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威慑论

常规威慑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关于战争起源的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面临大规模常规战争前景的国家,有的选择进攻,有的则反对进攻?本书采用了历史案例的比较分析方法。

作者在考察盟军和德国在1939-1940年间的决策时,分析了为什么盟军在宣战后没有首先攻击德国,反过来,为什么德国人却攻击了盟军。作者还关注诸如精确制导武器对常规威慑的影响,以及机动战与消耗战之类相对技术性的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约翰·米尔斯海默,芝加哥大学“温得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政治学教授、国际安全政策项目主任,美国国际关系的著名学者之一,《纽约时报》《新共和》《大西洋月刊》的特约撰稿人。他是国际关系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也许,也是在中国最受争议的美国国际关系学者之一。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序言

第一章 引言

定义目标

对理论和政策的启示

有关威慑的文献

方法和步骤

第二章 常规威慑论

军事因素

政治军事环境

理论

第三章 盟军不进攻德国的决策(1939年3月—1940年5月)

法国军事思想

英国军事思想

盟军对德的军事行动方案(1939年3月—1940年9月)

结论

第四章 德国进攻西线的决策(1939—1940年)

初始战略与主要执行者

决策过程(1939年10月—1940年5月)

威慑与闪电战

结论

第五章 常规威慑论与阿以冲突

1956年的战争

1967年战争

1973年战争

第六章 中欧地区常规威慑论的前景分析

中部战线的力量平衡

军事理论

苏联在中欧发动闪电战的前景

苏联作战能力

结论

第七章 精确制导武器与常规威慑论

拯救闪电战

精确制导武器和陆空平衡

结论

第八章 结论

威慑和闪电战

消耗战、有效目标战略和威慑

政治军事背景

北约的平衡

参考文献

未发表的手稿

已发表的文献

东方编译所译丛·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

常规威慑论是202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约翰·米尔斯海默。

得书感谢您对《常规威慑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民事抗诉论 电子书
本书是对民事抗诉制度基本原理的一种阐释。书中叙述了民事检察的基本范畴、民事检察制度的比较法考察、中国民事抗诉的制度变迁与实务发展状况;对民事抗诉制度合理性论争双方的论点要素和论证逻辑的系统梳理;阐述了2012年民事诉讼法框架下具有全新“五阶构造”的民事抗诉制度,其与再审之诉制度在程序构造、诉讼关系以及通行原则上存在原理相通、相融性;最后展望了“再审程序抗诉一元启动”机制的构建。
犯罪对象论 电子书
在我国,刑法理论对犯罪对象的研究还是相当薄弱的,但其实犯罪对象与刑法学理论的许多基础问题有密切的联系。犯罪对象内容的不同界定,直接关系着许多刑法学理论问题的内容设定,也关乎分则罪名的成立与理论自洽。通过法哲学与刑法犯罪理论的深入分析,作者认为,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现象形态,是任何犯罪都应具备的共同要素。并对刑法学界长期认为脱逃罪、偷越国边境罪无犯罪对象,受贿罪以贿赂为对象的认识错误等进行了澄清。
制度反腐论 电子书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这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提出的反腐倡廉的重要战略思想。深刻认识制度建设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对于落实中央《工作规划》,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从理论和现实层面对制度反腐作了全方位的论述。
权力监督论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代表了目前我国对廉政建设这一问题的较高研究水准。书中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针对廉政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探讨了廉政学说学科建设、廉政制度创新路径理论思考、廉政成本、行政监察逻辑、我国廉政政策演变等理论和制度建设,并积极探索高等学校廉政教育和科研基地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动力等廉政建设实践的新思路、新举措。
腐败防治论 电子书
在全党学习群众路线的高潮中,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反腐倡廉历程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这是关系执政党保持共产党的本色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本书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反腐倡廉的基本经验,突出反腐倡廉的理论研究,紧密联系反腐倡廉实际具体分析易发、频发的腐败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