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大家谈2:设计的实践

中国设计大家谈2:设计的实践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众多设计界知名专家学者发出的中国设计时代之音。

内容简介

中国设计在经历了从引进、仿制到自主创新,再到融入企业乃至国家战略的过程后走向复兴,从自我否定转变为拥有文化自觉和设计自信。但是,在一片掌声之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现代设计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和困惑。

基于此,本书聚焦“设计与实践”“设计与科技”“视觉传达”“服装设计”主题,集结了设计领域各界领军人物,通过一系列的专题访谈,与读者分享中国设计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经验,以及对中国设计发展前景的思考和预期,希望与各位设计界同仁共谋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共图中国设计的新发展。

作者简介

编者李杰,《设计》杂志社执行社长兼主编,从事杂志出版工作多年,曾独立策划多期杂志内容,并主编多本图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设计与实践

设计理论与实践 DESIGN THEORY AND PRACTICE

曹鸣:设计教师要能“做设计”“论设计”“教设计” CAO MING:DESIGN TEACHERS SHOULD BE ABLE TO"DO DESIGN","DISCUSS DESIGN"AND"TEACH DESIGN"

《设计》:请您介绍下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在设计实践方面的办学特色。

《设计》:在数字化时代,设计学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面临挑战,您认为需要做出哪些变革?

《设计》:学院是否已经做出了针对性调整?

《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如何引领学生高质量地开展设计实践?

《设计》:融入地方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差异化专业培养,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创新技能型人才是时下的热门,新的市场需求是否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院采取了哪些应对举措?

《设计》:疫情改变了世界,高校亦身在其中,具体感受到了怎样的挑战?有效的应对措施采取了哪些?

《设计》:请您分享一些您主持或参与的设计实践的成功案例。

《设计》:请您分享一个目前关注的行业热门话题或正在从事的项目。

傅炯:中国消费从品质时代进入品味时代,企业如何更新设计方法? FU JIONG:CHINESE CONSUMPTION HAS ENTERED THE AGE OF TASTE FROM THE AGE OF QUALITY,HOW CAN COMPANIES UPDATE THEIR DESIGN METHODS?

《设计》:您在流行趋势研究领域深耕多年,发布精准的流行趋势需掌握哪些要素?您所引领的设计趋势研究有何独到之处?

《设计》:大数据时代,消费趋势变化有怎样的特征?大数据是否可以直接给出消费趋势?

《设计》:中国人的“审美”和“审丑”能力,每次提出都能引发无数吐槽,您认为应如何改善国人的审美能力?近几年国人的审美呈现怎样的特点?

《设计》:请您阐释一下“高视觉品质的可持续性设计”这一趋势的具体呈现。

《设计》:您曾提出“中国消费将马上进入品味时代”,“品味时代”的标志性特征是什么?拼多多高歌猛进,“消费降级”与“品味时代”是否矛盾?

《设计》:在数字化时代,设计学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面临挑战,您认为需要做出哪些相应的变革?

《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如何引领学生高质量地开展设计实践?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给学生创造了哪些条件?

《设计》:疫情改变了世界,我国设计将如何变化?

《设计》:请您分享一些您主持或参与的设计实践的成功案例。

《设计》:请您分享一个目前关注的行业热门话题或正在从事的项目。

高峰:中兴终端 离技术近,离用户更近 GAO FENG:ZTE CLOSE TO TECHNOLOGY,CLOSER TO USERS

《设计》:请介绍下中兴通讯终端产品设计中心的构成及主要工作内容。

《设计》:请您阐释一下中兴通讯终端产品设计中心的“亲新简思”设计理念。

《设计》:大数据、人工智能(AI)、直播带货等新事物改变着消费者和市场,是否也影响设计环节?

《设计》:在科技高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智能手机迭代加速,同时同质化也越发严重,您认为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避免同质化?

《设计》:在智能手机、智能家电之外,中兴通讯还将关注哪些终端产品领域?

《设计》:校企合作搞竞赛或工作坊是时下流行的合作方式,因此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创意。中兴通讯与高校有哪些合作模式?从高校学子身上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发?

《设计》:您主持设计的产品获得了包含iF、红点在内的国际设计大奖20余项,请您以一位资深工业设计师的身份给青年设计师及设计专业的学子一些建议。

《设计》:请和我们分享一个您关注的行业热门话题或正在开展的项目。

李琦:打通“定义-设计-研发-制造-营销-品牌”的商业全链路 LI QI:OPEN UP THE"DEFINITION-DESIGN-RESEARCH-MANUFACTURING-MARKETING-BRANDING"COMMERCIAL FULL LINK

《设计》:从设计师转型企业家,这是您一早为自己规划好的职业路线还是公司发展使然?

