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物理学家陈方正在科学与人文间游走自如,反思中西文化,追寻时代命运。
内容简介
《用庐忆旧》是一位华人物理学家的回忆性散文集,记录了作者成长和求学的经历、对中西文化的感悟以及与众多中外文化名人的交往,有杨振宁、何炳棣、高琨、乔姆斯基等。
作者把几十年生命经历中与时代和命运密切相关而又具有鲜明个性的故事娓娓道来,对时代和中西文化有深入的思考,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作者简介
作者陈方正,广西岑溪人,1939年生于重庆,后移居香港并赴美深造,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历任物理系讲师、高级讲师、大学秘书长,并从事理论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学研究,曾任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先后赴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牛津大学工学院、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进行访问研究。学术工作包括现代化历程之比较研究、科技与现代化关系之探讨、民族主义理论、科学哲学、科学发展比较史等。著有《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辑 感怀忆旧
当时只道是寻常
近乡情更怯
时代洪流一书生
初出茅庐:从岑溪到广州
慷慨激昂:北伐与农民运动
黯然去国:从广州到香港
南京时期:公务员生涯
七七抗战:从武汉到重庆
火浴山城:歌乐山岁月
政治现实:竞选与还都
重回金陵:宪政与内战
大厦将倾:回到出发点
南天海隅:鸟倦知还
老骥伏枥:从绚烂归于平淡
忆昔青春少年时——记“岭南”与圣保罗师友
历史在指缝中流逝
伊甸园
生命的清晨
在救火龙头上喝水
没有工夫下棋
对面相见不相识
坚巷杂忆
中大物理系摭忆
陋巷岁月
迁于乔木
研究转向
告别之会
大刀阔斧的开创者——我所知道的李卓敏校长
豪情壮志,乘兴而来
在成功的背后
大学改制风波
宁为玉碎,飘然远引
退隐岁月
偶赋凌云偶倦飞——那些在秘书处的日子
无心出岫
新时代开端
延揽贤才
命运的枢纽
从幕后到台前
在政治边缘
鸟倦知还
侧身天地我蹉跎——中国文化研究所杂忆
筚路蓝缕
几位前辈先生
因缘际会
为了中国的文化建设
与中大一同成长
乾坤大,霜林独坐——当代中国研究的探索
卧佛寺之会
从夏威夷到斯德哥尔摩
科学史研究之始
现代化比较研究
从布吉岛到九寨沟
回到五四:大觉寺之会
迎接美妙新世纪
蓦回首
千里暮云平——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探索
北大两讲座
中山大学与华东师大
两本科技新刊物
追寻西方科学发展轨迹
艰困旅程
挥手清吟过十洲
收拾旧山河
浪游记快
花都之会
第二辑 师友剪影
玉山高并两峰寒——记余英时与杨振宁
从打渔庄到工作小组
平淡中有侠气
和而不同
失诸交臂
意想不到的缘分
文章千古事
并世两奇才
平实中透出英气:余英时的人文世界——祝贺先生获克鲁格人文奖
杨振宁的世界:在物理与对称以外
中国的世界
际会风云于新世界
两个世界的冲突
家庭团聚
痛苦的抉择
遥远的归途
斡旋乾坤
对统合的永恒追求
人间孤愤最难平——我所知道的李杨之争
以洞见改变世界——祝贺高锟校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的芒刺与良心——乔姆斯基和他的世界
青山绿水,相见有缘——青峰荣退感言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熊景明荣休晚会上的讲话
古道热肠,盈怀芳洁——《汤药杂谈》序言
第三辑 景仰与追思
寻找爱因斯坦
摩西与牛顿之后
四部伟人传记
第一颗天皇巨星
虽千万人吾往矣
哪一个都无所谓!
在应然与实然之间
率直的笔锋,炽热的感情——巴金赞词
黑白世界中的冲突与融合——吴清源赞词
自来积毁骨能销——钱穆离开新亚之谜
气壮山河,虎虎生风——《读史阅世六十年》读后感
从批判到自述
有我与无我之境
人如其传,传如其人
回归之旅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悼何炳棣教授
逻辑思维,建安风骨——悼刘殿爵教授
侠老丹青翰墨缘
狂风挽断最长条——悼念陈学霖兄
怀念晓青
来源说明
第一辑
第二辑
第三辑
用庐忆旧是2016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方正。
得书感谢您对《用庐忆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