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新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前所难料的新处境。中国思想界的问题旨趣与研究方式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可以说在一个更完整的视野里,以更真切的方式重新开展了“古今中西”问题的讨论。
内容简介
本书即是以自己的方式探究了古今中西之辩的思想症结,并从哲学会通的角度加以深入。
作者认为中国现代性问题的主要线索是启蒙主体性自我扬弃的辩证法。而在以西方古典哲学的方式观察并描绘出现代生活世界本身的政治性之后,被扬弃的启蒙主体性就在本质的政治一维上重新获得了一个体会、进入并激活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传统的道路。作者依据这条道路,分别就启蒙与儒家的关系及其哲学根据做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第一版主要收录了作者在新世纪头十年的主要文章。本次再版,作者做了增删,增加了近十年的一些相关文章,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其对“古今中西”问题的最新思考与理论推进。
作者简介
作者丁耘,生于1969年。1987年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博士(1997)。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2005)。现任教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研究方向为外国哲学(主要是德国哲学及古希腊哲学)与比较哲学。主要关注的问题领域包括形而上学、政治哲学与思想史。译有海德格尔《现象学之基本问题》,撰写《十七世纪形而上学》(合)。另撰有《是与易》《逻辑研究中的存在问题》等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缘起
引言: 重启古今中西之问
第一编 启蒙主体性之终结
启蒙主体性与三十年思想史 以李泽厚为中心
文化民族主义:刺猬的抑或狐狸的?
现时代知识分子如何“以天下为己任”? 从“曹锦清道路”说起
一 曹锦清道路属于什么传统?
二 如何理解农村调查工作的意义?
三 作为社会建设与国家建设中介的精英教育
第二编 儒家之断续
当前儒学的政治论述
张广生《返本开新——近世今文经与儒家政教》序
康有为:在十九与二十世纪之间 章永乐《万国竞争》序
“新民”与“庶民” 新文化运动的“梁启超问题”
一 《新青年》与梁启超:以“新民说”为引
二 《新青年》杂志及其作者与梁启超的三重关系
三 申论:“新民”歧说
五四、儒家与启蒙 “封建专制”问题再思考
中国哲学无法不直面梁漱溟的遗产 (访谈)
大陆新儒家与儒家社会主义 以梁漱溟为个案
一 现代新儒家的出现、宗旨与问题,儒家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态度
二 梁漱溟与新中国
三 如何继承第一代大陆新儒家的遗产
第三编 哲学之会通与分际
论西方哲学中国化的三个阶段
一 格义阶段:明末清初西方哲学之中国化
二 反向格义阶段: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
三 即用见体与交互格义:西方哲学中国化之第三阶段
哲学与神学的政治对照 柏拉图《会饮篇》解
言谈共同体的声部分析:结构与主题
城邦的理由:eros的政治神学
苏格拉底的“老实话”与政治哲学的eros
对谈中的独白,两种不朽
“老实话”的意图与危险
醉者的“真话”:苏格拉底为什么要隐藏他的教诲?
《约翰福音》中的“牧羊”问题
是与易 道之现象学导引
一 探本与破本:《存在与时间》之后
二 哲学之限与柏拉图洞喻
三 洞喻的变形与破除
四 遮是显易:原初现象整体的还原
《易传》与生生 回应吴飞教授
一
二
三
后记
增订本后记
儒家与启蒙:哲学会通视野下的当前中国思想(增订版)是2020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丁耘。
得书感谢您对《儒家与启蒙:哲学会通视野下的当前中国思想(增订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