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强强联合的行为经济学著作。
内容简介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有效率。
为什么稀缺心态会让我们无法摆脱稀缺?因为处于稀缺中的人,其心智容量和认知能力会受到很大限制,从而导致其习惯于应付匮乏的行为模式。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
本书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个人如何才能摆脱财务困境,组织如何才能重获时间,而社会又如何才能帮助穷人?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
作者简介
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领域重要领头人。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等人联合创立非营利性组织ideas42,致力于利用行为科学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在麻省理工学院,与《贫穷的本质》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等人联合创立“贫困行动实验室”,并于2002年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赞誉
埃尔德·沙菲尔访谈录
引言 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
第一部分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第1章 专注的“得”与管窥的“失”
第2章 带宽负担会降低人的智商
第二部分 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
第3章 装箱、余闲和权衡式思维
第4章 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的道理
第5章 借用与短视
第6章 稀缺陷阱
第7章 穷人为什么穷
第三部分 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第8章 如何让穷人摆脱贫穷
第9章 如何解决组织中的时间稀缺
第10章 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稀缺
结语 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译者后记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是2022年由湛庐文化出版,作者[美]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得书感谢您对《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