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你可能从没想过,现代科学工作背后有什么经济学逻辑。来,翻翻这本书吧。
内容简介
科学之美是永恒、纯洁的,而科学的实践成本又是高昂的。本书揭示了现代科学工作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探讨了经济与科学的关系,同时也讨论了科学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大学这样一个科研主战场,很多政策都是试图促进大学机构完成研究成果。教师选择研究项目,希望获得的回报是高水平大学的终身教职或者工资奖励等。在美国亦是如此。本书分析了科研人员和研究机构竞争科研资源的成本和效益;分析了大学降低学校运行风险的方法等。当经费紧缩时,科研人员更加注重项目的安全性,而不是关注那些资助经费少、不确定性大、潜在突破性成果多的项目。
作者简介
作者保拉·斯蒂芬,佐治亚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兼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副研究员。任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源委员会委员,医学委员会委员和NSF社会、行为学与经济咨询委员会委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前言
名词缩写
第一章 经济学与科学有什么关系?
成本
激励
作为公共产品的知识
政府支持科学研究的动机
经济学与科学
本书的主要关注点
本书撰写安排
第二章 科学难题与优先权
科学难题
认同
认同的形式
基于优先权奖励系统的功能特性
科学的竞赛特性
不均衡
政策问题
结论
第三章 金钱
学术薪酬
薪酬与生产率的关系
许可证和专利的许可费
重大专利的案例
创新活动的财富效果
申请专利的激励
其他国家教授申请专利
创办企业
咨询
政策问题
结论
第四章 科研生产:人员与合作形式
时间和智力投入
实验室
科研合作与共同作者
推动合作的因素
政策问题
结论
第五章 科研生产:设备和材料
设备
活体生物
实验原材料的获取
科研空间
政策问题
结论
第六章 科研资助
资金来源
其他国家
科研的重点领域
资金分配机制
不同经费分配机制的优缺点
NIH预算翻倍:一个警示性的故事
经济刺激法案
政策问题
结论
第七章 科学家和工程师劳动力市场
博士教育市场
工作机遇
人才短缺?
博士后教育市场
学术市场
组群效应
案例研究
政策问题
结论
第八章 海外人员
海外人员的生存现状
挤出效应?
发表论文
政策问题
结论
第九章 科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公共部门的作用
公共研究、新产品与新工艺
大学和经济增长
公共研究和经济增长间的联系
知识从公共研究机构转移到私营机构,最终被企业使用的机制
培训
政策问题
结论
第十章 可以更佳吗?
现有研究结果
可能的解决方案
三个其他效率问题
振奋人心的趋势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经济如何塑造科学是201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保拉·斯蒂芬。
得书感谢您对《经济如何塑造科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