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从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视角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
内容简介
本书从十二个行业中选取了十二家企业作为典型案例,并从这十二家企业的创新创业、成长发展中让读者领略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把宏观层面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与微观层面的企业创新、企业家精神相结合;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相结合;把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本书为读者揭示了只有全面地回顾历史,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中国未来的经济必然是在不断创新中得到发展。
作者简介
编者毛基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第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国际信息系统学会中国分会(CNAIS)主席。
主要研究领域:信息系统的组织采纳、各类用户行为、外包管理和信息化项目管理、大数据应用以及数字化转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前言
导论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
1. 引言
2. 改革探索期(1978—1990年)
2.1 理论探索
2.2 实践探索
3. 经济体制创新期(1991—2000年)
3.1 理论探索
3.2 实践探索
4. 企业家创新期(2001年至今)
4.1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4.2 模仿式创新实践
4.3 自主式创新实践
5. 总结与展望
第一章 传播国药新文化
1. 引言
2. 企业简介
3. 白药人,王明辉
4. 百宝丹的传奇历史
5. 市场的初步探索:股份制进程
6. 市场的重新定位:产品和理念的创新
7. 企业组织的动态调整:“稳中央,突两翼”
8. 产业链的协同布局:“新白药,大健康”
9. 混合所有制改革:效率改进与更高质量的发展
10. 当下的云南白药
附录一 云南白药集团各产品市场占有率情况
附录二 云南白药财务状况
附录三 云南白药大事记
第二章 “一基五元”的世界级企业集团
1. 引言
2. 中国宝武集团
2.1 集团概况
2.2 发展历程及战略演变
3. 行业概况及产业政策
3.1 行业概况
3.2 产业政策
4. 钢铁主业发展战略及兼并重组历程
4.1 钢铁主业发展战略
4.2 钢铁主业兼并重组历程
5. 兼并重组的特色及运作模式
5.1 战略导向下的兼并重组
5.2 运用支撑团队全面提升企业能力
5.3 需求导向的支撑和整合模式
5.4 多层次的员工队伍培养
5.5 文化的融合和影响
6. 新的征程
附录一 宝武集团战略规划
附录二 宝武集团业务组合
附录三 宝武集团大事记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创新让生活可以更美的
1. 引言
2. 改革开放中诞生的美的(第一个10年)
2.1 美的诞生
2.2 从风扇到空调
3. 美的股份制改造(第二个10年)
3.1 观望与抓住机会
3.2 美的上市
4. 美的管理者收购(第三个10年)
4.1 激励与约束
4.2 管理层收购
5. 集权与分权的艺术
5.1 集权管理的困境
5.2 事业部制的导入
5.3 《分权手册》让“分权”落地
5.4 从人治到法治
6. 美的人才观
6.1 美的职业经理人
6.2 培养接班人
7. 展望未来
7.1 何享健的企业家精神
7.2 美的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乡土为基 根深树大
1. 学霸鸡王
1.1 学冠乡里,命运多蹇
1.2 与养鸡结缘
1.3 鸡王
2. 天时地利人和
2.1 农户合作
2.2 承包兴起,温氏初创
2.3 凝聚企业文化
3. 创新发展
3.1 股份引智
3.2 后温北英的温氏
3.3 创新发展
3.4 “公司+农户”的未来
3.5 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追求阳光下的利润
1. 引言
2. 命运的招呼
3. 商海中的历练(1983—1987年)
3.1 倒卖玉米挖到第一桶金
3.2 辞职下海
4. 第一次扩张(1988—1992年)
4.1 股改风云
4.2 进入房地产领域
4.3 多元化战略
5. 走向专业化(1993—2002年)
5.1 收缩与专业化
5.2 在房地产领域的扩张
5.3 以主题年提升公司管理
6. 精细化管理(2003—2008年)
6.1 寻找新标杆
6.2 重新定义客户价值
6.3 打造品牌
6.4 探索住宅产业化
7. 永远的领跑者(2009年至今)
7.1 宜居建筑的倡导者
7.2 垃圾分类的引领者
7.3 企业公民的践行者
8. 万科的创新之处
8.1 视房屋质量为生命线
8.2 全面服务温暖客户
8.3 真心关注客户诉求
8.4 建立规范的公司制度
8.5 追求阳光下的利润
8.6 不追求暴利
9.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开放创新 打造国家名片
