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里的中国

符号里的中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懂得了符号里的中国,无论是文化寻根、文博旅游,还是日常审美,都会是充满趣味的人文之旅。

内容简介

人是“符号的动物”,“所有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富有象征意味和审美价值的符号。

本书选取传世文献、考古发掘和民间信仰中最能代表中国的100多个符号,如龙、凤、鸿蒙、祝融、太极图、八卦图、河图洛书、三星堆“太阳—神鸟—神人—神树”等,分为祥瑞、守护、神圣、人文四辑,对每个符号的生成过程、发展流变、现今影响、寓意与应用作了细致的考辨,辅以近300幅彩图,将文化中国的来龙去脉与核心精神娓娓道来。

作者简介

作者赵运涛,笔名赵九九,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教师、文学系主任。在学校开设了“先秦文献精讲”“中国文学与文化”“《论语》品读”“传统文化中的博物学”等课程。其中,“《论语》品读”“传统文化中的博物学”被评为校精品课程。著有《符号里的中国》《点读唐传奇》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序 从“天文”到“人文”

自序

辑一 祥·瑞

龙的信仰:“中国龙”与“龙王”其实并不是一回事?

凤凰意象:凤凰如何由“雄凤雌凰”变成女性符号的?

龙生九子:龙真的只有九个儿子吗?

四灵:由天象“导航”演化出来的四方神兽

貔貅:有口无肛的招财神兽,本来是战神?

狮子:为什么大门口要摆两个石狮子?

金蟾:三条腿的“蛤蟆”是如何形成的?

蝙蝠:为什么和珅的恭王府到处都是蝙蝠的纹饰?

十二生肖:你的“守护神”与哪位古人一样?

岁寒三友:士大夫崇拜与民间俗信

花仙子:牡丹是如何成为花王的?

莲:民间吉花与佛教圣花

神奇的葫芦:为什么好多神仙的法器都是葫芦?

神秘三星堆:原始信仰中的动植物符号

画中有话:动植物组合图式的吉祥寓意

辑二 守·护

雨师风伯:靠天吃饭,祈祷风调雨顺

雷神:惩罚罪恶的正义之神

火神:那么多火神,为何只有“祝融”命名火星车最合适?

河神与海神:河伯信仰的消失,妈祖信仰的兴起

城隍爷、土地公与灶王爷:地域守护神

福禄寿三星:为何没有合并成一个福禄寿神?

财神:最受欢迎的财神是怎样炼成的?

门神:名字与画像为何能“召唤”神?

魁星与文昌帝君:读书人逢考必拜的神

辑三 神·圣

鸿蒙初辟:原始信仰与上古古神

解密“太公在此”:姜太公给自己封神了吗?

从道家到道教:老子是如何变成太上老君的?

超凡入圣:孔子的神圣化与历代孔子像

由人而神:关羽的成圣之路

仙界“拉郎配”: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真是夫妻吗?

八仙过海:“八仙”各显哪些神通?

由神兽而神人:真武大帝的身世之谜

齐天大圣:孙悟空是“进口猴”还是“本土猴”?

观音、弥勒佛与罗汉:佛教造像的本土化

四大天王:中国古代的“变形金刚”?

十殿阎罗:不断扩招的地府官员

天宫之城:神仙们坐镇何方?

辑四 人·文

春节:历法与神秘“禁忌”的破解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是如何转移到清明节的?

端午节:历史上真的有屈原吗?

七夕: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你能分清吗?

中元节:“鬼节”与“鬼符”

中秋节:嫦娥与后羿、吴刚究竟是什么关系?

重阳节:为什么九月初九叫重阳节?

太极图:从“无”到“有”推演万物

周天方位:八卦图是按照什么顺序把八个卦组合起来的?

大地基石:失落的河图洛书,最后被谁找到了?

谶语图像:预测千古的《推背图》中的图像符号与语言符号

后记

符号里的中国是202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赵运涛。

得书感谢您对《符号里的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记忆与传承:消失于古村落记忆里的故事 电子书
小小一本书,带你踏上寻根之旅,走近那些渐行渐远的民居村落,走近那永不消逝的乡愁记忆。
索尔费里诺回忆录 电子书
作为索尔费里诺战役的亲历者,亨利·杜南描述了激烈而残酷的战争过程和被遗弃伤兵的惨状,讴歌了志愿者的奉献精神。
中国的绘画:谱系与鉴赏 电子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画之三大语言系统。
近代中国的多元审视 电子书
近代中国命运多舛,被迫走出中世纪相对封闭、停滞的发展道路,被强行卷入国际体系之中,要认识这样一段变化快速和巨大、充满多面性和不平衡性的历史,需要历史与现实的理性对话,也亟待引入历史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验证。本书充分发掘各类历史文献,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清末新政、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时刻,重新探讨梁启超、蔡元培等重要历史人物,史料丰赡,论证有力,叙事清晰,颇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的政情与世态。
党员干部必备的中国智慧 电子书
本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纲,分析并总结出中国人在修身处世、治家治学、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并大量引用古代经典案例,以帮助党员干部拓展传统文化知识,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塑造高尚品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