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以我国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压力案例为主要线索,尝试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多角度多层面深度剖析作为新型工作环境代表之一的互联网企业工作压力的产生与缓解机制。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压力案例为主要线索,尝试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多角度多层面深度剖析作为新型工作环境代表之一的互联网企业工作压力的产生与缓解机制。书中详尽地描述了案例企业组织内部的工作环境与工作过程,并将华尔街资本等宏观影响因素加入到分析中来,最后结合近年来互联网产业由PC端向移动端转移的新进展,以及在技术、组织管理策略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新变化,引入了几家移动互联网公司与案例企业进行比较。
作者简介
梁萌,女,1981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博士后。现任教于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硕士生导师、系副主任。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社会学、社会性别与发展,已在《社会学研究》《妇女研究论丛》《社会发展研究》《社会学评论》等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相关论文获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18年二等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编委会
编者序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互联网工作环境中的生命之问
第二节 易万公司的故事
第三节 主要的篇章安排
第二章 工作环境框架中的工作压力研究
第一节 文献回顾
一 概念讨论
二 工作压力的结构与类型
三 工作压力的理论发展与模型
四 工作压力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
五 小结
第二节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 理论框架:三种工作压力模型
二 研究方法
第三章 互联网新型工作环境及其挑战
第一节 新型互联网工作环境
一 互联网技术与文化
二 新型互联网工作环境
三 易万公司的工作文化与工作环境
第二节 典型工作压力事件:狼性文化运动
第三节 有关狼性文化运动的结果及讨论
一 一线劳动者的讨论
二 狼性文化管理政策的执行结果
三 狼性文化运动作为工作压力典型事件的意义
第四章 管理制度与劳动过程:易万公司的工作压力日常机制
第一节 易万公司的管理制度
一 薪酬激励与个人发展
二 科层体系内部的差序格局
三 小结
第二节 不断加速的劳动过程:敏捷方法与封闭开发
一 敏捷开发
二 封闭式开发——小黑屋行动
第三节 易万公司的工作压力机制
一 易万组织层面的工作压力机制
二 对努力—奖酬模型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讨论
三 小结
第五章 缓解或强化:生命历程理论与工作压力
第一节 生命历程理论对工作压力研究的启示
第二节 生命历程视角下的工作压力故事
一 工作夹缝中的爱情
二 作为转折点的生育
第三节 生命历程中工作压力变迁
一 劳动者生命历程视角下工作压力作用机制比较
二 性别再社会化及其意义
第六章 全球金融资本:华尔街与宏观压力源
第一节 强制型结构:金融资本与互联网公司的发展
第二节 博弈型互动:易万公司的华尔街故事
一 华尔街“怒摔”易万事件
二 狼性文化事件的宏观因果
第三节 工作压力的宏观视角
第七章 互联网技术视角下工作压力的总体状况
第一节 互联网技术在工作中的嵌入:工作压力经典模型所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数据与模型分析
一 工作压力总体分布情况
二 工作压力:分性别、婚史和互联网嵌入度的分析
三 互联网深度嵌入人群分析
四 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的典型工作压力模型的分析
第三节 补偿还是自主:互联网技术嵌入对工作压力机制的影响
第八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工作压力变迁
第一节 “互联网+”浪潮与精英互联网公司资本化
一 “互联网+”的源起
二 BAT三巨头的资本化
第二节 KPI还是OKR——移动互联网时代绩效考核的革命
一 什么是OKR?
二 OKR与KPI的异同
第三节 以OKR为线索的四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压力案例比较
一 易万公司的OKR变革
二 移动互联网本土创业公司的OKR与工作压力
三 跨国移动互联网公司的OKR体系及工作压力机制
第四节 本土化趋势:互联网压力机制的两种模式比较
一 互联网技术的变迁
二 企业组织中的两种工作压力模式
三 中国式加班:互联网产业发展中的本土特色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讨论
一 易万公司狼性文化运动
二 工作压力的形成与缓解
三 好压力?
四 “996”中国式加班发展趋势
五 结语
参考书目
附录
后记
加班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梁萌。
得书感谢您对《加班》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