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从世界各国的林业实践来看,补贴制度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降低林农经营风险、提高林农投资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等,因此实施补贴成为各国政府常用的扶持林业的政策工具之一。
内容简介
鉴于国内外关于林业补贴标准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区域的差别,如热带雨林区、温带林区及草原等,而且还涉及到不同立地类型的造林,如山地造林、丘陵造林、平原造林等,以及造林类型,如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生态林等,所以即使这些研究采用相同的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甚至有些结论存在明显的矛盾与冲突。除此之外,已有的研究还有一个共性,就是没有考虑到树种的差异对造林补贴的影响。在实践中,由于补贴标准制定不科学而导致了政策效率低且执行成本高,最终影响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及其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合理的造林补贴标准,使其既符合政府追求的社会利益,也能兼顾林农的经济利益,从而提高造林项目的效率、降低项目执行成本,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于金娜,女,河南偃师人,2003-2014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别获得管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目前主要从事经济统计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四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一)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五 研究区域简介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域简介
(二)数据来源
六 本书的创新之处
七 本书结构
第二章 造林补贴的理论基础
一 造林补贴的概念界定
(一)造林
(二)补贴
(三)补贴标准
二 补贴标准确定的相关理论
(一)受偿意愿
(二)机会成本
(三)自愿环境协议
(四)碳吸存与最优轮伐期管理
三 国内外造林补贴政策的经验总结
四 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 基于机会成本法的农户造林补贴诉求
一 机会成本法的产生及应用
二 基于机会成本的造林补贴标准分析框架
(一)研究假设
(二)基于机会成本的农户土地利用模型
三 利用机会成本法测算农户退耕还林补贴诉求
(一)沙棘的生长函数及最优轮伐期的确定
(二)沙棘的价格函数
(三)沙棘非木质林产品的收益
(四)沙棘的种植、维护及采伐成本
(五)舍饲养羊的收益与成本
(六)种植业及打工收益
(七)造林补贴标准的确定及敏感性分析
四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受偿意愿的农户造林补贴诉求
一 受偿意愿法的应用
二 林农的受偿意愿分析
(一)研究方法和问卷设计
(二)农户的社会经济情况分析
(三)农户对生态效益及环境保护的认知分析
(四)农户受偿意愿分布
三 林农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分析模型构建
(二)实证结果
四 受偿意愿的有效性分析
(一)受偿意愿与机会成本的比较
(二)受偿意愿分析的有效性
五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碳吸存效益内部化的政府造林补贴诉求
一 森林碳吸存效益的重要性
二 基于碳吸存效益造林补贴的理论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
(二)最优轮伐期及政府决策模型
三 基于碳吸存视角的吴起县退耕还沙棘补贴标准
(一)基于碳吸存的最优轮伐期的确定
(二)最优轮伐期的敏感性分析
(三)基于碳吸存的造林补贴标准的确定
四 小结
第六章 基于政府-农户自愿环境协议的造林补贴标准
一 自愿环境协议的产生及应用
二 基于自愿环境协议的分析框架
(一)假设前提
(二)理论框架构建
三 基于自愿环境协议的吴起县造林补贴标准
(一)基于自愿环境协议的造林项目运行机制
(二)造林补贴项目自愿环境协议达成的条件
(三)基于农户视角的造林补贴诉求
(四)基于政府视角的造林补贴诉求
(五)基于自愿环境协议的造林补贴标准
四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一 结论
二 讨论
参考文献
造林补贴政策与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国“三农”问题前沿丛书)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于金娜。
得书感谢您对《造林补贴政策与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国“三农”问题前沿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