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介绍了抗生素的产生和生物技术在创制新型抗生素中的理论和方法。
内容简介
全书涉及抗生素产生菌菌种、培养、保藏、选育、发酵、生理代谢、生物合成、代谢调节、组合生物合成和基因异源表达等内容,尤其以抗生素生物合成为主线,对各类抗生素生物合成机制、调节及组合生物合成的原理进行了系统的剖析。
本书第二版对近年来新型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方法进行了及时补充,也引入了合成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系统涵盖了抗生素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本书撰写力求由浅入深、理论与实际结合,便于新入门年轻科学工作者的理解;尽量以图对所述原理进行说明,并附有常用的技术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抗生素、微生物药物研究尤其是新药研究、教学、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借鉴参考,同时也可用作有关专业研究生、本科学生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作者王以光,1936年出生,江苏常州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55~1960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化学制药学院抗生素工艺系学习,取得硕士学位。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进修链霉菌分子生物学。先后承担国家七五、八五和863等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课题20余项。作为主要研制者从事灰黄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泰古霉素和西罗莫司等的研发工作,均投入生产。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成功国家一类新药可利霉素,获新药证书。授权发明专利18项,发表论文160余篇,编写著作6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抗生素产生菌的菌种
第一节 抗生素产生菌的主要分类
第二节 抗生素产生菌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抗生素产生菌菌种优化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自然选育
第二节 诱变育种
第三节 抗生素产生菌的遗传改造
第四节 菌种基因突变的分析与定位
第五节 代谢网络模型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抗生素发酵工程
第一节 抗生素发酵原理
第二节 种子培养过程
第三节 发酵培养基的设计
第四节 发酵过程参数控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抗生素产生菌的生理代谢
第一节 碳源代谢
第二节 氮源代谢
第三节 磷酸盐代谢
第四节 核苷酸代谢
第五节 脂代谢
第六节 核开关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抗生素生物合成及其遗传学
第一节 抗生素构造单位的来源
第二节 主要类群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及分子生物学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抗生素产生菌次级代谢调控及其分子机制
第一节 抗生素生物合成全局性调控
第二节 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多效性调控
第三节 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特异性调控
第四节 链霉菌次级代谢基因转录调控
第五节 调节基因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组合创制新抗生素或其先导化合物
第一节 组合生物合成的分类
第二节 基因组合生物合成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三节 异源基因表达组合生物合成
第四节 微生物沉默基因簇的激活
第五节 合成生物技术在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研发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抗生素生物技术(第二版)是2019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勇。
得书感谢您对《抗生素生物技术(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