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历史人类学者走向田野,探究“真相历史”背后的本质。
内容简介
《帝国缩影:明清时期的里社坛与乡厉坛》: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刘永华力作,用个案展示出礼化为俗的过程,为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礼俗互动问题提供了线索。
《遇见黄东:18—19世纪珠江口的小人物与大世界》:香港城市大学人文学院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程美宝力作,思考18世纪与19世纪之间的“缺口”,黄东是作者的一个“上下而求索”的实践。
《国史家事:〈致身录〉与吴江黄溪史氏的命运》: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滔力作,深度解析《致身录》与吴江黄溪史氏的命运。
作者简介
作者程美宝,现任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博士,曾长期任教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文化史,近年致力于探究近代华南的地域文化如何在一个跨地域的情景中逐渐形成。
主要著作有《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走出地方史: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视野》《省港澳大众文化与都市□迁》(主编)《把世界带进中国:从澳门出发的中国近代史》(主编),发表中、英、日期刊论文数十篇。
章节目录
遇见黄东:18—19世纪珠江口的小人物与大世界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文前彩插
弁言:在大英图书馆邂逅黄东
“东方之黄色”
一、公司大班布莱克
二、广州事仔黄遏东
三、中国僮仆“Warnoton”
四、久居英伦“中国通”
五、回到省城的Whang Tong先生
“沙文”与“做厨”
一、“沙文”名目,永远禁止?
二、主人的口味,厨子的技艺
三、事仔的尊严,事头的感情
四、最卑微却最前沿
水上人引水
一、上船引入,星驰禀报
二、引水章程,中英并茂
三、番鬼银元,真伪莫辨
四、蹩脚外语,咸水情歌
五、容闳的语文老师
代代相传的英语课
一、没有英语的英语课本
二、有英语的英语教材
三、潘启官的英语
四、说得了,听得差,看不懂,但能教
五、20世纪末的遗存
序曲:说好的“大世界”呢?
致谢
帝国缩影:明清时期的里社坛与乡厉坛
版权信息
自序
历史上社祭与厉祭的源流
一、社祭与厉祭的起源
二、历代社祭制度的演进
三、历代厉祭制度的演进
明初里社坛与乡厉坛制度的出台
一、明初里社坛制度的出台
二、明初厉坛制度的出台
里社坛、乡厉坛制度的推行
一、神明名号与坛场建置
二、规制、区位与祭祀主体
三、祭期、祭物、仪注与恤孤问题
四、维护与管理
五、里社坛、乡厉坛的衰替与重建
里社坛、乡厉坛祭祀与乡村社会
一、乡村社祭和厉祭的变迁
二、两坛制度与礼下庶人
三、民间传说所见的社神
结语
后记
国史家事:《致身录》与吴江黄溪史氏的命运
版权信息
导论
家藏秘本
一、《西村集》
二、《致身录》
力田起家
一、长充粮长
二、宗子领祭
三、家道中落
绫绸之利
一、黄溪兴市
二、姑苏皋里房
三、黄溪浜东房
文献之家
一、制造《致身录》
二、史仲彬其人
三、请祀追谥
变乱黑白
一、盖棺定论
二、入祀郡祠
结语
后记
文后彩插
遇见黄东——18—19世纪珠江口的小人物与大世界是2021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永华。
得书感谢您对《遇见黄东——18—19世纪珠江口的小人物与大世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