1. 引言
2. 中国中车简介
3. 中国中车业务
3.1 铁路装备业务
3.2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
3.3 新产业业务
3.4 现代服务业务
3.5 海外业务:中国列车开向世界
4. 国企改革第一步:政企分开
4.1 1949—1985年:铁道部总管
4.2 1986—1995年:政企分开
4.3 1996—2000年:改组为控股公司
5. 南北车拆分
6. 重大举措:两车合并
6.1 过程
6.2 意义
7. 合并之后:中国中车的创新之路
7.1 自主创新:牢牢掌握核心技术
7.2 开放创新:整合资源,扩展市场
8. 中车发展与企业家精神
8.1 中车战略与企业家精神
8.2 中车品质与企业家精神
8.3 中车品牌与企业家精神
9. 面向未来
9.1 市场环境
9.2 国家政策指引
9.3 中车特色
附录 中国中车发展历程
第七章 高科技行业的领跑者
1. 引言
2. 孤独的奋斗者(1987—1996年)
2.1 创业之初的梦想
2.2 让梦想扬帆起航
2.3 浮躁中的坚守
2.4 国内群雄逐鹿
3. 华为“狼”走向世界(1997—2006年)
3.1 起草《华为基本法》
3.2 搭建制度平台
3.3 进军香港及国际市场
4. 高处不胜寒(2007年至今)
4.1 根除“大企业病”
4.2 制定云战略
4.3 开放合作的引领者
5. 华为的创新之处
5.1 远离资本市场
5.2 灵活的融资策略
5.3 与员工结成“命运共同体”
5.4 团队而非个人
5.5 以研发带动创新
5.6 用行动诠释“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
5.7 与竞争对手合作
5.8 强烈的危机意识
6.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术道并济 光明福耀
1. 家学教养
1.1 挨饿受教
1.2 顽劣少年爱书如命
1.3 小生意
2. 商道砥砺
2.1 成家分家
2.2 长途贩卖
2.3 上工地因祸得福
2.4 供销伊始亢龙有悔
3. 光明福耀
3.1 玻璃初识
3.2 承包一炮打响
3.3 合资一波三折
3.4 初心得偿所愿
3.5 人不可貌相技不问出处
3.6 勇猛精进铁心老总
3.7 痴恋科技爱兵如子
3.8 股票发行上市被逼成富豪
3.9 凤凰涅槃
3.10 荣获安永全球企业家奖
3.11 辉煌福耀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在沉潜中蜕变
1. 引言
2. 企业简介
3. 顺丰掌门人,王卫
4. 创业之初:粤港起家
5. 创业发展:从华南走向全国市场
5.1 差异化市场定位及措施
5.2 从加盟到直营
6. 创业发展:业务多元化
6.1 进军航空运输领域
6.2 进军电商领域
6.3 “最后一公里”——进军实体商业
6.4 建立“顺银金融”
6.5 连接移动终端
7. 创业发展:全球化进程
8. 创业发展:公司上市
9. 顺丰的未来:新时代,新责任
10. 顺丰的成功之道
10.1 企业责任
10.2 创新发展
10.3 企业家精神
10.4 善于抓住时机应时而为
附录 顺丰大事记
第十章 弱势后发者的逆袭
1. 引言
2. 中国汽车产业的“江湖”
3. “汽车疯子”李书福
4. 试水跨国并购
4.1 入主英国锰铜公司
4.2 并购澳大利亚DSI公司
5. “惊险一跳”:全资收购沃尔沃
5.1 “蛇吞象”式的跨国并购
5.2 “放虎归山”
6. “投资全球”:吉利的“汽车版图”
6.1 收购马来西亚国宝级品牌——宝腾汽车
6.2 收购美国太力飞行汽车公司
6.3 收购全球第一大豪华车生产商——戴姆勒公司
7. 结语
附录一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业务板块
附录二 吉利集团海外并购历程
附录三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大事记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熄灭或是燎原”
1. 引言
2. 星星之火
2.1 讯飞缔造者——刘庆峰
2.2 从实验室走向企业
3. 可以燎原
3.1 艰难的第一步
3.2 转亏为盈的五年
4. 讯飞的腾飞
4.1 语音技术的多行业应用
4.2 创新联盟与商业模式
4.3 机遇与挑战并存
5. 结语
附录 2020年科大讯飞各产品业务收入情况
第十二章 推进工业文明 共创美好生活
1. 创业报国,进口替代
1.1 共闯市场,通力合作,锐意前行
1.2 创业创新,研发为上,产品先行
2. 扬帆起航,成长奋进
2.1 客户导向,工匠精神,质量为王
2.2 营销创新,技术营销,打造“铁三角”
2.3 技术创新,组织有机,管理有方
2.4 体系创新,系统集成,构筑壁垒
2.5 组织创新,柔性运营,整制推进
3. 奋力拼搏,成熟蜕变
3.1 持续自我革命,学习优化,接受挑战
3.2 运营创新,资本青睐,成熟蜕变
3.3 治理创新,使命金钱,软硬都要
3.4 市场低迷,苦练内功,寻求蜕变
4. 面向未来,转战智能
4.1 宏观风口,辨识机遇,布局突破
4.2 组织创新,平台组织,稳固底盘
4.3 文化梳理,保驾护航,不忘创新
5.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创业中国故事是202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毛基业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创业中国故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