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不仅能帮助读者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理解贫困,对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来说,本书也是有用的教育工具。
内容简介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出台,标志着五年(2016-2020年)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在国家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的影响下,从事精准扶贫的研究者迅速增加,社会各界对《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的需求相应增长。本书是其的修订版。本次修订主要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补了“中国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关系”“流动妇女多维贫困分析”“中国儿童多维贫困AF方法分析”3章,其增补的内容理论指导性更强,更具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王小林,博士,研究员,内蒙古察右中旗人,现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副主任。曾任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处处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贫困与人类发展、社会福利与公共财政、 国际发展援助等。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中心访问学者。曾任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开发银行公共财政顾问。完成国家部委(办、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30多项课题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扶贫空间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主持人及首席专家。著有《结构转型中的农村公共服务与公共财政政策》、The Quality of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等著作10余部。参与编撰、翻译《国际减贫理论与前沿》《国际发展援助理论与实践》《中国儿童福利前沿》等著作10余部。在Social Policy&Administration、《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版序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贫困概念的演进
一 引言
二 经济学视角的基本需要理论
(一)基本需要
(二)收入/消费贫困
(三)资产贫困
三 社会学视角的社会排斥理论
四 发展学视角的能力方法和多维贫困理论
(一)能力方法
(二)多维贫困
五 政治学视角的贫困理论
(一)阶级理论
(二)权利理论
(三)共同富裕理论
六 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 贫困标准及全球贫困状况
一 收入/消费标准
(一)英国和美国的收入贫困标准
(二)中国的贫困标准及其变化
(三)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
二 多维贫困指数
(一)为什么要测量多维贫困
(二)如何测量多维贫困
(三)全球多维贫困状况
(四)多维贫困指数的优缺点
三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中国收入贫困的动态变化测量
一 引言
二 方法和模型
(一)贫困测量
(二)不公平测量
(三)贫困线的定义
三 贫困和不公平状况
(一)相对贫困
(二)绝对贫困
(三)不公平
四 增长率曲线
五 结语
第四章 收入贫困测量: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
一 引言
二 概念框架
三 方法和模型
(一)贫困测量方法
(二)贫困决定模型
四 数据及估计
(一)数据
(二)描述统计
(三)分析结果
五 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五章 中国多维贫困测量
一 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二 AF方法
三 维度及指标设定
(一)维度设定
(二)指标解释
四 多维贫困估计结果
(一)多维贫困指数
(二)多维贫困指数分解
五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中国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关系
一 引言
二 概念框架
三 模型、方法和数据
(一)模型与方法
(二)维度、指标及贫困描述
四 收入贫困与多维度贫困的比较分析
(一)统计分析
(二)Logit模型估计结果及稳健性检验
五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七章 中国城乡居民的主观福利和相对贫困
一 文献回顾
二 概念框架、模型和数据
(一)概念框架
(二)模型
(三)数据
(四)描述统计
三 模型估计及检验
四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几点讨论
第八章 中国老年人主观福利及贫困状况研究
一 引言
二 文献回顾及概念框架
(一)贫困的多维性
(二)贫困的主观性
(三)概念框架
三 模型和数据
(一)模型
(二)数据和变量
(三)中国城乡老年人基本状况
四 模型估计及检验
五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九章 中国流动妇女多维贫困分析:北京市家政服务业案例
一 研究的问题
二 文献评述
三 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
(一)理论框架
(二)分析方法
(三)维度选取及变量解释
四 数据及分析结果
(一)描述统计结果
(二)收入贫困
(三)多维贫困指数(MPI-I)
(四)多维贫困指数(MPI-Ⅱ)
五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十章 中国儿童多维贫困描述统计分析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一)关于儿童贫困的含义
(二)儿童贫困的主要测量方法
三 分析框架与数据说明
(一)分析框架
(二)数据说明
四 儿童多维贫困分析
(一)生存
(二)健康
(三)保护
(四)发展
(五)参与
五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中国儿童多维贫困AF方法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理论框架与方法
(一)理论框架
(二)分析方法
(三)数据来源
四 估计结果
(一)儿童遭受多维贫困
(二)残疾儿童多维贫困状况比较严重,尤其是参与和健康维度
(三)来自受到艾滋病影响家庭的儿童,多维贫困指数明显偏高
(四)儿童多维贫困的地区差异明显
(五)少数民族儿童多维贫困状况严重
五 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十二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利贫性测量
一 引言
二 利贫增长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一)Kakwani和Pernia利贫增长指数(PPGI)
(二)Ravallion和Chen利贫增长指数
(三)Kakwani,Khandker和Son利贫增长指数 (PEGR)
三 中国增长利贫性测量
(一)利贫增长测量结果
(二)利贫增长原因解释
第十三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测量
一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
(一)减贫战略演进历程
(二)包容性增长的内涵
二 包容性增长的测量方法
(一)构建包容性增长指数
(二)选择维度和指标
(三)权重、标准化及指标阈值
(四)单项指标得分范围及目标值
(五)指标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三 数据及结果
(一)各项指标值及数据来源
(二)评价结果及指标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三)评价结果分析
四 结论及建议
索引
后记
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第二版)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小林。
得书感谢您对《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