《设计》:作为国内工业设计的头部企业,“瑞德设计”从产品设计公司逐步发展为综合型设计公司,这是否代表着设计公司发展的大趋势?

《设计》:您认为工业设计的核心是帮助企业解决商业问题,瑞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独到之处?

《设计》: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王的时代,设计如何克服产品研发周期赶不上市场迭代的焦虑?

《设计》:近年来,瑞德计划以设计合作为切入点,布局优势产业领域,形成设计服务和股权投资联动的合作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设计公司如何掌握主动权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收益?

《设计》:您曾说:“瑞德设计未来要像谷歌一样,是带有极强科技文化属性的平台,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组织。”这个愿景是否已经实现了?

《设计》:您担任过多项国内外设计大奖的评委,您认为好的设计奖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设计》:以瑞德设计20年的经验,您认为设计教育还可以做哪些与时俱进的革新尝试?

《设计》:请您以一位资深工业设计师的身份给青年设计师及设计专业的学子一些建议。

《设计》:设计行业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样的?

吕杰锋:设计教学改革应围绕培养六大新能力展开 LYU JIEFENG:DESIGN TEACHING REFORM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SIX NEW ABILITIES

《设计》:请您介绍下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设计实践方面的办学特色。

《设计》:在数字化时代,设计学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面临挑战,您认为需要做出哪些变革?

《设计》:学院是否已经做出了针对性调整?

《设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给学生创造了哪些条件?

《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如何引领学生高质量地开展设计实践?

《设计》:本校毕业生近年来的就业呈现怎样的特点?这反映出企业最需要学生掌握哪些方面的能力或技能?

《设计》:“融入地方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差异化专业培养,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创新技能型人才”是时下的热门,新的市场需求是否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院采取了哪些应对举措?

《设计》:疫情改变了世界,高校亦身在其中,具体感受到了怎样的挑战和启示?有效的应对措施采取了哪些?

《设计》:请您分享一些您主持或参与的设计实践的成功案例。

《设计》:国外是否有可借鉴的设计实践模式?

《设计》:请您分享一个目前关注的行业热门话题或正在从事的项目。

邱丰顺:厚积薄发我们需要解放创造的思维 QIU FENGSHUN:WE NEED TO FREE OUR CREATIVE MIND

《设计》:为什么公司起名“壹玖贰伍”?

《设计》:“壹玖贰伍”称自己为“以东方美学为标杆的创新设计公司”,已经参与多项我国顶级文化IP创意产品的开发工作。要做出顶级文化IP创意产品,您的团队遵循怎样的设计策略和方法?

《设计》:您从何时开始关注并参与设计赋能非遗保护的事业?担任故宫文创研发交流中心艺术设计顾问一职,您给故宫文创的发展做了怎样的规划?

《设计》:您曾在题为《设计引爆新商业》的演讲中提到“具备文化萃取、消费体验和社群运营三大核心要素的新商业”,设计如何才能“引爆”这“新商业”?

《设计》:在您看来,什么样的设计才能代表中国设计?

《设计》:什么是好设计、好设计师、好设计奖?

《设计》:请您以一位资深工业设计师的身份,给青年设计师和设计专业的学生一些建议。

《设计》:请和我们分享一个您关注的行业热门话题或正在开展的项目。

张明:学生就业转变为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新三步” ZHANG MING: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 EMPLOYMENT INTO"NEW THREE STEPS"

《设计》:请您介绍下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在设计实践方面的办学特色。

《设计》:在数字化时代,设计学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面临挑战,您认为需要做出哪些变革?

《设计》:学院是否已经做出了针对性调整?

《设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给学生创造了哪些条件?

《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如何引领学生高质量地开展设计实践?您对教师有怎样的要求?

《设计》:本校毕业生近年的就业呈现怎样的特点?这反映出企业最需要学生掌握哪些方面的能力或技能?

《设计》:疫情改变了世界,高校亦身在其中,具体感受到了怎样的挑战?有效的应对措施采取了哪些?

