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俞敏洪李敬泽麦家诚挚推荐当代著名散文家苏沧桑以工匠精神写中国工匠

纸上俞敏洪李敬泽麦家诚挚推荐当代著名散文家苏沧桑以工匠精神写中国工匠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纸上》是一部江南散文名家苏沧桑的散文集,收入了《春蚕记》《纸上》《跟着戏班去流浪》《与茶》《牧蜂图》《冬酿》《船娘》七篇纪实散文。作者走进乡村剧团、手工纸坊、茶农之家……观察、体验、感受、描述他们的生活,作者力求表现这些艺人的真实日常,因此她实地到访、仔细观察,观察他们的服装、肤色、神情、常年劳作的双手……也观察他们的日常饮食、朋友交往,以此丰富了艺人自身讲述的外延。古法造纸、乡村剧团、手工炒茶、养蚕、养蜂、船娘,作为一种生活日常,正在逐渐或已经退出社会舞台,因此作者的跟随和讲述是一种有价值的文化记录。苏沧桑散文描绘的传统文化是南方的,也是中国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她是历史的,也是没有成为过去的。文章时空交错,勾连古今,思维开阔,思考深邃,力求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的高度结合。

内容简介

      《纸上》是一本独特的书。全书由7篇散文构成,以记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中国南方珍贵的非遗文化、手艺行当、风物人情(桑蚕丝绸、传统造纸、草台戏班、茶农生活、养蜂人家、古法陈酿、西湖船娘)等为基本元素,“我”深入“他们”的生活现场,亲身体验捞纸、唱戏、采茶、养蜂、育蚕、摇船,截取鲜活的人生横断面,深度挖掘其间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文化意识、文化自信,抒写新时代新精神,讴歌中*华民族山水之美、风物之美、传统之美、劳动之美、人民之美。其中《纸上》曾在《人民文学》以头条+卷首语重点推出、《新华文摘》转载,《跟着戏班去流浪》《与茶》《春蚕记》《牧蜂图》《冬酿》《船娘》等先后在《人民文学》《十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刊出,读者反响热烈,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苏沧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在《新华文摘》《人民文学》《十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四百余万字,出版散文集《等一碗乡愁》等多部。获“冰心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琦君散文奖”“中国故事奖”等。多篇散文入选全国各类散文选集、散文年选、排行榜、教材读本,并被应用于中考、高考试题。

章节目录

自序:春天的秒针——1

壹春蚕记——1

贰纸上——31

叁跟着戏班去流浪——69

肆与茶——143

伍牧蜂图——191

陆冬酿——241

柒船娘——319

后记:鸟鸣——364

纸上俞敏洪李敬泽麦家诚挚推荐当代著名散文家苏沧桑以工匠精神写中国工匠是8000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苏沧桑。

得书感谢您对《纸上俞敏洪李敬泽麦家诚挚推荐当代著名散文家苏沧桑以工匠精神写中国工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导读 电子书
本书各章前面有学习概要,简要介绍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各体裁的发展线索,让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沿革有个大致了解,精选名家名篇文本提供学生阅读。
李禾瑞文集 电子书
本书包括李禾瑞先生的专著、论文、译著三部分。专著《1950-80年代苏联文学》对近40年苏联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做了简要的概括,既有宏观的展示,又有微观的剖析;概述部分理清了文学发展的脉络,作家作品部分又能抓住作家特色对代表作品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论文《苏联当代文学的若干问题》探讨了苏联当代文学中各种有争议的问题。译著《生命的二次方:塞万提斯传(节选)》《奇特的机缘,奇异的爱——记初入人生的塞万提斯
苏履吉敦煌诗钞选注 电子书
《苏履吉敦煌诗钞选注》选录了苏履吉在甘肃敦煌为官期间写的诗作,并作了简要注释。诗作多为近体律诗和绝句,也有一些古体诗,主要记述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言政事民生。叙亲情友谊,反映了清代敦煌的社会生活。语言质朴,风格清新。
中国当代重要小说分年评介(三)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记录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当代重要小说发展脉络的“大事记”,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各年度发表的产生一定影响小说的作者、内容进行了简介,对小说的艺术特色、社会影响等进行了简评,并将70年的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撰写了概述,梳理了当代重要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小说创作成果的一次检阅和展示。
中国当代文学选本.第4辑 电子书
《中国当代文学选本》是中国言实出版社为“中同政府出版品同际营销平台”量身定做的文学板块,其目的是及时地向海外读者推荐和介绍中国当代最新文学创作成果,促进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向世界。人选本书的文学作品,均为2020年新近在国内报刊公开发表过,并且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一定影响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