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一部系统研究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的论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的论著。在描述清末、民初、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之编写的基础上,研究教科书的内容,探讨了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的关系,即历史教科书与民族主义认同、政权统治合法性认同之建立的关系。

作者简介

作者刘超,安徽六安人,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南京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目前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教科书的整理与研究。主持第一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改版弁言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出版前言

导论

一 历史教科书与民族主义研究:问题与方法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

四 历史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

上编

第一章 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之编写

一 清政府教育宗旨与教科书编写

二 救急之选:引译日本编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

三 爱国教育:中国自编教科书之兴起

四 教科书与清政府教育目标之分合

小结

第二章 民初中国历史教科书之编写

一 养成共和国民:民初中国历史教科书之编写

二 1922年新学制与教科书编写

三 新学制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特点

小结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之编写

一 三民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

二 教科书编写的模式化与“国定本”的颁行

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科书改编本

四 高扬民族主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特点

五 教科书与课程标准之分合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历史教科书编者

一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编者概况

二 编者之构成:地缘与学缘

三 编者的职业与专业:编辑与史家

四 编者与政府之分合

小结

第五章 书局的权势网络与知识生产

一 高集中度与高关联性:以商务印书馆为中心的出版业

二 书局与课程标准的制订

三 上层路线:书局与教育部之关系

四 占领市场之一:民初中国历史教科书广告战

五 占领市场之二:书局间的竞争与合作

小结

第六章 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孔子叙述为中心

一 清末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

二 民初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

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

四 教科书叙述与国家、思想界之关联

五 教科书叙述:孔子儒学在近代中国的难局

小结

下编

第七章 古代与近代的表述:中国历史分期问题

一 历史分期与中国历史书写

二 “近古”与中国古代史:发展或停滞

三 中国近代史:“旧史结穴时代”或“西力东渐时代”

四 中国现代史:史家与时代

五 “共和”、“中华民族”与“世界化”:中国近代之展开

六 中国历史公式:普遍历史中的中国史

余论

第八章 考古发现与民族认同

一 考古学与中国历史教科书编写

二 史前史的出现与中国历史的拉长

三 商代的信史开端与中国历史期的缩短

四 考古发现与古史传说:社会进化阶段的象征

五 考古学与民族认同:古史辨运动之参照

小结

第九章 危机与认同:中国民族起源说

一 中国人种起源作为问题的出现与“西来说”

二 1930年代前教科书中的“中国人种西来说”

三 1930年代后教科书中的“中国人种土著说”

四 考古发现与“中国人种土著说”的兴起

五 “暂行断定”“土著说”:考古发现与民族情感

小结

第十章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中国民族叙述

一 清末引译教科书中的民族叙述

二 清末自编教科书中的民族叙述

三 民初的中华民族“一源说”

四 民族同化:部分民族之汉化

五 民族融合: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

小结

第十一章 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民国教科书中的清史叙述

一 教科书中的清初内政措施叙述与清史

二 民初教科书中的清初内政叙述

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科书中的清初内政叙述

四 共和政体与民初教科书中的共和立场

五 党国体制:政治认同与汉族立场

六 民国社会中汉族意识的参照

七 政治认同下的双重民族叙述

小结

第十二章 知识生产与文化政治:新文化运动叙述

一 民国教科书中的新文化运动叙述

二 整理国故与新文化运动

三 整理国故与“反传统”:国民党对新文化运动的批判

四 教科书中对五四运动及其与新文化运动关系的叙述

五 国共两党对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阐释

小结

第十三章 帝国主义话语与中国近代史书写

一 帝国主义话语与历史教科书编写

二 帝国主义话语与历史书写:以鸦片战争为例

三 帝国主义侵略及其影响

四 军阀: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

五 国民革命与废除不平等条约:反帝反封建与合法性建构

六 光荣与苦难:民族史叙述与民族国家认同

小结

第十四章 教科书案(上):《现代初中本国史》案

一 《现代初中本国史》之编写

二 《现代初中本国史》中的“三皇五帝”叙述

三 黄帝始祖地位与“共信”之国本

四 传疑与象征:其他教科书黄帝叙述之参照

五 国民党的思想控制

小结

第十五章 教科书案(下):《白话本国史》案

一 《白话本国史》之编写

二 《白话本国史》中关于岳飞的叙述

三 《白话本国史》案

四 民族英雄叙述的尺度:南京国民政府对历史人物的扬抑

余论

结语

一 教科书知识的性质:国家意志与个人观点

二 历史教科书的功能: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

三 历史教育的本义:个人与国家

四 历史知识:建构与反建构

附录 清末民国时期中小学的历史课程设置

征引文献

索引

后记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书目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稿约

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刘超。

得书感谢您对《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唐宋历史评论(第三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本册是第三辑。
唐宋历史评论(第四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本册是第四辑。
台湾历史研究(第4辑) 电子书
全面研究台湾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外交史及历史人物等各个方面。
历史再现与身份认同:以新时期以来的“蒙古历史叙事”为中心 电子书
新时期以来,“重述历史”是当代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中同时出现的重要文学现象,其中又以“蒙古历史叙事”最为典型。
清帝国的1905年 电子书
1905年的清帝国到底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