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从茶叶的外形、茶青的成熟度、茶叶的汤色等各种细节分析解读各种茶之间的差异。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识茶的意义、识茶与品茗、影响“识茶”正确性的因素、识茶的途径、茶叶分类名称的形成、茶叶产品名称之由来等。
从茶树到茶叶到茶汤,也从茶汤反推到茶叶、茶树,有助于我们较为全面地认识和欣赏所有的茶。
即使不知道手中的是什么品种的茶,只是凭着眼前所看到的茶况,我们也能设法把茶汤泡到当时的“最好”,获得看茶泡茶的知识。
作者简介
作者蔡荣章,台北陆羽茶艺中心总经理(1980~2009),天仁茶艺文化基金会执行长(2004~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原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教授(2007~2022)与茶文化研究所所长(2013~2022)。
著有《现代茶艺》《无我茶会180条》《茶道入门三篇:制茶·识茶·泡茶》《茶道入门:泡茶篇》《茶道入门:识茶篇》《现代茶道思想》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修订版序
自序
第一章 识茶的意义
一、识茶包含哪些内涵
二、识茶目的之一:制造好茶
三、识茶目的之二:增强品茗能力
四、识茶是“茶道”艺术性的核心
第二章 识茶与品茗
一、识茶与品茗的差异
二、从不同角度,翻来覆去地诠释一种茶
三、尊重茶的个性
第三章 影响“识茶”正确性的因素
一、茶汤的浓度
二、泡茶的用水
三、泡茶的水温
四、泡茶的方法
五、冲泡器的质地
六、识茶者的健康状况
七、识茶者的饮食习惯
八、识茶者的专业能力
九、识茶者的官能鉴定能力
十、识茶者判断事物的客观性
第四章 识茶的途径
一、属于茶叶风格的部分
二、属于茶叶质量的部分
第五章 茶叶分类名称的形成
一、因发酵程度之不同而分
二、因成茶色泽之不同而分
三、因市场需要而分
四、因采制季节之不同而分
五、因“制成品”之不同而分
六、因“成品茶”形态之不同而分
第六章 茶叶产品名称之由来
一、因产地而得名
二、因茶树品种而得名
三、因茶汤颜色而得名
四、因典故而得名
五、因成品茶外形而得名
六、因加工的方式而得名
第七章 大类别的认识与小类别的欣赏
一、大类别中的小类别
二、茶的不定性
三、茶叶欣赏的自由创作空间
第八章 茶“商品标示”的方式
一、“规格茶”的做法
二、“标示茶”的做法
跋:从写实到抽象的茶汤时代
茶道入门:识茶篇(修订本)是202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蔡荣章。
得书感谢您对《茶道入门:识茶篇(修订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