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自由——现代性视野中马克思自由观的哲学反思

历史与自由——现代性视野中马克思自由观的哲学反思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从现代性视野出发,对马克思哲学的自由观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内容简介

“自由”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马克思最富当代价值的理论内涵之一。“自由”问题是随着传统社会的终结与现代社会的兴起而凸显出来的,它与现代性的“主体性”原则的确立相辅相成。马克思哲学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把自由理解为人在现实历史中的自我实现过程,它所理解的自由是具体的、现实的、历史性的自由,它扬弃了现代性自由观的抽象性与独断性,克服了康德和黑格尔自由观所包含的思想困境,为我们确立起了一种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启示性的自由观。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章 自由问题的突显与现代性的兴起

1.1 传统社会的终结与现代性的兴起

1.1.1 中世纪与传统社会的终结

1.1.2 主体性的呼唤:现代性自由观的核心

1.2 现代性自由观的内涵与哲学基础

1.2.1 现代性自由观的内涵之一:理性的自由

1.2.2 现代性自由观的内涵之二:个人的独立性及其自由

1.2.3 现代性自由观的内涵之三:人的潜能及其实现

1.2.4 现代性自由观的哲学基础:主体形而上学

1.3 现代性自由观的演化逻辑

1.3.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物化自由观

1.3.2 以卢梭为代表的个体主义自由观

1.3.3 以康德为代表的个体主义的目的论自由观

1.3.4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理性自由观

1.3.5 马克思的历史自由观

第2章 康德自由观的贡献及其困境

2.1 康德自由观的基本特征

2.1.1 自由是被设定起来的“拱顶石”

2.1.2 自由的绝对原理是人对理性的服从

2.1.3 自由源于理性而止于宗教

2.2 康德自由观的基本内涵

2.2.1 个体自由:自由意志的纯粹形式,即道德法则的自律

2.2.2 社会自由:对自然法权之下的私法和公法的服从

2.2.3 精神自由:“上帝的国”的建立

2.3 康德自由观的困境

2.3.1 抽象的人道主义观念

2.3.2 个体性原则的主观性

2.3.3 以私有制为前提的自然法权的独断性

第3章 黑格尔的自由观及其对康德自由观困境的克服

3.1 黑格尔自由观的基本问题

3.1.1 黑格尔对启蒙运动的总体理解

3.1.2 黑格尔对现代性自由观的总体理解

3.1.3 黑格尔的“理性自由观”

3.2 黑格尔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和超越

3.2.1 通过反思的思维实现了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

3.2.2 对康德道德和抽象法的分裂的批判

3.2.3 对康德个体性自由观的批判

3.3 黑格尔自由观的困境

3.3.1 理性自由是精神自我运动的自由

3.3.2 黑格尔理性自由的整体性特征

3.3.3 黑格尔理性自由的思辨特征

第4章 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形成过程及其理论内容

4.1 马克思理解自由问题的思维方式

4.1.1 马克思理解自由问题的理论视角

4.1.2 马克思理解自由问题的历史性维度

4.2 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形成过程

4.2.1 自然的自由:对古希腊原子论哲学的批判性考察

4.2.2 劳动自由:现实的人的自由

4.2.3 类本质自由: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自由

4.2.4 历史自由:抽象的人与现实的人的统一的自由

4.3 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理论内涵

4.3.1 个体的现实自由

4.3.2 社会关系中的实践理性自由

4.3.3 通过扬弃私有财产而实现的全面自由

第5章 马克思历史自由观对现代性自由观的扬弃

5.1 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理论旨趣

5.1.1 历史自由观与马克思哲学的形上追求

5.1.2 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理论指向

5.1.3 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理论目的

5.2 马克思历史自由观对理性自由观的扬弃

5.2.1 历史自由观对康德自由观的扬弃

5.2.2 历史自由观对黑格尔自由观的扬弃

5.3 历史自由观对物化自由观的扬弃

5.4 历史自由观的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附录

马克思历史自由观的三重维度

马克思平等观的当代认识

历史自由观:马克思对现代性自由观的批判与扬弃

历史与自由——现代性视野中马克思自由观的哲学反思是2014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成山。

得书感谢您对《历史与自由——现代性视野中马克思自由观的哲学反思》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理性、自由与实践批判: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历史理念的动力结构 电子书
立足于李泽厚先生的观点,认为西方是两个世界,中国是一个人生。
哲学观研究 电子书
本书论述了哲学观与世界观、黑格尔的哲学观、马克思的哲学观、哲学观与现代哲学、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哲学观与哲学研究以及哲学观与哲学教育等七个问题,揭示了哲学的特殊的理论性质和独特的社会功能,展现了哲学发展的自我批判的活力和永不枯竭的理论空间。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第2版·下卷 电子书
本书为《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第2版)》下卷,反映当代中国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第2版·下卷 电子书
本书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性、广泛性和学术性,按照当代西方、当代东欧和苏联、当代俄罗斯和当代中国四个角度,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
马克思与福柯:现代性批判理论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讨论了马克思和福柯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在表现出不同特性的同时,也呈现出的某种特别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