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辛丰年的音乐文字成为一代音乐爱好者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让整整一代古典乐迷饱尝古典音乐之妙,是难得的古典乐启蒙文字。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末,辛丰年的音乐文字成为一代音乐爱好者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让整整一代古典乐迷饱尝古典音乐之妙,在整整一代人的心目中辛丰年的文字已经成为无法磨灭的经典。
辛丰年的文字老辣丰富,在专业的音乐点评以外,兼融各种乐史名家轶事,这使得他的文章无论是专业的音乐人还是普通的音乐爱好者都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是难得的古典乐启蒙文字。
“辛丰年音乐文集”收录了辛丰年先生主要的六种音乐著作:《乐迷闲话》《如是我闻》《请赴音乐的盛宴》《音乐笔记》《处处有音乐》《乱谈琴》。此外,文集还收录了《中乐寻踪》的内容和《乐滴》的部分内容,分别编入《处处有音乐》和《请赴音乐的盛宴》。这些著作最初是由国内数家出版社出版的,此次为集中出版。
辛丰年的音乐文字曾经充当了整整一代中国古典乐迷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他的文字在专业的乐理、乐评以外还兼融这各种乐史中的名家轶事,无论你是在音乐的“门内”还是“门外”,他都将引领着你从历史中聆听音乐,在音乐中感悟文化,品味“读乐”的无穷乐趣。
作者简介
作者辛丰年,原名严格。江苏南通人。抗战中家乡陷落,初中尚未读完,从此闭门自学。1945年开始在部队中做文化和新闻工作。1976年退休。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读书》《音乐爱好者》《万象》等杂志写出大量的音乐文章。主要作品有《乐迷闲话》《钢琴文化三百年》《辛丰年音乐笔记》《不朽的人与乐》等。
章节目录
乐迷闲话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作者介绍
像音乐一样美好
看似游谈却有根
钢筋铁骨有诗心——闲话钢琴
洋琴入中土
一大功劳
丑小鸭长成了天鹅
灵巧的击弦机
是机械又是工艺品
各式各样的钢琴
反对派与改革者
钢琴自动化
回过头去看看钢琴的老前辈
从六指弹到十指弹
唱独脚戏
从双手弹奏到多手弹奏
钢琴文献浩如烟海
移译的功能
普及与庸俗化
超级歌手——闲话小提琴
小提琴传入中国之后
古提琴
美妙琴音的不传之秘
演奏技巧的演变
技、艺之分
小品热及其他
技巧点滴
神童提琴家
小提琴演奏艺术走下坡路?
完美的合成乐器——闲话管弦乐队
管弦乐队在中国
如果巴赫听到了现代管弦乐队
从小到大,又复归于小
从配器这窗口探胜
角色分配
特性演员与陈词滥调
弦乐是主力
木管各有个性
铜管的进化
打击乐用到点子上
人声的引进
总谱、钢琴、指挥棒、速度
管弦大军的布阵
管弦乐队乐器的“吐故纳新”
『流动建筑家』怎样施工——闲话作曲家的创作习惯
巴赫
亨德尔
莫扎特
贝多芬
罗西尼
舒伯特
舒曼
门德尔松
柏辽兹
肖邦
李斯特
瓦格纳
勃拉姆斯
德沃夏克
鲍罗廷
布鲁克纳
比才
圣–桑
雨果·沃尔夫
理查德·施特劳斯
威尔第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格什温
戴留斯
斯美塔那
约翰·施特劳斯
拉威尔
普罗科菲耶夫
十九世纪前的作曲家
流动建筑工程师的血汗代价
同行与隔行之间——闲话乐人的交往和爱好
乐人之间的互相崇拜
肖邦落落寡合 李斯特交游广阔
勃拉姆斯的友与敌
大师之间的互相褒贬
抗衡与交恶
隔行不隔山
音乐家与非音乐家
张冠李戴和未可尽信——闲话某些乐曲的作者和曲题
一连串的疑案
冒牌的贝多芬作品
误认和伪作
标题使你误入歧途
洋洋大观的海顿作品标题
许多名作的标题并非作者自取
先有曲后有题的乐曲
音乐『文字』及其复制——闲话乐谱
古谱难通
麻烦的附点
乐谱还不完善
改革乐谱方案多
卢梭与抄谱
印刷术为音乐效劳
乐中之舞与舞中之乐——闲话乐舞姻缘
乐舞结合,自古已然
歌剧中的舞蹈
从名曲中发掘舞蹈
听音乐的文明——闲话音乐会及其他
音乐会小史
方便听众,辅导欣赏
“安可尔”的灾难
捧场和喝倒彩
音响效果与建筑
音乐信使——闲话唱片音乐文化
原始的“录放机”
早期的唱片
唱片的进化
唱片对音乐欣赏的影响
唱片音乐的普及与泛滥
必要与无必要的重复
唱片中的珍奇
音乐教室中的助教
唱片的功与过
如是我闻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作者介绍
像音乐一样美好
作者的话
一花一世界
民族乐风色香味
耐人寻味的中国味
如是我闻贝多芬
人之黄昏
无形有相
天才与庸人的喝彩
未完成的人与乐
人如其乐吗?