《设计》:请您分享一个目前关注的行业热门话题或正在从事的项目。

张帆:设计师已深度介入汽车全生命周期 ZHANG FAN:DESIGNERS ARE DEEPLY INVOLVED IN CAR LIFE CYCLE

《设计》:当初是什么促使您毅然回国加入广汽?您的加盟给广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请介绍一下设计师在广汽研究院中的自由度和话语权。

《设计》:时至今日,自主品牌自身的设计力量是否已明显增强?随着国产车企设计队伍国际化的加强,是不是已经无所谓“自主车型”和“合资车型”之分了?

《设计》:国产汽车自主品牌起步晚进步快,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发展得更为成熟,在您看来,当今中国消费者的汽车审美和消费倾向有了怎样的变化和特点?

《设计》:作为一家实体汽车生产企业,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如此具有“颠覆性”的时代变革,广汽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怎样的?

《设计》:您在汽车设计一线奋战多年,设计和管理都有所涉及,可否对高校的汽车设计教育提出一些贴合一线需要的意见和建议?

《设计》:校企合作搞竞赛或工作坊是时下流行的合作方式,因此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创意。广汽与高校有哪些合作模式?从高校学子身上得到过哪些有益的启发?

《设计》:请您以一位资深工业设计师的身份给青年设计师及设计专业的学子一些建议。

《设计》:请和我们分享一个您关注的行业热门话题或正在开展的项目。

张黎明:“设计”是对实现目标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管理 ZHANG LI MING:"DESIGN"IS THE PRODUCT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AND LIFE CYCLE TO ACHIEVE THE GOAL

《设计》:在数字化时代,传统门窗制造业迎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设计》:在门窗消费领域,最显性的痛点是什么?

《设计》:好博窗控技术在行业内提出“整屋门窗智能开启”的概念,门窗究竟可以多“智能”?

《设计》:好博窗控技术在门窗行业的核心影响力是什么?所谓的“核芯竞争力”又是什么?

《设计》:您曾在2020服务设计论坛上分享了题为《基于企业战略的创新服务设计》的演讲,服务设计对于好博窗控技术的价值是如何体现的?

《设计》:请介绍一下好博窗控根据当地气候和人居环境进行科学研发,实现本土化、专业化的门窗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思维和流程。

《设计》:“融入地方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差异化专业培养,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创新技能型人才”是时下的热门,请您从企业用人的角度谈谈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分析及期待。

《设计》:工业设计对制造业的创新引领和转型升级的作用持续攀升,请同我们分享几个工业设计助力好博窗控“将开窗重新定义”的案例。

第二章设计与科技

设计与科技 DESIGN AND TECHNOLOGY

未来的工业设计将溯源设计的初衷——陈国强谈设计与科技 FUTURE INDUSTRIAL DESIGN WILL TRACE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DESIGN——CHEN GUOQIANG 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设计》:您如何看待科技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如何才算完美结合?

《设计》:请介绍一下燕山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它是否有跨学科的尝试?

《设计》:燕山大学学子作品多次获得国际设计奖项,校方在激励学生创新和“走出去”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设计》:中国智造在5G时代要实现对国外的赶超,科技的发展占据了核心位置,那么设计的价值应如何体现?

《设计》:您如何看待现在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给设计带来的影响?

《设计》:您认为设计师应当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来应对时代的变迁?与此同时,设计教育应当如何适应时代?高校教师如何保持领域内领先的状态?

《设计》:对于毕业生来说,如何才能将学业与工作无缝衔接?您又是如何看待设计专业的学生创业的?

《设计》:您认为未来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设计与科技在融合再造中驱动教育新格局——戴端谈设计与科技 DESIGN AND TECHNOLOGY DRIVE A NEW PATTERN OF EDUCATION IN INTEG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DAI DUAN 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设计》:请介绍一下中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技术与设计相融合的特色。它是否有跨学科的尝试?

《设计》:您认为设计艺术与现代科技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如何才算完美结合?

《设计》:您认为未来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设计》:设计教育应当如何与时俱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

《设计》: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教师如何保持领域内领先的状态?

《设计》:请您分享一次您记忆深刻的设计与科技完美结合的实践。

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设计是未来的趋势——胡洁谈设计与科技 ARTIFICIAL INTELLIGENCE-DRIVEN INNOVATIVE DESIGN IS THE FUTURE TREND——HU JIE 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设计》:请您介绍下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的办学特色。

《设计》:2017年您作为首席专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设计形态学研究”,研究目标是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形态学与哲学、仿生学、心理学、美学、信息学、工学的融合,建立系统完善的设计形态学理论体系与应用示范。请您从跨学科的角度谈谈科技与艺术如何能够达到完美融合。

《设计》:2019年10月,国际智能创新设计研究中心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您认为人工智能将为创新设计带来怎样的发展前景?

