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诗全编

朱湘诗全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完整收录了朱湘一生四本诗集的所有诗歌,全面展示朱湘的写作风貌。

内容简介

朱湘天赋诗才,一生孤高不肯随俗,穷困潦倒终至英年早逝,只留下不多的诗篇。朱湘著,周良沛编的《朱湘诗全编(精)》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朱湘的诗歌全编,集中了目前所能搜集的全部朱湘诗作。在白话新诗起步阶段,作为现代汉语诗歌的开拓者之一,他的诗歌在意象、格律、节奏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尤其在融会贯通旧诗词与新诗方面,为现代新诗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成就。

作者简介

作者朱湘,字子沅,原籍安徽太湖,生于湖南沅陵,父母早逝。1920年入清华大学,参加清华文学社活动。1922年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新诗,并加入文学研究会。此后专心于诗歌创作和翻译。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夏天》。1926年自办刊物《新文》,只刊载自己创作的诗文及翻译的诗歌,自己发行。因经济拮据,只发行了两期。1927年第二本诗集《草莽》出版。1927年9月至1929年9月留学美国,回国后曾任教于国立安徽大学(现安徽师范大学)外文系。1933年12月5日,他从上海到南京的客轮上投海身亡。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夏天

自序

废园

迟耕

小河

黑夜纳凉

小河(又一章)

忆西戍

宁静的夏晚

等了许久的春天

北地早春雨霁

寄一多基相

回忆

寄思潜

笼鸟歌

南归答赠恩沱了一三友

春鸟

早晨

我的心

快乐

鸟辞林

覆舟人

霁雪春阳颂甲子开岁二日,得雪,雪晴赋此

爆竹见子惠同题作

草莽集

序诗·光明的一生

热情

答梦

饮酒

情歌

葬我

雌夜啼

摇篮歌

少年歌

婚歌一篇未完的诗

催妆曲

采莲曲

昭君出塞

晓朝曲

哭孙中山

残灰

春风

弹三弦的瞎子

有一座坟墓

雨景

有忆

日色

端阳

夏院

夏夜

雨前

当铺

眼珠

猫诰

月游

还乡

王娇

尾声·梦

石门集

第一编

人生

花与鸟

哭城 内战事实

死之胜利 为杨子惠作

凤求凰 拟作

岁暮

恳求

悲梦苇

招魂辞

泛海

天上

那夏天

祷日

扪心

幸福

我的心

愚蒙

相信

希望

镜子

一个省城

动与静

柳浪闻莺

误解

风推着树

夜歌

春歌

第二编

收魂

第三编

两行

四行

三叠令

回环调

巴俚曲

□兜儿

十四行英体

十四行意体

第四编

散文诗

第五编

阴差阳错(诗剧)

永言集

民意

残诗

尼语

戍卒

秋风

墓园

今宵

燕子

慰元度

星文

儿歌

乞丐

我的诗

美之宫

回甘

小聚

西风

历史

断句

小诗三首

关外来的风

国魂

十四行

人性

神道

夏夜

□兜儿

团头女婿 (未完稿)

八百罗汉 (未完稿)

新版附记

朱湘诗全编是2017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朱湘。

得书感谢您对《朱湘诗全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且饮集:朱天曙谈艺 电子书
本书所收录的二十九篇随笔,是作者二十年来零散地发在各种报刊上的,长短不拘,散谈文人艺事。这些文章,大体分成三组,有的是作者专题讨论会上的发言,有的是课堂上的讲稿,有的是师友新著的读后感想,还有作者个人学习书画篆刻的心得和海外见闻。书里所讨论的内容,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作者各阶段的学习心得,是作者对艺术认识历程的记录。
禾山诗钞 电子书
《禾山诗钞(精)》的作者黄瀚是清末厦门籍举人,任厦门禾山书院旧址创办的禾山甲种商业学校校长,厦门沦陷后,黄瀚与门下多人组织“秋社”,言辞慷慨,诗稿也反映了厦门地方的风土习俗等。厦门的诗风一向崇尚盛唐。乾隆年间以黄日纪为代表的云洲诗社盛极一时,沈归愚评黄日纪的诗乃“本唐人”。黄瀚弱冠能诗,即受到当地社会“诗必盛唐”的影响。由於侨商出身的家庭背景,加上居住在厦门岛东南一隅的美丽海滨,黄瀚先生那淡泊平和
虚白楼诗 电子书
虞愚撰的这本《虚白楼诗(精)》根据《北山楼诗集》及《虞愚自写诗卷》为底本,厦门风行印刷社1949年铅排未印版(复印件),附录《虞愚先生遗诗辑录》,何丙仲辑注,约180首。
诗路衢江 电子书
这是一本诗集。主要描写的是衢州的山水、人文、地理。诗选多以诗人为主轴,按年代罗列诗篇。少数诗人如杨万里,抛下书本,面对真山真水,灵感自然流露,就有更多草市小村浅滩深潭收入笔底。而本土诗人的足迹就更广泛,他们深入穷乡僻壤,苦心孤诣,让藏于深闺好山佳水因诗而辉映成趣,过往的日子保留存档。
黎里诗钞 电子书
本书是有关黎里诗词作品的集大成者。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黎里古称梨花村,这里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这里也是吴越交界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古战场之一。黎里自古文风鼎盛,西晋时期的张翰因思念家乡而辞官回乡,在家乡元荡之畔设墊施教;唐代陆天随晚年流连鸭栏泾,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到了宋元明清,更是..辈....黎里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及钟灵毓秀的地理环境,涌现出了许多才子佳人,也吸引了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