印象之印象
人也惆怅乐也惆怅——关于戴留斯
最严肃的音乐
无形画有声诗
再说标题乐
『两全其美』与『有得有失』
朋友交谈默契之乐
特殊的译本
读曲听心声
西琴的回响
怀娥铃在中华的冷热
『和而不同』的人与乐
文如其乐乐如其心——读柏辽兹《配器法》
诠释艺术的一种诠释
萧伯纳的第二战场
寻找导游人
唱片这种书
爱乐及谱
读音乐辞书大有乐趣
对音乐词语的咬文嚼字
中国文人与音乐的相亲与疏离
听钟——它不仅是一种乐器
杞人忧乐
乐中史史中乐
现成的史剧配乐
还是太虚幻境里自在——读《瓦格纳作品舞台设计》
乱谈琴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作者介绍
像音乐一样美好
前言
钢琴赞
钢琴有什么好?
古钢琴的回忆
古钢琴三到中华
两类古钢琴
钢琴三百年
初生之犊
取代古钢琴
丑小鸭变成了天鹅
前一百五十年间大事记
乘潮而上进入盛世
泛滥与庸化
钢琴的反对派
钢琴的改革者
钢琴的变种
钢琴仍有生命力
艺术机器的奥妙
钢琴的心脏
琴槌虽小,关系非小
美化、强化弦音的共鸣板
弦上之音大有奥妙
为人增加一只手
钢琴的生产与消费
市场今昔
调音师这角色
奇琴种种
机器怎样通灵
从六指弹到十指弹
弹奏习惯的变迁
从手上功夫到脚下功夫
炫技者与艺术家共处
教学事业的兴旺
不得不吞下去的苦药
不一定十指都用
人与琴
莫扎特与钢琴
贝多芬与钢琴
肖邦与钢琴
作曲家同它结下了不解缘
非音乐者与钢琴
怎样享受钢琴
钢琴音乐的读法
到键盘上去自得其乐
钢琴乐话
用复调进行音乐思维的老巴赫
音乐家心中的太阳——莫扎特
雄辩家贝多芬
钢琴诗人肖邦
钢琴画家德彪西
行吟即兴的舒伯特
鱼目与珍珠
民族风味
炫人耳目的音乐
四手联弹与改编曲
从独手到多手
钢琴何往?
钢琴同乐队的关系
洋琴在中华
附录一:文字资料与乐谱
附录二:一篇对本书的评论
请赴音乐的盛宴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作者介绍
像音乐一样美好
开场白
第一辑 名曲浩如烟海,怎么选?
必读之曲
定一个范围:从巴洛克到印象派
从贝多芬开始,再向前延伸,向后返顾
以九部交响曲为中心
六首“独响乐”
登堂还须入“室”
序曲与协奏曲
小提琴奏鸣曲
从小品中听赤子之心
贝多芬的后来者
舒伯特
门德尔松
柏辽兹
李斯特
肖邦
瓦格纳
勃拉姆斯
柴科夫斯基
民族乐派异军突起
格里格
强力集团
德沃夏克
圣–桑
比才
马勒
理查德·施特劳斯
雷斯皮基
德彪西
回到贝多芬以前的时代
莫扎特
年方十一的神童莫扎特
莫扎特的交响曲
莫扎特的歌剧序曲
莫扎特的协奏曲
巴洛克音乐
巴赫
亨德尔
可读之曲
再谈巴赫
亨德尔
其他的巴洛克音乐
维瓦尔第
海顿
玩具交响曲
海顿的其他作品
再谈莫扎特
再谈贝多芬
再谈舒伯特
舒曼
再谈门德尔松
再谈肖邦
再谈柏辽兹
再谈李斯特
再谈柴科夫斯基
对帕格尼尼怎么看
罗西尼现象
拉威尔
另外一种泛读法
小步舞曲与圆舞曲
小夜曲
海洋、风雨之类
可听之作听之不尽
第二辑 学会倾听
做哪一种听众
博览与精读
借助形象以思维
不必唯形象思维
弦内之音弦外听
审美我为主
读书益智,提高听功
音乐史
乐人传
音乐评论
专业性著作
第三辑 乐人点滴
海顿递交的博士论文
音乐家的庇护人
乐人同病
瓦格纳的交响曲
瓦格纳要听《卡门》
三文一曲组成的『瓦格纳交响曲』
瓦格纳为《指环》煞费苦心
雷诺阿为瓦格纳画像
瓦格纳请教圆号手
尼采硬要瓦格纳弹勃拉姆斯
拜罗伊特剧院拾零
雾魔梦想成真
双雄可并立
布鲁克纳求见瓦格纳
可写可不写的『标题』
德彪西发现卓别林
卓别林反手拉提琴
戴高乐不排斥瓦格纳
希特勒嗜爱瓦格纳
相对论诞生在键盘上
音乐剧改行研究天文
音乐笔记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作者介绍
像音乐一样美好
上编
不必望洋兴叹——漫议欣赏曲目(一)
