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延续晚清民国掌故写作的传统,衔接宋元明清笔记文体的气脉。有一代人的心史,就有一代人的掌故。
内容简介
十一年前,因为对苏青小说《续结婚十年》中人物的原型意见不一,本刊的两位作者黄恽、胡文辉曾在《万象》上打过一场小笔仗。如今来为此案作总结的,是《掌故》资深而年轻的作者宋希於。这一篇看似是对“隐秘角落”的钩沉,无足轻重,但对史料的掌握、解读与运用却颇可注意。
“隐秘角落”的另一面,是“发潜德之幽光”。王铃“研究《九章算经》的博士论文,实际上已入了中国科技史的章节”,“如果公平的话,王铃应该是‘第二作者’”,然而王铃却毫不犹豫地告诉汪荣祖,“《中国科学技术史》完全是李约瑟的书”。王铃晚年叶落归根,所居近处也是我的常游之地,不知寻常巷陌可曾相逢。一代科技史家的潇洒风神,神往之馀,亦增惆怅。
掌故大家瞿蜕园已故去近半世纪,俞汝捷先生为当年从游者,由片纸再次拾零“蜕老”往事,珍贵可读。瞿蜕园之孙瞿泽方则叙述其伯父瞿同祖,整体回顾之下,唯有家人才知道的细节遍布文中,温度触手可及。谢其章作为老电影迷,倘若能回到1949年前后的演艺界,大约要被黄宗江、孙道临们引为同调的,由他来复原早逝的戏剧家丁力的“朋友圈”,再合适不过。刘铮通过几片顾廷龙为“大字本”题签残纸,抒写出“一个时代的光景”,着眼于老掌故,下笔用新方法。
读者们也许还记得《掌故》刚刚问世时刘铮写的第一篇书评,立意既高,观察亦深,我们的心事也几乎被他全然说尽了。唐长孺、张振镛、许姬传、孟言嘉,在王延武、刘永翔、赵珩、杨志诸位的笔下,或重其学,或重其事,或重其人,“仿佛若有光”。就是陈晓维笔下那身份尴尬的古董商白坚,也堪为近代艺术品流通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之奔波生计,要与柳向春笔下“读书种子的吃饭问题”同样引来一声叹息的。
作者简介
编者徐俊,1961年生,江苏扬中人。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到北京中华书局工作,现任中华书局总经理。著有《敦煌诗集残卷辑考》《鸣沙习学集》等,另撰有《书札中的雪泥鸿迹——中华书局所藏向达致舒新城书札释读》《附逆之外的梁鸿志——爰居阁谭屑》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范其时”不是胡兰成——重提《续结婚十年》里的一桩公案
当年笔仗
“范其时”实影射梁式
符合程度如何
小说中当然有虚构
为什么“范其时”不是影射胡兰成
《续结婚十年》不写未“脱钩”的朋友
梁式的人生结局
罗孚日记中的北京生活(下)
四、“聂学”
五、柳苏
六、朋友圈
代笔艳谭
一
二
三
从黄裳到孙道临:丁力(石增祚,荤斋)的朋友圈
一
二
三
忆王铃
有关瞿蜕园先生的片纸零拾
俞汝捷
闲章意趣
《暮江吟》与《鹧鸪天》
笑话二则
最后的“偶作”
大伯瞿同祖的一生(上)
一、家庭背景与童年生活
二、求学生涯
三、西南任教
四、赴美治学
追忆清辉冰辙——感悟唐长孺师的“史学方法”
一
二
三
四
沈文倬、钱南扬、朱季海——“引进人才”的往事
一
二
半生心力傍梅边——我所知道的许姬传先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季海先生片谈(下)
手机与电脑
学问: “固当胜”
书法
祭奠
最后的话
文学史家张振镛其人其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中国画研究院谈屑
一
二
三
顾廷龙为专供毛泽东的大字本题签事
独立天风海涛间——记潘飞声和《独立图》(上)
关于《独立图》
居廉摹写的第一图
关于第二图
关于第三图
《独立图》背后的心理
白坚的一次东洋之行
一
二
三
谭公尤爱沈家菜
一
二
三
读书种子的吃饭问题
一
二
三
四
世间曾有孟言嘉
她的来处
生活圈子
教育女生
男权社会
与革命擦肩而过
人到中年
一名观察者
经济危机
那大战火
诀别海南
编后语
掌故(第七集)是202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徐俊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掌故(第七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