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以普利策奖得主纪实作品《艰难的日子:一部关于大萧条时期的口述历史》为蓝本的戏剧“二创”,反思大萧条,反思新政。
内容简介
本书是米勒以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为背景写出的一个社会剧。据他本人说,他是受美国作家斯特兹·特克尔《艰难的日子:一部关于大萧条时期的口述历史》一书的启发,经过多年酝酿才写成这出戏。
特克尔通过他所访问的众多普通美国人的口述,以新闻体裁生动地反映了三十年代那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给美国人民精神和生活带来的灾难,而米勒则把这一惊心动魄的悲惨景象更为真实地再现于舞台。
全剧人物多达四十余个,几乎囊括了美国社会各阶层人士。有的美国剧评家由此而认为剧作家没有着重刻画三两个主人公的面貌,是此剧的一项缺陷,殊不知米勒的意图正在于说明那场危机“几乎触及了所有的人,不管他住在什么地方,也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他用戏剧形式在观众面前展现了一幅文献性壁画,侧重灾难的全貌,从而重振人们的尊严和信心。
米勒的剧本一向具有自传性质。由于他目睹了那场危机,本书中的许多场景可以说是他根据回忆记录下来的真实情景,例如剧中人李中学毕业后因家庭生活拮据而不得不辍学进入工厂工作,就是他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其中许多描写可以说是米勒对当时美国青年思想面貌的如实写照。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全剧阐述了美国人民经历了那次浩劫后终于认识到“这个国家其实是属于他们的”。以这一思想转变作为全剧的结尾,说明米勒在创作思想上已突破了过去那种仅仅局限于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推销员等小人物的个人悲欢离合的狭隘题材。
米勒写此剧的动机,无疑是想告诫美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不要在虚假的繁荣景象中忘却过去沉痛苦难的历史,其用心良苦使本书具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阿瑟·米勒,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之一,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成名作《都是我的儿子》一九四七年上演,两年后《推销员之死》为其赢得国际声誉。一生获奖无数,包括两次获纽约剧评界奖,一九四九年获普利策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
两幕剧
第一幕
第二幕
演出说明
美国时钟是2023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阿瑟·米勒。
得书感谢您对《美国时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