《设计》:请您介绍下国际上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与发展趋势。

《设计》:人工智能在诸多方面能够取代人力,这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行业带来了危机,这其中甚至包括了艺术和设计,您如何看待这个趋势?设计师应当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来应对时代的变迁?

《设计》:您认为我们的设计教育应当如何迭代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设计》: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教师如何保持领域内领先的状态?

《设计》:中国智造在5G时代要实现对国外的赶超,科技的发展占据了核心位置,那么设计的价值如何体现?

《设计》:对于毕业生来说,如何才能将学业与工作岗位无缝衔接?您是如何看待设计专业的学生创业的?

《设计》:您有挂职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请谈谈您对于振兴西部设计的设想与实践。

异军突围高铁设计的“中国方案”——黄俊辉谈设计与科技 "CHINA PLAN"FOR THE DESIGN OF HIGH SPEED RAIL BREAKTHROUGH——HUANG JUNHUI 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设计》:中国铁路面临着怎样的转型升级压力?

《设计》:您曾提到,“中国高铁是通过引进实现了自主和创新,目前运行的3000多列动车组是在引进动车组原型基础上做了适应性改进,而不是创新性改进”。何为“适应性改进”?

《设计》:在2019年的一次论坛上,您曾这样描述中车的设计:“我们的设计不仅是创新,更是为了保障安全、可靠、实用、经济的运行;不仅是创造,更是为了追求先进的、人性化的、合情合理的设计;不仅是发明,更是为了人们充分享受有风景、有尊严、舒适的旅行;不仅是发现,更是为了探索美好的技术境界、自主自强,为更好而努力!”足见高铁与通常的工业设计产品的不同,在如此高的科学技术含量面前,设计是如何与之相结合并体现其价值的?

《设计》:中国高铁车厢的设计有怎样的国情特色?

《设计》:在保障运力和效益的前提下,如何提高乘坐的舒适度?

《设计》:在参与高铁设计的过程中,您遇到过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怎样的?

《设计》:中国高铁设计的技术和设计在国际上处于怎样的水平?这张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金名片”中,设计的含金量有几成?

《设计》:中国智造在5G时代要实现对国外的赶超,科技的发展占据了核心位置,那么设计的价值应如何体现?

《设计》:在您看来,未来中国列车/轨道交通设计的趋势是怎样的?

设计的作用是让技术被更好地应用——苏峻谈设计与科技 THE FUNCTION OF DESIGN IS TO MAKE TECHNOLOGY BETTER APPLIED——SU JUN 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设计》:您认为这个时代科技的价值是什么?设计的价值又是什么?

《设计》:中国制造在5G时代要实现对国外的赶超,科技的发展占据了核心位置,那么设计的价值应如何体现?

《设计》:作为Jya的创始人,您在研发产品的时候是如何将设计与科技进行结合的?

《设计》:您曾经有过14年的教学生涯,面对技术变革,我们的设计教育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设计》:如何让学生毕业后更快适应企业环境,尽快上手项目?

《设计》:Jya的产品获得了很多国际大奖,这是否能够说明我国设计实力的提升?

《设计》:物联网产品会给未来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设计》:用户在面对大量科技产品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

《设计》:我们如何迎接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设计》:您如何看待设计师创业的优势和劣势,进入2020年,设计师创业的好时机是否已经过去了?

引领性的因素是“造物者”对科技应用的想象力——王昱东谈设计与科技 THE LEADING FACTOR IS"THE CREATOR'S"IMAGINATION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S——WANG YUDONG 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设计》:请您介绍下北京国际设计周中设置的与科技相关的板块。

《设计》:请谈谈在北京国际设计周发展的十年历程中,您所感受到的科技带给设计的变化。

《设计》:北京国际设计周举办以来,国外设计师带来过怎样的设计与科技完美结合的案例?

《设计》:在下一个十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将如何推动设计与科技的融合?

《设计》:人工智能在诸多方面能够取代人力,这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行业带来了危机,这其中甚至包括艺术和设计,您如何看待这个趋势?设计师应当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来应对时代的变迁?

《设计》:中国智造在5G时代要实现对国外的赶超,科技的发展占据了核心位置,那么设计的价值如何体现?

