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借助地理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在充分利用和分析可获取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文献,对东南亚有关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借助地理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在充分利用和分析可获取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东南亚研究文献,并利用中国—东盟中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权威网站的信息对有关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
本书力图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在对各个议题的分析思路上,既注重整体性、区域性,又注重差异性、国家性,力图在揭示整个区域发展轮廓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内部各个国家的特性及其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作者简介
编者张虹鸥,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地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区域地理和城市地理研究,带领一支青年研究团队跟踪研究广东省和珠三角,拓展研究东南亚地理,主要涉及区域发展、城镇化、产业升级、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生态建设等领域,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文章10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综合地理环境
第一节 行政概况
第二节 自然环境
一、地质地貌
二、河流与湖泊
三、气候
第三节 政治环境
一、各国政治制度
二、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
三、地理政治特征
第四节 社会文化环境
一、主要民族与民族问题
二、主要语言
三、主要宗教
第五节 政策启示
第二章 城市化与城市体系
第一节 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水平与速度
二、城市化发展阶段
三、城市化水平与进程的空间差异
四、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城市体系
一、城市规模等级结构
二、城市空间结构
三、城市职能结构
四、城市网络结构
第三节 主要城市发展概况
一、超大城市
二、特大城市
三、主要大城市
四、中小城市
第四节 政策启示
第三章 人口与劳动力
第一节 人口变动与分布格局
一、人口数量与变动趋势
二、人口数量空间差异
三、人口增长率空间差异
四、人口密度格局
第二节 人口发展特征
一、年龄结构
二、性别结构
三、健康水平
四、出生与死亡情况
五、其他社会特征
第三节 劳动力与就业
一、劳动力人口与劳动参与率
二、就业构成
三、失业问题
四、劳动力价值
五、劳动力成本
六、劳动力迁移
第四节 政策启示
第四章 经济发展与投资政策
第一节 经济发展
一、经济总体概况
二、发展阶段判断
三、经济发展特点
第二节 产业布局
一、产业总体特征
二、各国主要产业
三、各国经济发展区
第三节 投资环境
一、投资环境综合评价
二、投资环境比较分析
第四节 产业投资政策
一、总体投资政策环境
二、各国投资政策分析
第五节 政策启示
第五章 土地利用与农业发展
第一节 土地资源禀赋与利用
一、土地资源构成特征
二、土地资源空间分布
三、主要地类变化与地区差异
四、土地资源利用与地区差异
第二节 农业生产与发展
一、总体发展情况
二、各国农业发展特征
第三节 农产品对外贸易与政策
一、对外贸易总体情况
二、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
三、主要国家的农产品进口管理政策
第四节 政策启示
一、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
二、农业深化合作的建议
第六章 资源开发与合作潜力
第一节 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储藏概况
二、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三、矿业发展与贸易
四、矿业投资环境与形势
第二节 能源资源
一、能源储藏概况
二、能源生产与消费
三、能源利用结构
四、能源贸易与战略
第三节 政策启示
一、矿产资源合作
二、能源合作
第七章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第一节 航空运输
一、总体发展概况
二、各国航空发展特征
第二节 水路运输
一、总体发展概况
二、各国水运发展特征
第三节 铁路运输
一、总体发展概况
二、主要国家铁路发展特征
第四节 公路运输
一、总体发展概况
二、各国公路发展特征
第五节 政策启示
第八章 旅游业发展与合作
第一节 旅游业发展概况
一、旅游业经济概况
二、旅游资源与产品
三、旅游业发展特点
第二节 旅游市场分析
一、 区域旅游市场
二、各国旅游市场
第三节 旅游产业布局
一、区域旅游产业特点
二、各国旅游产业布局
三、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旅游合作现状
第四节 政策启示
第九章 发展规划解读
第一节 东南亚地区整体发展愿景
第二节 东南亚各国发展规划
一、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二、空间发展规划
第三节 政策启示
一、发展规划的特征
二、中国对东南亚各国制定发展规划的影响
第十章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现状与发展
第一节 东盟基本特征
一、东盟基本概况
二、东盟的组织机制
三、东盟自由贸易区
第二节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机制
一、中国与东盟“10+1”模式
二、中日韩与东盟“10+3”模式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
第三节 政策启示
一、第一产业合作
二、第二产业合作
三、第三产业合作
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发展与区域合作是20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张虹鸥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发展与区域合作》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