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经济学:全二卷

气候变化经济学:全二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潘家华研究员气候变化经济学著作,理论方法应用丰富,具高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卷,主要由潘家华研究员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论文及研究报告构成。潘家华研究员在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学领域是领军人物,著述颇丰。全书分为理论篇、方法篇、治理篇和政策篇四部分。理论篇包括气候变化经济学总论、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学和碳排放与人文发展;方法篇包括温室气体减排经济学分析和低碳经济发展经济学;治理篇包括国际气候制度设计和构建、中国的角色和选择;政策篇分为低碳转型的政策选择、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适应气候变化三章。气候变化经济学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等。正是在多学科交叉背景下,气候变化经济学逐步发展起来。本书也提出一些理论、方法、政策和案例,对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争取公平权益、获得发展空间,以及发展中国家向低碳经济、生态经济转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气候变化经济学是中国社科院的优势学科,也是一个新学科,目前没有成体系的理论和方法。气候变化经济学框架构建已基本完成,内容已经很充分,从基本概念、框架和体系方面奠定了气候变化经济学基础,对推动气候变化经济学发展、社科院优势学科建设和我社学科化出版,以及国内外学科话语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目录

上卷 理论篇

第一章 气候变化经济学总论

一 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理论构建

二 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学理性

三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属性

四 气候生产力之要素辨析

五 减缓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

六 减缓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的地区差异

七 低碳发展的国际贸易经济学

八 气候容量

九 气候变化脆弱性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十 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经济影响

十一 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气候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

一 国家利益的科学论争与国际政治妥协

二 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的大国博弈

三 全球变化挑战经济全球化

四 控制全球变暖的国际经济分析

五 防范全球变暖的历史责任与南北义务

六 减缓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的经济与政治解读

七 国际气候制度的碳预算框架

八 快速增长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风险与成本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碳排放与人文发展

一 人文发展的碳排放空间需求

二 碳排放与发展权益

三 碳排放需求的基线选择

四 碳排放权的可转让性

五 碳排放的人际公平

六 碳排放历史责任的量化

七 碳排放的驱动因素

八 低碳排放实现人文发展目标

九 满足基本需要的碳公平与可持续性

十 基本需要的碳排放测算

参考文献

上卷 方法篇

第四章 温室气体减排的经济学分析

一 温室气体减排的社会经济成本

二 转移排放

三 碳泄漏的关税调节

四 碳市场的构建与拓展

五 规划方案下的清洁发展机制(PCDM)

六 地球工程降温的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低碳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一 低碳发展的基本要素

二 低碳与发展的双赢

三 低碳减排的目标与措施

四 低碳经济的基本途径

五 低碳技术转让

六 低碳减排的硬技术与软技术

七 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

八 低碳就业

九 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下卷 治理篇

第六章 国际气候制度设计

一 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气候制度

二 气候安全的国际治理困境

三 《斯特恩报告》的国际气候制度影响

四 后京都制度的“大国俱乐部”

五 后京都国际气候协定的谈判取向

六 后京都国际气候制度方案与应对

七 后京都国际气候制度的模拟博弈

八 转型发展与落实《巴黎协定》目标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国际气候制度构建

一 国际气候治理的格局演变

二 美国气候政策变局

三 欧盟后京都立场

四 哥本哈根的争议焦点

五 坎昆的务实调整

六 德班的衔接过渡

七 巴黎的变与不变

八 后巴黎的转型进程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中国的角色与选择

一 全球气候变局中的战略选择

二 气候谈判新格局中的中国定位

三 后京都时代中国的气候政策

四 哥本哈根预期与中国的可能选择

五 后哥本哈根的中国低碳经济态势

六 中美气候关系的共同愿景

七 和谐竞争的中美气候合作

八 中欧能源安全与合作

九 中欧气候安全的相互依存

十 巴黎进程中的中印合作

十一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进程与转型

参考文献

下卷 政策篇

第九章 低碳转型的政策选择

一 低碳经济的理性

二 低碳增长

三 低碳竞争力

四 低碳刚性

五 低碳转型的进程与悖论

六 低碳转型的主要挑战

七 低碳转型的创新选择

参考文献

第十章 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

一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理性认知

二 金融危机与节能减排

三 节能减碳需要高歌稳进

四 低碳政策的“正辙”

五 发展森林碳汇

六 应对气候变化的湖北方案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适应气候变化

一 适应气候变化的分析框架

二 适应规划

三 气候移民的概念与政策

四 气候变化与气候移民

五 气候韧性的城市建设

六 适应气候变化的金融途径

参考文献

附录: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名词解释

后记

气候变化经济学:全二卷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气候变化经济学:全二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经济学基础 电子书
本书以培养大学生经济学思维方式为核心,通过模块化设计,融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对理论知识进行了解构和融合,介绍了商品价格与价值、货币与资本、消费者及生产者的选择、微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并将经济学知识根据专业划分为商科、货币金融、税收与财政、财务会计四大模块。本书分为通识部分和专业基础部分,通识部分为经济学基础知识,理论难度较小,为必学部分;专业基础部分讲解财经商贸类
经济学基础 电子书
本书以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现实案例分析,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我国市场经济实践紧密结合,全面阐述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方法,力求做到通俗易懂,使读者能够学以致用。为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本书提供课件、教案、习题与案例参考答案、补充教学案例(含视频案例)、模拟试卷等配套资料。本书是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而编写的教材,也可作为经济师考试的参考用书和经济学
经济学基础 电子书
本书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复合型技能,拓宽知识面为目标,以经济生活中所涉及的财经金融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现象为主线进行编写,内容涉及经济常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财政金融基础知识、创业基础知识等四个方面。本书着重于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出发,理论上力求简明扼要,且附有职业道德与素养、情境小结、职业能力训练、学习评价等。
小狗经济学 电子书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和她的小狗带你领略五彩斑斓的经济学世界。
饮食经济学 电子书
从农业经济学的角度,明确与饮食相关的社会结构,探讨社会问题,寻求健康可持续的饮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