人机融合、智能人机交互、自然人机交互未来人机交互技术的三大发展方向——薛澄岐谈设计与科技 HUMAN-MACHINE INTEGRATION,INTELLIGENT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NATURAL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HRE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XUE CHENGQI 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设计》:请您介绍一下东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

《设计》:您如何看待科技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如何才算完美结合?

《设计》:请介绍一下国际上人机交互设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设计》:作为国内复杂信息系统数字界面人机交互设计领域的先行者,您如何评价目前国内人机交互设计的发展现状及水平?

《设计》: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教师如何保持领先的状态?

《设计》:您认为未来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设计》:您如何看待现在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给设计带来的影响?

《设计》:您认为设计师应当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来应对时代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的设计教育应当如何适应时代?

《设计》:计算机从最初的辅助设计发展到现在成为一种设计的范式,您如何看待未来人机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

设计师应以生活方式引导想象力——严扬谈设计与科技 DESIGNERS SHOULD INSPIRE IMAGINATION BASED ON LIFESYLE——YAN YANG 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设计》:您从2002年开始负责清华美院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专业的建设与教学,谈一下这些年的发展情况?

《设计》:面对技术的进步,专业教学应该做出哪些应对措施?

《设计》:和国外的汽车造型设计相比,国内存在哪些差距?

《设计》:未来城市出行工具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设计》:汽车产业在时代的转折期要迎来哪些变化?

《设计》:您如何看待城市化与汽车产业之间的关系?

《设计》: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同时关注更多的技术发展?

《设计》: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人工智能是中国引领新产业革命和文化复兴的机会——赵超谈设计与科技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AN OPPORTUNITY FOR CHINA TO LEAD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CULTURAL REVIVAL——ZHAO CHAO 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设计》:您认为艺术设计与现代科技之间存在着何种关联?技术与文化的整合共生对现代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其重要性如何体现?

《设计》:请与我们分享一些设计整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与资源,在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传承等方面所发挥出的创新驱动作用的案例。

《设计》: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当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这种发展对于设计学科的建设有哪些影响?

《设计》:您认为设计师应当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来应对时代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的设计教育应当如何适应时代?

《设计》:请您分享一次您记忆深刻的设计实践。

设计的价值就是“让快更快”——周翔谈设计与科技 THE VALUE OF DESIGN IS"TO MAKE IT FASTER AND FASTER"——ZHOU XIANG 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设计》:迈瑞设有迈瑞医疗设计中心,您担任总监和首席设计师,这是否说明设计力量已经进入了企业的决策层?迈瑞是否可以称为创新设计驱动型企业?

《设计》:如您所说,不同于一般消费品的设计,医疗产品的工业设计更加特殊,往往面对的是一个系统,需要从完整的临床体系出发设计配套解决方案。请您描述一下医疗产品的设计流程。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哪个环节?

《设计》:医疗产品设计可能是对高新科技的发展、迭代最敏感的设计类别之一,在您看来,科技和设计在医疗产品的研发中各自扮演什么角色,二者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设计的作用如何体现?

《设计》:您和您的团队以“守护人类健康、普及高端科技,让更多人享受优质生命关怀”为终极目的,既有高科技的硬核,又有人文关怀的温度,这两个要素如何在团队中融合?

《设计》:人工智能在诸多方面能够取代人力,这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行业带来了危机,这其中甚至包括艺术和设计,您如何看待这个趋势?设计师应当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来应对时代的变迁?

《设计》:针对医疗产品设计领域,您认为我们的设计教育应当如何迭代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设计》:中国智造在5G时代要实现对国外的赶超,科技的发展占据了核心位置,那么设计的价值如何体现?

《设计》:获得设计类奖项,对医疗产品设计师/企业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设计》:面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迈瑞做了哪些部

中国设计大家谈2:设计的实践是2022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杰 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设计大家谈2:设计的实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大学教学改革纵横谈 电子书
深入探讨了对大学办学的定位和目标、教学中心、人才培养以及党的建设等问题。
符号助销:提升营销魅力的设计思维 电子书
用营销符号凸显产品独特魅力,让消费一触即发。
PPT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电子书
提升PPT表现力的要点、原则及方法
新媒体广告设计 电子书
本书通过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辅相成的编写模式,详细介绍了新媒体广告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内容包括认识新媒体广告、新媒体广告文案撰写、新媒体广告色彩设计、新媒体广告字体设计、新媒体广告图形设计、新媒体广告版面编排以及新媒体广告设计实战等。本书内容新颖、案例丰富。
电商视觉营销与设计 电子书
不止好看,更要做有效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