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之根:先秦七子对中国文化的奠基

中国文化之根:先秦七子对中国文化的奠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了解先秦七子,才能理解“何以中国”。

内容简介

受独特文化土壤的影响,中国文化有着鲜明的特殊性。先秦诸子就是在这片土壤上生长绽放的艳丽花蕾,其思想的展开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走向。要了解中国文化,必先了解先秦诸子。

本书根据复旦大学深受欢迎的“先秦诸子”课程的录音整理而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孔子、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思想。所述内容与学界通行理解多有不同,有很强的个人特色。

阅读本书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性质,做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中国人,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作者杨泽波,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多年来专心研究孟子,后将精力转移到现代新儒家研究方向,在《社会科学研究》《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特质

一 中国文化的背景与特质

二 中国文化特殊性带来的问题

三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章 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派

一 为什么今天仍然要学习孔子

二 独特而合理的政治方式

三 独特而合理的道德方式

四 道德理想主义

第三章 墨子及其创立的墨家学派

一 墨子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二 兼爱与别爱的现代之争

第四章 老子及其创立的道家学派

一 道之释义

二 道之应用

第五章 孟子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

一 孟子的王道思想

二 孟子的性善理论

第六章 沿着老子路线前行的庄子

一 由老子到庄子

二 庄子思想核心之一:不谴是非

三 庄子思想核心之二:无待逍遥

第七章 荀子对孔子礼的思想的发展

一 性恶论的内在理路及其理论贡献

二 性善性恶孰是孰非的千古之谜

三 性恶论的内在困难

第八章 韩非及其法家

一 法、术、势简介

二 法家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第九章 幸福人生的中国样式

一 物欲幸福

二 事功幸福

三 道德幸福

四 幸福人生三大原理

附录:在2021年复旦哲学学院毕业大会上的讲话

后记

中国文化之根:先秦七子对中国文化的奠基是2022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杨泽波。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文化之根:先秦七子对中国文化的奠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梁启超评历史人物合集·先秦卷 电子书
梁启超对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的评述。
早期汉语《圣经》对勘研究 电子书
本书系一部对早期汉语《圣经》进行对勘研究的专著。本书从汉语《圣经》中最早的三个版本——阳玛诺的《圣经直解》(1636)、白日昇与徐若翰的汉语《圣经》(1707)、贺清泰的《古新圣经》(1803)入手,以对勘的方法将三部手稿四福音书经文与拉丁文《圣经》内容进行字句对照,从翻译、新词等角度,探求每部手稿的翻译策略、词语创新等问题,力求还原早期汉语《圣经》史的发展脉络,并论及其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回到美自身的领域: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反思 电子书
本书通过对当代中国美学思想形态转变过程的历时性扫描,指出当代中国美学一方面在努力克服先前美学思想弊端,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对美产生新的误解,把美要么等同于认识,要么看作实践活动,甚至认为美是人的全部生命的最高表现形式,出现了遮蔽美、悬置美和放大美的“非美化”现象。康德以先验批判的方式检视了人类的认识原则、伦理原则和情感原则,揭示出美与认识、美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美划边定界,成为后来西方美学的规
现实的人的发现——马克思对人性理论的变革 电子书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现实的人”不现实、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人、从自然的人到实践的人、马克思的人性革命、马克思人性革命与哲学变革的逻辑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