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探究宋代前中国小说观念发展,结合文献学与文艺学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稿采用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依据可见文献资料来考察中国小说观念在宋代之前的原貌,梳理出小说观念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在结构处理上,既从宏观研究的层面对小说观念的流变作纵向考察,也从一些具体的作家、作品入手,对其中反映的小说观念作个案研究。书稿从问题出发,力图避免流于一般的小说史书写模式。
作者简介
作者郝敬,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安徽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大学大学语文教学部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出版有专著《双芷斋论中古小说》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厘清古代小说观念,完善小说研究标准(代绪论)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观念流变
二、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方法与标准
三、中国古代“小说”称谓翻译
第一章 层累的迷雾 ——小说起源辨正
第一节 神话非小说之起源
第二节 诸子寓言非小说之起源
第三节 先秦小说的面貌与特征
第二章 错位中的生长 ——秦汉时期小说学的初建
第一节 “小道”与“可观”之辞 ——汉代小说学的建立
第二节 子史的错位与游移 ——小说观念形成初期的再思考
第三章 新变的萌发 ——魏晋时期的小说发展
第一节 “俳优小说” ——小说称谓的第一次泛化
第二节 实录与虚构 ——史书的创新与小说的坚守
第四章 禁锢与破窠 ——南北朝时期的小说流变
第一节 南北朝时期小说观念
第二节 刘宋时期对魏晋小说观念的接受 ——以《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小说为例
第三节 以史证小说的尝试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
第四节 萧齐时期文论中的小说观念 ——《文心雕龙》小说观念辨析
第五节 禁锢与破窠 ——阮孝绪《七录》小说观念的二重性
第六节 《文选》不录小说辨
第七节 重论殷芸《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杂传对小说文体流变的影响
第五章 巨变前夜的沉寂 ——唐人小说观念的最终确立与衍化
第一节 《隋书·经籍志》与唐人小说观念的最终确立
第二节 援子入史的误读与误判 ——刘知幾《史通》“小说”辨
一、刘知幾《史通》无独立小说观——今人对刘知幾援子入史的误读
二、“杂述”篇非小说分类辨——今人对刘知幾援子入史的误判
第三节 唐人注疏与小说认知 ——以《史记》“索隐”“正义”和《文选》李善注为例
第四节 后《隋书·经籍志》时期的唐代小说观念
第五节 唐人小说观念在域外的传播 ——以《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为例
第六章 叙事之花的绽放 ——宋人对汉唐小说观念的突破
第一节 宋人对唐人小说之学的重建
第二节 唐传奇名实辨
第三节 宋人对小说观念的接受 ——以杜诗赵次公注引小说为例
一、杜诗赵次公注引小说统计
二、杜诗赵次公注引小说的基本特点
三、杜诗赵次公注引小说与宋人小说观念
四、杜诗赵次公注引小说与小说研究之意义
第四节 宋代小说指称的进一步泛化与研究方法 ——“牛郎织女”非殷芸《小说》佚文考
第七章 明清古体小说观念的学术旨归
第一节 明代古体小说观念的持续开拓 ——以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为例
第二节 清代古体小说观念的汉唐之风 ——以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例
结论与馀论
附录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著录小说书考略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古代文献
二、近现代著述
三、书目资料、作品及其他
后记
建构“小说”:中国古体小说观念流变是202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郝敬。
得书感谢您对《建构“小说”:中国古体小说观念流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