主体建构条件
第二节 “音实难知”的原因及其客体构成因素
第三节 “知音”说鉴赏交流理论的依据
一、“心物交感”的主客体关系论
二、“神与物游”的文学交流论
第三章 “知音”说的鉴赏交流过程论
第一节 关于言、象、意关系的讨论
第二节 “披文”:鉴赏的“寻言”阶段
第三节 “入情”:鉴赏的“观象”阶段
第四节 “见心”:鉴赏的“观意”阶段
第四章 “知音”说的鉴赏方法论
第一节 “圆照”:整体综合把握之法
第二节 “博观”:广增知识见闻之法
第三节 “玩绎”:细读领悟品鉴之法
第四节 “见异”:比较识辨分析之法
第五章 “知音”说的影响及其意义
第一节 对中国古代鉴赏实践和理论的影响
第二节 对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意义
第三节 对现代人类社会交往的意义
结语 走向文学交流
参考文献
一、学术著作
二、学术论文
后记
刘勰“知音”说的鉴赏交流理论研究是2015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厉运伟。
得书感谢您对《刘勰“知音”说的鉴赏交流理论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