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乐府·雅集

东坡乐府·雅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这本书不是讲“苏东坡的什么”,而是讲“为什么成为了苏东坡”。所以,它不只是词集,更是一个苏东坡的生命自传,当你读完整套产品,会对苏东坡有更为全面立体的理解。

内容简介

本书以朱孝臧《彊村丛书》之《东坡乐府》为底本(此本为较早的东坡词编年本),收录苏轼词作340余首。

卷一、二为编年部分,增补了苏轼的生平大事记,并与东坡词的编年同步,通过结合苏轼一生的跌宕起伏,看到其词作风格的转变。同时,按年代顺序,选配了10幅苏轼书法作品。卷三为无从编年部分,依调次排列。在底本原有编年基础上,新增苏辙所撰《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一篇,以便读者对苏轼一生有更全面的了解。

与市面上其他版本不同的是,《东坡乐府雅集》更强调“编年”二字,通过编辑与设计,以苏轼一生所作的342首词为主线,把其生平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

作者简介

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凡例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卷一

浪淘沙

南歌子

行香子

祝英台近

瑞鹧鸪

临江仙

南乡子

行香子

昭君怨

醉落魄

蝶恋花

少年游

卜算子

江城子

虞美人

诉衷情

菩萨蛮

江城子

菩萨蛮

清平乐

南乡子

南歌子

泛金船

南乡子

浣溪沙

南乡子

定风波

减字木兰花

河满子

菩萨蛮

鹊桥仙

阮郎归

醉落魄

菩萨蛮

减字木兰花

南歌子

采桑子

更漏子

醉落魄

浣溪沙

沁园春

永遇乐

减字木兰花

蝶恋花

江城子

雨中花慢

江城子

水龙吟

减字木兰花

蝶恋花

满江红

殢人娇

望江南

满江红

水调歌头

画堂春

江城子

南乡子

阳关曲

蝶恋花

殢人娇

洞仙歌

阳关曲

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作

浣溪沙

临江仙

浣溪沙

永遇乐

千秋岁

阳关曲

江城子

减字木兰花

西江月

南歌子

双荷叶

渔家傲

临江仙

西江月

定风波

少年游

浣溪沙

江城子

满江红

卷二

水龙吟

江城子

定风波

浣溪沙

西江月

满江红

哨遍

渔家傲

定风波

洞仙歌

念奴娇

南乡子

临江仙

减字木兰花

西江月

菩萨蛮

醉翁操

卜算子

满庭芳

水调歌头

蝶恋花

醉蓬莱

好事近

定风波

鹧鸪天

十拍子

南歌子

满庭芳

西江月

渔家傲

浣溪沙

虞美人

行香子

如梦令

浣溪沙

满庭芳

水龙吟

满庭芳

南乡子

渔父

菩萨蛮

蝶恋花

水调歌头

水龙吟

满庭芳

西江月

定风波

点绛唇

临江仙

南歌子

减字木兰花

鹊桥仙

点绛唇

好事近

渔家傲

浣溪沙

西江月

木兰花令

虞美人

临江仙

八声甘州

西江月

临江仙

木兰花令

减字木兰花

满江红

浣溪沙

减字木兰花

生查子

青玉案

戚氏

归朝欢

木兰花令

浣溪沙

临江仙

殢人娇

西江月

减字木兰花

鹧鸪天

卷三

水龙吟

满庭芳

永遇乐

雨中花慢

一丛花

三部乐

无愁可解

贺新郎

哨遍

木兰花令

西江月

华胥引

苏幕遮

乌夜啼

临江仙

渔家傲

定风波

南乡子

菩萨蛮

浣溪沙

南歌子

江城子

蝶恋花

减字木兰花

行香子

点绛唇

皂罗特髻

虞美人

如梦令

阮郎归

诉衷情

谒金门

好事近

天仙子

翻香令

桃源忆故人

调笑令

荷花媚

占春芳

一斛珠

意难忘

致读者

东坡乐府·雅集是2021年由磨铁图书出版,作者[宋] 苏轼。

得书感谢您对《东坡乐府·雅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大国霸权 电子书
快速了解全球一维到三维帝国的争霸演进史,揭开大英帝国衰落的真实原因,深度解析美国收割世界的秘密战略。
历史人类学的旨趣.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历史人类学的英文名称为HistoricalAnthropology。历史学是其学科本位,概括来说,是借鉴人类学家参与观察的方法,走出书斋,走向田野,以对传统史料的掌握为基础,搜罗地方文献,族谱、碑刻、契约、文书、仪式、传说……试图从对具体语境的文本的阐释中,尝试对一统的中国文化中存在的地域差异进行解释,说明一个个的“地方”是何时、如何被整合进统一的中国的。具体地讲,历史人类学的学术史、基本概念究竟
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 电子书
“中国”是不同区域“化学反应”的结果。
女性与亲情文化.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本书基于作者及其亲族长辈的亲身经验、经历,结合地方文献,探讨了较广泛地存在于湘东南一带的“讨鼓旗”习俗,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人类学逻辑。并延伸探讨湘东南一带迥异于北方民歌《小白菜》流传地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女性对于不同类型子女(丈夫与前妻所生子女、本人与前夫所生子女)的亲情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人类学与历史文化地理理念,提出“亲情的地域类型”学术概念。这一概念可望在其他地域的同类研究中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