不必望洋兴叹——漫议欣赏曲目(二)
不必望洋兴叹——漫议欣赏曲目(三)
不必望洋兴叹——漫议欣赏曲目(四)
不必望洋兴叹——漫议欣赏曲目(五)
不必望洋兴叹——漫议欣赏曲目(六)
不必望洋兴叹——漫议欣赏曲目(七)
不必望洋兴叹——漫议欣赏曲目(八)
不必望洋兴叹——漫议欣赏曲目(九)
不必望洋兴叹——漫议欣赏曲目(十)
不必望洋兴叹——漫议欣赏曲目(十一)
不必望洋兴叹——漫议欣赏曲目(十二)
求真难得真——听莫扎特钢琴四重奏有感
乐无定版
交响乐是他的自由王国——贝多芬为同一歌剧写的四首序曲
贝多芬的『双语』
历史感与中国味——忆刘雪庵先生
咀嚼『惆怅』
芬毕的踪迹
德沃夏克常驻我心中
《幻想交响曲》又一版本——听李斯特钢琴改编曲
柏辽兹会好笑的——萧伯纳评《幻想交响曲》的解说与舒曼的失误
乐史留名一过客——为迈耶贝尔勾像
中编
技、艺、名利?——读《西盖蒂论小提琴》(上)
技、艺、名利?——读《西盖蒂论小提琴》(下)
为阿图尔·鲁宾斯坦传真
奇妙的和弦——无师自通的爱乐者、乐评家萧伯纳
乐狂自忏——萧伯纳忆自学乱弹琴
萧伯纳不搞作曲吗?
直言 快语——萧伯纳乐评摘(上)
直言 快语——萧伯纳乐评摘(下)
玻璃琴
机械歌喉自有其魅力
八音钟里的舒伯特
弦上语 诗中乐
老唱片怀旧——百代老唱片珍品
谁来写中国名都交响乐?
《梦幻》重温
零落成泥香如故
唱片也是书
可信赖的导游人
钢琴文化片影——说说《钢琴名曲二百七十首》
『普乐』功臣——听勃伦德尔弹《迪亚贝利变奏曲》
寄希望于中国钢琴文化——《钢琴演奏之道》读后
速度微妙
断连、分句、呼吸
改编功大于过
同题异曲 异曲同工
『圣经』内外
盛宴如何安排?
曲不在大 有韵则灵——小品怀旧
留珠还椟好
下编
萧伯纳眼中与笔下的拜罗伊特(1889年所见)
以何种心态听?
雅俗之辨
转手买卖何如直接打交道
共震
兼听则明 冷暖自知
遥听上世纪末『大复调』
通而不同——《幻想曲》观后
乐史浮雕——读乐良友《协奏曲》摘介
向太阳——漫说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一)
向太阳——漫说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二)
向太阳——漫说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三)
向太阳——漫说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四)
莫扎特家书
中学堂街琴韵美——爱乐记缘
后记——读辞书,记笔记
处处有音乐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作者介绍
像音乐一样美好
杂话《月光曲》二百年
瓦格纳造访罗西尼
关于《幻想交响曲》的二三事
美食可腻 人乐偕老
旧曲新话:巴赫名作《恰空》
返听德彪西
译本与原作共享——谈谈德彪西作品改编曲
诗情·画意·史感——倾听“三罗马”杂感
处处有音乐
梦圆梦破
最美是乡音——为了追寻洋琴中国化的梦呓
赏乐不能只靠一双耳朵——乱谈“乱弹琴”
小议“时光法庭的裁决”
老乐迷缅怀老音响
辉煌雄辩的大复调——喜读《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闲话《格罗夫》
一双复杂的存在(编译)——维努斯谈李斯特与勃拉姆斯
怎样把旋律线弹清楚(译文)
教我如何不想“它”
青主岂可无传
诗人与通人——重读徐迟两本乐话有感
怀古调 盼新声——读《查阜西琴学文萃》有感
活在记忆中的音声
有古琴音乐伴奏的回忆——记故友李宁南
《中国古琴指南(梅庵琴谱)》序(译文)
中乐寻踪
乐迷闲话是2018年由雅众文化出版,作者辛丰年。
得书感谢您对《乐迷闲话》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