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关注大学校园与北京城市空间的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止,系统探讨了当代北京城大学校园的现状、类型与特征,归纳了北京城大学校园的四大问题。而后分析问题并论述了问题形成的原因与机制,进而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本书为提高大学校园及北京的城市空间品质提供了一种思路。
本书适合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高等教育等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生,以及相关专业的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陈瑾羲,1999年至2011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习并获得建筑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助理研究、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关注现当代中国的城市空间,主要专业领域为城市设计及其理论。迄今发表学术论文和其他各类专业文章约20篇。为《中华读书报》等撰写海外建筑与城市专栏。现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任教。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微观北京 & 广角北京——当代北京城市空间研究丛书总序
绪论
壹 大学校园的普遍问题
贰 为什么要研究北京的大学校园
叁 为什么从城市的角度研究大学校园
肆 如何从城市的角度研究大学校园
(一)大学与城市的关系
(二)大学校园的分布位置
(三)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
伍 大学校园与城市的理想关系
第一章 北京城的大学校园
壹 现状综述
(一)隶属多及合作壁垒
(二)类型齐全源于计划
(三)重点大学易获支持
(四)校园面积差异显著
贰 局部聚集
(一)1950年代规划决定西北郊聚集
(二)1980年代后规划引导卫星城聚集
叁 四大问题
(一)旧城大学校园空心化的问题
(二)远郊区分校园成孤岛的问题
(三)校园成交通拥堵症结的问题
(四)校园被城市道路割裂的问题
(五)四大问题的内在关联
第二章 旧城大学校园空心化
壹 搬离旧城成为趋势
(一)搬离的校园
(二)留守的校园
贰 搬离旧城原因何在
(一)扩展校园寻求新址
(二)发展旧城腾出空间
叁 保护校园并发展旧城
(一)注入旧城活力
(二)保护历史建筑
肆 如何保留旧城中的校园
(一)置换旧城用地
(二)租赁旧城建筑
釜底抽薪,大学校园搬离旧城虽速难优
第三章 远郊区分校园成孤岛
壹 距离远致成孤岛
(一)与主校园联系弱的分校园
(二)与主校园联系较弱的分校园
(三)与主校园联系适中的分校园
贰 与主校园联系弱的分校园特征
(一)远郊区分布
(二)建设时间短
叁 分校园与主校园联系弱的原因
(一)大学大幅扩招
(二)新城战略引导
肆 分校园与主校园相互联系策略
(一)建设公交系统
(二)共享校园设施
方兴未艾,分校园的联系与共享势在必行
第四章 校园成交通拥堵症结
壹 大学校园周边的交通现状
(一)分级标准
(二)交通拥堵
(三)交通较堵
(四)交通尚可
贰 周边拥堵的大学校园特征
(一)占地面积大
(二)重要程度高
(三)聚集程度高
叁 大学校园成为拥堵的症结
(一)路网间距过大
(二)相关产业聚集
(三)入口人车滞留
肆 校园周边交通的疏导策略
(一)缩小路网间距
(二)疏散周边产业
(三)推广慢行系统
愚公移山,校园周边交通疏导多管齐下
第五章 校园被城市道路割裂
壹 城市道路割裂校园现状
(一)空间严重割裂
(二)空间割裂
(三)空间仍完整
贰 校园空间割裂的表现
(一)核心功能被割裂
(二)附属功能被割裂
叁 什么原因导致校园被割裂
(一)城市交通需要
(二)校园用地扩张
肆 校园空间完整性补救策略
(一)设置人行系统
(二)调整校园规划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壹 研究的初步结论
贰 多管齐下的策略
叁 决策偏颇是动因
肆 多方参与、合作决策、校园自主,迈向大学之都
附录A 北京城的大学校园名录
附录B 大学校园周边交通路况
附录C 大学校园管理者访谈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大学校园北京城(当代北京城市空间研究丛书8)是2014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瑾羲。
得书感谢您对《大学校园北京城(当代北京城市空间研究丛书8)》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