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一部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史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问题的论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思想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本书的特点是:第一,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整体和基本理论关系中把握社会建设概念的科学内涵。第二,注重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发展的历史线索,阐释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逻辑。第三,注意发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的思想,特别是列宁领导俄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经验。第四,着眼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全面性阐释,但又突出重点,着重民生问题及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奠定了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解的基础,对于正在进行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建设实践具有根本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编者梁树发,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现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基金项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首席专家,主持教育部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础理论研究”。

近期主要研究成果:主持修订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一般原理的基本观点研究》,参与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发表论文《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主题的深度发掘》《马克思主义者身份认同与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意识自觉》《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是一个有机整体》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导论

上编 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利益问题

一、利益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轫

二、对利益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三、利益对立的雇佣劳动制度分析

四、解决资本主义利益矛盾及冲突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共产主义制度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教育

一、对资本主义教育的批判

二、关于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三、关于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四、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主张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就业

一、关于就业的基本概念

二、对社会主义就业问题的探索

三、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就业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分配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生产与分配一般关系的阐述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理论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初期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论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社会保障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批判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设想

第六章 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社会管理

一、国家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基础

二、资产阶级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的性质及其有限性

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社会管理思想

四、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社会管理思想及其目标

下编 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七章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思想

一、教育发展与社会建设

二、教育建设的实施

三、处理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几对关系

第八章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劳动就业制度建设的思想

一、劳动就业制度建设的基础

二、劳动就业制度建设的实践

三、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四、就业权益维护与劳动保护

第九章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建设的思想

一、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三、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

四、收入分配制度建设中应处理好几个分配关系

第十章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医疗卫生的思想

一、沙皇俄国医疗卫生事业概述

二、列宁关于医疗卫生的思想和实践

三、列宁关于妇幼卫生的思想

四、列宁关于发展体育的思想

第十一章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思想

一、列宁社会保障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列宁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基本原则

三、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体的社会保障模式的初步实践

第十二章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思想

一、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概述

二、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内容

三、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

后记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201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梁树发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方以智心性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心性论的研究成果。
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 电子书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贺来力作,阐发了马克思辩证法对于解决当代哲学内在矛盾、推动哲学未来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大价值。
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读本 电子书
本书从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实践路径等七个方面对新时代职业道德主要内容进行理论与践行的解读。
汉代至北宋《论语》学史考论 电子书
《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和古代社会的生活教科书,《论语》学是经学的重要分支。从西汉至北宋,《论语》学的发展经历了汉学、玄儒交融、宋学等不同的阶段,具有与学术史、思想史主潮相应的典型特征。本书重点对西汉至北宋的《论语》学进行了研究,通过考论各个历史时段《论语》的主要注家及其注本,指出从西汉到北宋的《论语》学,经历了从汉学到玄学再到理学的传承与新变,其积极成果是经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学术遗产。
西儒卫礼贤易论举要 电子书
卫礼贤的易学思想既是对《易经》精神的引申,也是对以歌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同时也融入近代西方,尤其是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他用从无意识、显意识到精神(灵魂)的体悟过程,来解读《易经》神奇指引,揭去了自古以来蒙在《易经》之上神秘的面纱,使得以艰深著称的东方经典首度走进西方大众的心灵,也使得《易经》呈现出与本土不同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