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关于厕所,还能写成书,还有文明史?我们眼中藏污纳垢的厕所,这本书却带给你新的视野和角度。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厕所的文化史,讲述了厕所的历史以及与之相连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作者甚至认为人类的文明并非从文字开始,而是从厕所开始的,因为只有有了厕所,人类才不必为了躲避自己的排泄物而东奔西走,从而从游牧生活过渡到农耕生活。当然这是一种有趣的解释。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手纸的历史,以及与厕所有关的委婉语,有趣的奇闻轶事,比如,早期欧洲人直接把夜壶倒向窗外;伦敦桥最初是公共厕所,污物直接落入下面的泰晤士河;路易十四有坐在马桶上接待客人的癖好;启蒙时代的欧洲城市还是污秽连天,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文笔幽默轻松,令人捧腹。

作者简介

作者朱莉·霍兰,弗吉尼亚大学比较教育博士生,曾利用空姐的身份,花八年时间在世界各地旅行,寻找“完美”的厕所。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1.文明的发端

美索不达米亚

印度河流域

克里特岛

特洛伊

埃及人

希伯来人

古希腊人

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

罗马人

野蛮部族

日耳曼人

(北欧)海盗

2.中世纪:兰斯洛特爵士的便桶

生活环境

肮脏的地牢

僧侣们的轻闲生活

粪便处理

夜壶、烟囱及宝座(王位)

应加以注意的忠言

厕所事宜

3.现代之前的欧洲:邋遢的起床号(1500—1700年)

君主行为

迷信与忠言

早年美洲

4.启蒙时代:公共厕所(1700—1800年)

便壶

封闭式马桶

乡间茅房

引人注目的坐浴盆

抽水马桶:面向未来

18世纪臭气难挡的瞬间

5.维多利亚时代:体面而正经的便壶(1800—1920年)

神经质的肮脏

时代英豪

法国下水道

皇室的尾巴

清洁,美国作风

为茅坑欢呼

6.20世纪:千姿百态的便器(1920年至今)

各种茅厕

向茅厕致敬

专利的耐心

环保马桶

马桶轶事

7.世界各地千奇百怪的卫生习俗

印度人

疑窦丛生的风俗习惯

尿液的作用

人尿的诸多用途

为粪便寻觅用武之地

关于卫生、清洁与健康的几点思考

8.讳称与别名

上厕所的隐讳说法

中国人

9.关于手纸

手纸的秘密

最初

光荣的家族、短暂的历史

手纸的用途

10.东方及其他地域的厕所揭秘

近代中国

现代中国的马桶

日本人

现代日本

亚洲其他地区

印度

东南亚

世界其他地区的出恭之举

非洲

俄罗斯

南美

11.战地厕所

美国南北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抗战前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

现代军队

陆军

海军

空军

太空

12.最后的乐章:厕所轶事

恐惧

财富

黑色幽默

犯罪

特殊效应

商业主义

英格兰

中欧

庞培,公元79年

纽约市

日本

扭曲心理学

性别之争

罗曼史

乡下厕所故事及其他

参考书目

致谢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是2018年由世纪文景出版,作者[美] 朱莉·霍兰。

得书感谢您对《厕神:厕所的文明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美国的故事 电子书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房龙撰写的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经纬的书。
远去的亲人 电子书
本书记载了作者陈维秀自认识蒋汉杰开始的直至陈维秀离开人世这一段时期有关于蒋家的家族历史以及当时上海地下党员生活的真实写照。陈维秀,祖籍江苏无锡玉祁镇。由母亲作主,19岁嫁给姐夫——商人蒋汉杰。从1939年至1953年养育了五个子女。上海解放前她作为家庭主妇协助丈夫和子女进行地下工作。解放以后进入中国畜产公司上海分公司,直到1973年退休。2000年前后,她开始撰写蒋汉杰家史,历经数年完稿。她为蒋家
永远的战士 电子书
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英雄的精神永世长存。2018年,山东省委老干部局、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开展征集山东老战土历史资料工作。邹城市老干部局以此为契机,联合有关单位启动了“永远的战十”征文活动,以参战老战十为记录对象,讲述战争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历时半年,组织30个单位80多名下作人员入户采访600多人次,查阅人事、军史、党史等资料,形成书稿42篇近30万字,真实记录了老战士的战斗经历和
厦门的兴起 电子书
本书系统论述了清朝时,厦门作为一个沿海贸易港口的兴起过程及其在沿海贸易中的地位,向我们揭示了厦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历史逻辑,展示了厦门乃至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的生动细节。对于我们今天深度认识厦门商港由来之路及其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未来厦门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明的比较 电子书
面对文明的共通与不同,我们该如何相互欣赏、如何求同存异,又该如何面对多元文化?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的代表作品,是一部通俗的文化史著作。作者在书中以客观的态度,探讨了导致中国、日本、欧洲和英语文化圈形成不同发展路径的因素,也给出了“我们具有多重身份,各个身份以金字塔式结构逐一构建起来,范围逐渐扩大但不会相互冲突”“我们被某个层面上的差异所区分,又在另一个层面上被统一”的回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