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第二版)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第二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国内社会学调查方面的经典之作,关于社会学调查的实战指南。

内容简介

首版于2011年出版。在以译介式教科书为主导的方法领域,本书结合中国社会背景,实现了切身且反身的方法学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起,作者就中国人的性行为、性关系、性观念进行了四次全国范围内的随机抽样调查,并在多点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访谈了1300多位相关人群,积累了大量的定量与定性调查实地经验。

全书分为三篇,包括定量调查方法和定性调查方法方方面面的问题、社会学调查的整个过程和深入的论方法探讨。

上篇首先界定了社会学问卷调查,侧重讨论了社会学调查的灵魂“元假设”和其四步逻辑操作、光谱式思维;其次分析了社会学问卷设计的初始考虑,即问卷调查做不到什么、问卷调查是要研究问题而不是描述现象、理论筛选问题、设置相关假设等,探讨了问卷设计中常见的误解、反思了设置开放题和“观念调查”问题等;最后回顾了整个调查实施过程和问卷调查的操作方法以及“过程控制”。

中篇是对定性调查的切身分析,作者指出定性调查就是“谈恋爱”,阐发了“求同法”“求异法”“求全法”的三种境界,说明了对象的选择、人数问题和光谱式思维、定性调查设计,探讨了研究情境中的“人”的社区调查、研究生活中的“人”的相处调查、深度访谈、座谈会调查法。

下篇是对论方法的探讨,深入分析了主体建构论、光谱式理解和研究伦理问题。

比起十年前的第一版,第二版有不少新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讨论起点,扩充了新的内容。

作者简介

作者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从1985年开始,在中国创立与推广性社会学,主要是在连续的多项实证研究的支持下,奠定了该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创立了一系列新的基本概念:初级生活圈、中国性革命、性产业、性化、亲密消费、性生活的内在矛盾等。

他提出“全性”(sexuality)的研究范畴,主张在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中,在情境、互动与变化中,研究其现象及意义。他还主张:“全性”与“社会性别”(gender)是相互建构的、不可分割的。在方法论方面,他基于解释主义与社会建构论的思想,创立了“主体建构”的研究视角,以及“社区考察法”、“求异法”和“最大差异的信息饱和法”等操作模式,并将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定量问卷调查和定性田野研究之中。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上篇 定量调查方法的本土论述

第一章 “社会学调查”与“元假设”的提出

第二章 社会学问卷设计的初始考虑

第三章 问卷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本土思考

第四章 随机抽样的本土应用

第五章 调查实施过程的展现与分析

第六章 问卷调查操作方法的自荐

第七章 问卷调查的“过程控制”

中篇 定性调查的切身分析

第八章 定性调查概述

第九章 定性调查新解

第十章 为什么设计,设计什么

第十一章 社区考察:研究情境中的“人”

第十二章 相处调查:研究生活中的“人”

第十三章 深度访谈:“深”在何处

第十四章 座谈会调查法

第十五章 现场记录与持续分析

下篇 论方法的探讨

第十六章 主体建构论

第十七章 对于社会学调查方法的光谱式理解

第十八章 研究伦理:方法论层次的反思

参考文献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第二版)是2022年由东方巴别塔出版,作者潘绥铭。

得书感谢您对《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特色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探索与实践模式 电子书
本书探讨了资源约束条件下农村社会工作机构资源拓展的本土化经验和策略。
社会保障制度论:西方的实践与中国的探索 电子书
本书反映了作者研究工作的历程、领域、观点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分析框架。
有效执行——基于系统论的全员参与的方法 电子书
由项阳著的《有效执行(基于系统论的全员参与的方法)》围绕全员参与、G-PDCA方法、执行力X矩阵、系统论,向读者介绍了执行力金字塔。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读者理解和掌握提高企业执行力的方法,帮助企业实现有效执行。本书可供企业管理人员、高校管理专业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
“流行社工”路:云南连心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研究文库) 电子书
翔实记录云南连心社区三社联动,有效参与社区建设,走出一条发展型社会工作的新道路的全过程。
华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在界定华语的概念与范围的基础上,对华语语法研究的框架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以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实际语料为基础,对华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对于推进华语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都有参考价值。本书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海外华语词汇和语法描写的基本框架及方法,区分了海外华语词项特色词、义位特色词、搭配特色词、频率特色词的概念和内涵。随着汉语在世界的升温和海外华人的日益增长,业内的确需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