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脚石

踏脚石:希尼访谈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踏脚石:希尼访谈录》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尼的一部系统性回忆录和总结性谈艺录,由爱尔兰杰出诗人、评论家奥德里斯科尔历时七年完成,阿戈西爱尔兰年度图书奖获奖作品。全书共分三个部分十六章,以诗歌为参照点,年近七十的希尼回头凝视,坦诚而深情地追溯了自己从出生到获诺奖之后的整个人生:童年,故乡,亲人,朋友,写作,冲突,困境……围绕着他的每一部诗集,访谈录把这些隐秘而宝贵的经验珍珠般串联起来。在其中,希尼从不怯于谈论重大的存在问题,直面阿尔斯特黑暗岁月中所面临的艺术和伦理挑战,直面“人类经验中冷酷的本性”和世俗“冷漠的风景”,回应自己内在的声音,“一个诗人应该怎样正确地生活和写作?”这部访谈录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希尼,一个有着“大天才身上根深蒂固的正常性”的希尼,一个始终努力而真诚地追求自我完善的希尼。它是一本希尼诗歌的指南,“一条通向语言之广阔的旅途,一条其中的每一个到达点——无论是在一个人的诗歌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转变成为踏脚石而不是目的终点的旅途。”

【媒体推荐】

这真是一本了不起的书。里面没有沉闷、无趣或无用的句子;它是关于如何做人的,就像它是关于如何成为诗人一样。

——尼古拉斯·勒扎德,《卫报》

(《踏脚石》)是一个希尼语言的部落,在一段时间内不会被超越……(它)将被学生和普通读者抓住……(希尼)在这部书中被呈现得淋漓尽致——仍然令人惊讶,仍然用慷慨、勇气和欢乐来挑战“冷漠的风景”。

——贝尔穆尼,《泰晤士报》

“一场重要的有着书本长度的采访,旨在代替回忆录……丹尼斯·奥德里斯科尔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和评论家,也是一个既深刻又锐利的对老朋友的采访者。”

——亚当·基尔施,《新共和》

《踏脚石》在很多层面上都取得了成功,而奥德里斯科尔智慧的探索展示了高超的技巧,它从作为公众人物的谢默斯·希尼,抵达了他的内在灵魂,那个内在的本质的诗人。

——凯瑟琳·贝利,《明星论坛报》

正如奥德里斯科尔所说的那样,这些“串联起来的采访”,它们一本书一本书地追踪希尼写作生涯的轮廓,以及与它相关的事件和记忆。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成功了。

——肖恩·欧哈根,《观察家》

作者简介

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1939—2013,爱尔兰著名诗人、评论家、翻译家,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尼出身于北爱尔兰伦敦德里郡一个天主教务农家庭,童年和少年时代都在乡村度过。1957年,他考入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主修英语语言文学。1762年,希尼的诗作首次公开发表。四年后,他的第壹部诗集《一个自然主义者之死》出版,得到评论界的广泛好评,并获得许多文学奖项;同年,他被母校聘为讲师,主讲现代英语文学。1772年,迫于北爱尔兰紧张局势,希尼辞去教职,移居爱尔兰共和国威克洛,成为职业作家。之后,曾任美国哈佛大学修辞学教授,英国牛津大学诗歌教授。1778年,希尼出版大型诗选《开垦地:诗选1966—1996》,是他一生主要诗歌成就的总结;2002年,三十年文选出版,是他一生主要诗学探求的总结。2013年,希尼在都柏林病逝,享年74岁,遗体被送回北爱尔兰的家乡安葬。希尼不仅是继叶芝之后最伟大的爱尔兰诗人,而且是继艾略特和奥登之后,20世纪后半叶英语世界最重要的诗人批评家,与约瑟夫·布罗茨基并驾齐驱。《希尼三十年文选》如同布罗茨基的《小于一》,是中国读者期待已久的随笔集。《希尼三十年文选》原名《发现者,保管者》,意思是“谁先找到(发现)就归谁保管”。这是希尼亲自编辑和精选的文集,不仅是了解希尼诗歌的一把钥匙,而且是了解英语诗歌和世界诗歌的一把钥匙。更重要的是,希尼的文章论述之严谨和细腻,视野之开阔和深邃,乃当世罕见,让读者一窥当代文论可以达到何等精妙的境地。

踏脚石是2019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爱尔兰]谢默斯·希尼。

得书感谢您对《踏脚石》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