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最后503天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最后503天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百多年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的遭遇一直迷雾重重,它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也有许多学者、作家讲述过许多版本,但本书有其独到之处。作者瑟维斯对苏俄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与理解,并且他能参考大量前人接触不到的资料,这包括沙皇的日记、谈话记录、官方调查的记录。瑟维斯以解剖般的审慎、细致研究这些资料,从而对尼古拉二世危机重重的统治有了新的发现与认识,并试图拨开围绕末代沙皇一家境遇的迷雾。作者在本书中,将这种精湛研究的成果,以及对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深度空前的理解呈现给读者。此外,本书还呈现了在推翻沙皇统治的二月革命到布尔什维克取得权力的十月革命之间,俄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景况。

内容简介

尼古拉二世统治俄国二十三年之久,他的保守统治与沙俄的覆灭究竟有多大关系?从退位到全家死于叶卡捷琳堡,在之后的十六个月中他的生活和思想究竟怎样?

尼古拉二世死后的岁月是一段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闪耀着沙皇俄国的余晖,也开启了如火如荼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历史的杠杆终倒向了苏维埃政权。

作者以大量丰富的原始材料为基础,结合沙皇的日记、谈话记录、官方调查的记录,以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回顾那段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历史,勾勒出末代沙皇的真实形象。

作者简介

罗伯特•瑟维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现为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研究员、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专研十月革命至斯大林逝世前的历史。出版有《列宁传》《斯大林传》《托洛茨基传》等多部重量级作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书插图

致谢

序言

第一章 全俄国的沙皇

第二章 在最高统帅部

第三章 二月革命

第四章 退位

第五章 沙皇村

第六章 家庭生活

第七章 临时政府

第八章 英国伸出援手

第九章 规定和日常安排

第十章 昔日君主们的生活

第十一章 克伦斯基左右为难

第十二章 遥远的转移

第十三章 目的地托博尔斯克

第十四章 全权代表潘克拉托夫

第十五章 十月革命

第十六章 罗曼诺夫家族流散

第十七章 “自由之家”

第十八章 向他人学习

第十九章 他们手中的时间

第二十章 1月里的变化

第二十一章 莫斯科的讨论

第二十二章 营救计划

第二十三章 俄国的未来

第二十四章 前进中的同志

第二十五章 托博尔斯克与莫斯科

第二十六章 雅科夫列夫政委

第二十七章 转移的命令

第二十八章 南下秋明

第二十九章 暂未确定的目的地

第三十章 去伊帕季耶夫宅邸

第三十一章 乌拉尔和那里的布尔什维克

第三十二章 此刻,在托博尔斯克

第三十三章 永远的叶卡捷琳堡

第三十四章 对世界的感知

第三十五章 内战

第三十六章 德国的操纵

第三十七章 伊帕季耶夫宅邸的最后时日

第三十八章 叶卡捷琳堡的陷阱

第三十九章 莫斯科的支柱

第四十章 不愿成为沙皇的男人

第四十一章 有限的选择

第四十二章 地下室中的处决

第四十三章 撤离

第四十四章 谋杀、掩盖和冒充者

第四十五章 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领

第四十六章 罗曼诺夫家族的幸存者

第四十七章 调查工作

第四十八章 遗骨消失的争议

后记

参考文献

译名表

注释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最后503天是2021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作者[英]罗伯特.瑟维斯。

得书感谢您对《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最后503天》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美国的故事 电子书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房龙撰写的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经纬的书。
我的情结 电子书
本书记录了傅志寰同志的求学之路、社会经历、管理实践和记忆随想。
西藏的阿里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北线“无人区”;西藏的风格;去日土,看岩画;古格怀古;神山和圣湖等。
永远的战士 电子书
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英雄的精神永世长存。2018年,山东省委老干部局、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开展征集山东老战土历史资料工作。邹城市老干部局以此为契机,联合有关单位启动了“永远的战十”征文活动,以参战老战十为记录对象,讲述战争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历时半年,组织30个单位80多名下作人员入户采访600多人次,查阅人事、军史、党史等资料,形成书稿42篇近30万字,真实记录了老战士的战斗经历和
历史的观念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涵盖了古今中西主要的历史思想和历史理论。上编为“中国历史观念”,共4章,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主要的历史观念,从先秦神意历史观一直到严复、章太炎的历史进化论;下编“西方历史观念”,共分12章,论述了西方的主要历史观念,从希罗多德的历史思考直到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历史就是人类的自我认识史,人类的历史实践孕育了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反过来,人类的理性和智慧也促进了文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